在中国大陆最南端的滨海城市——湛江市,活跃着这样一位女干部:她,心依着老干部,情牵着老干部,用爱温暖着老干部,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着一腔赤诚。她,就是赤坎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李霞。由于工作出色,她所在的区委老干部局连续九年被评为湛江市老干部工作先进单位,2004年还被评为广东省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其本人连续多年被评为赤坎区和湛江市的优秀共产党员、“三八红旗手”,还获得了湛江市和广东省老干部工作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 劳心劳力筑“暖巢”
今天,当你穿行在赤坎区的大街小巷,你随意地问个老同志:“您知道‘小舒院’在哪吗?”老同志肯定会高兴地告诉你,就在焕然一新的老干活动中心大院里边,那可是李局长劳心劳力的结晶呢。 “小舒院”是活动中心内设的休闲庭院,布局幽雅舒适,绿树红花相映衬,休闲座椅随处可见。每天都有不少老同志在这里习舞健体,谈天说笑。但是,你怎么也不会想到,七年前,这里还仅仅是个外租的简陋桌球室。李霞在改建活动中心的时候,就一直想把这极为不协调的场地收回。可是,当她一提出这个构想,整个老干局就炸了锅:要是一收回,租金没有了,干部职工的“小福利”也就没有了,况且,租赁合约未到期,还要付一笔不小的违约金。李霞当然算过这笔账,但她心里的“天平”始终向着老干部倾斜,不肯轻易放弃设想。她利用休息时间,逐个上门做思想工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谁家能没有个老人呢?李霞一心为老干部的诚恳态度,感动了局里的干部职工,大家说,虽然没有了这个福利,但是,有李局长在,有她的干劲和冲劲,我们老干局一定能红红火火!做通了干部职工的工作,可是,桌球室的承租人却不肯退租。李霞不气馁不放弃,与承租人心平气和推心置腹地来回沟通,终于赢得了承租人的理解和支持,放弃了承租权,“小舒院”的改造也就得以顺利推进了。 站在“小舒院”,把时间的镜头再往前推。2002年5月,李霞到老干局走马上任的第一天,摆在她面前的除了难题还是难题:赤字的账户;老干活动中心大楼只有乒乓球室和健身室两个活动室还对外开放,其他活动室都大门紧闭,墙壁斑驳,水泥地板凹凸不平,楼道堆满了杂物,门窗摇摇欲坠;11名工作人员全挤在两间小房里办公,房间里只有两把破旧的电风扇。看着这一切,李霞阵阵心酸,活动中心是老干部晚年生活的另一个“家”,怎会是这样一个情境!怎能让这些为新中国成立、改革、建设立下汗马功劳的老干部们“蜗居”于此呢?再难也不能难老干部,再苦也不能苦老干部。她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拼尽全力,为老干部筑一个幸福的“暖巢”。 目标一确定,李霞的韧劲就上来了。她不怕跑腿,不怕磨嘴,不怕碰钉子,不怕丢面子,三番五次“闯”到领导办公室陈利弊讲优劣,千方百计争取支持,想方设法多方筹措资金。她抓住一切时机,主动向区委、区府领导报告活动中心现状,反复提出改造的建议和设想,最终使区财政拨专款24万元,用于改善活动中心环境:重新安装铝合金窗,布装照明电路和供水管路;重新铺设地板,购买办公设备,安装了老干部信息管理系统。李霞牢牢把握社区建设的大好契机,实施“星光计划”,争取区民政局支持资金7万元,添购了活动器械十多台,购买了600多册图书、杂志。李霞还充分利用各样资源,争取省、市两级财政部门的支持,两年共拨专款20万元,用于增设健身室、书画室、棋艺室、资料室,并重新装修了五楼会议室,活动室由原来的三个增加到12个,并在主要活动室新装了空调十多台。“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李霞争取到的每笔资金虽都不是大手笔,但也就在这点滴中汇聚成了活动中心的新面貌。仅仅三年的时间,整个活动中心大楼就完全大变样。 面对焕然一新的活动中心,有人夸李霞,也有人笑李霞傻:为了一个活动中心,把自己的人脉都搭上,一点都不值。李霞对此非常坦然,一辈子,能为老干部做一件实实在在的事,能让老干部天天开心,事事舒心,个个欢欣,何乐而不为呢? 真情服务暖人心
“当你把老干部当亲人的时候,就知道该怎样为他们做事了。”这是李霞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九年来,李霞心里始终装着老干部的事,装一件办一件,办不好寝食难安。 老干部杨煜因病住院,病情严重,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他的妻子、女儿已经下岗,儿子又患上肾病,家里仅仅依靠杨煜的离休费维持生活,生活非常困难。李霞在家访得知这一情况后,非常着急,马上召开班子会议,经研究决定暂借2000元给杨煜帮助其渡过难关,同时积极为他办理离休干部生活不能自理的申请手续,提高其护理费。杨煜的妻子非常感激,亲自到局里表示感谢。她紧紧握着李霞的手,热泪盈眶地说:“家里变成这样,我都不知该怎么办了。幸亏有你们的关心和帮助,你就是我家的亲人。”离休干部王权不幸患上糖尿综合症和脑瘤,急需5万元到统筹外的医院治疗,其家属在毫无办法的时候找到李霞。听完家属的哭诉,李霞立刻奔走区财政局争取财政支持,或许是好事多磨,李霞去了多次,每次都赶上领导有事。那段时间,她脑海里浮现的都是王老渴望救治的眼神,耳边回响的都是王老家人的哭泣声。李霞心疼啊,着急啊,她忘记了自己的胃疼、疲惫,自已都不记得跑了多少趟领导办公室,终于为王权争取了5万元救命钱。离休干部张忠谋患了胰腺癌之后,也是李霞为其跑前跑后、东挪西凑最终为其争取了3万元的救命钱。 区属企业离休干部列入市属医疗统筹后,企业离休干部李容因为一些个人原因未能完全理解接受,经常向老干局发牢骚、提意见。李霞总是认真倾听,该解决的及时帮他解决,超越政策规定一时未能解决的,李霞也笑脸相迎,耐心解释,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一次李容急需做割除白内障手术,由于子女未及时帮他办理住院手续,影响了治疗。李霞了解到这个情况后,马上派车接送他到市第二人民医院,并亲自为他办理住院手续,使他的病情得到及时控制。李老住院期间,李霞还经常前去探望慰问。李容十分感动,把珍藏多年的治白蚁秘方赠送给老干部局,还逢人就说:“李局长真是好人呀。” 贴近实际勇创新
看,赤坎区老干活动中心门口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听,屋里传出了阵阵辩论声、朗诵声、欢歌声、笑语声,其乐融融。真是心宽不怕房屋窄,绿叶护花天地宽。这是成了惯例的每月15日学习日,全区城乡的老同志从四面八方相聚到活动中心,自愿参加政治学习,说说笑笑,喜气洋洋,老同志的学习劲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李霞牢牢把握老同志的学习热情,紧密结合形势任务的要求,努力推出针对性强、老干部喜闻乐见的学习内容,让老同志从心灵深处感悟到幸福,品味盛世下的晚年。离休干部冯老今年85岁了,家住霞山,离学习地点有十多公里,但她仍坚持每月都参加学习,风雨不改。她常对别人说:“这样的学习,是李局长为我们这些老兄老弟、老姐老妹搭建的一个互相交流、叙情聊天,诉说美好生活的平台,又能了解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形势,挺好。再远的路程,都值。” 这仅仅是李霞创新工作的一个侧面。九年来,琐碎烦杂的老干工作,却从来没有磨灭她创新工作的锐气和勇气。她经常登门走访老干部,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仅记录老干部情况的笔记本就用了30多本。老干部家住哪里,谁身体有啥毛病,家庭有什么困难,她都如数家珍、一口清。在精、细、化服务方面,李霞先后创建了爱心接访日制度、爱心电话制度、爱心家访制度、爱心基金制度,完善细化了“联系户”制度,用制度创新来保证更好地贴近实际贴近老干部。李霞在爱心家访中发现离休干部朱美成,由于一些历史原因,其入党预备期被取消。朱老多次向上级反映都未能得到妥善解决。为此,他心灰意冷,不愿再提入党一事。李霞打破思维框框的束缚,一方面积极向区委组织部汇报这一情况,一方面耐心细致地做好安抚解释工作,重新培养其入党。经过多方努力,朱老终于放下思想包袱再次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党组织也根据其多年的表现批准朱老入党。《湛江日报》专门为此事进行了深入采访,并做了专题报道。 为老干部服务的9年时间里,李霞有过可以调整工作的机会。面对机遇,不少人劝她:跟老干部打了那么长时间的交道了,也该调整岗位了,要不,你也该成为“老干部”了。她心动了,但面对老干部一张张熟悉而热情的脸庞,想起现已85高龄的张老,年年春节都带着儿孙拉着一车的水果来看她,怎么拦也不住,她犹豫了。能为德高望重的老干部扮演勤务员的角色,既是一个缘分,更是一个考验自己提升境界的机会。她执着地留在了岗位上,像叶,苦在花前、乐在花下,用心、用情、用爱守护着老干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