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庶之乡的默默耕耘者 ——记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鞠琨

2016-12-30 13:35| 发布者: 小懿| 查看: 636| 评论: 0

在顺德这个“中国首个突破千亿GDP的县级经济区域”里,有一位军转干部,从1990年起就一直默默奋斗在“清水衙门”的老干部工作一线,从科长到局长,从青年到中年,一晃就是整整21个春秋。他,就是佛山市顺德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长鞠琨。21年来,他虽身处富庶之乡,却始终守着“清贫”、热着“心肠”,用“孺子牛”的精神,诠释着对老干工作的执着和热爱,赢得了老干部的广泛赞誉和领导的充分肯定。

投身“大家”忘小家

鞠琨转业之初,组织计划安排他到老干部门工作。时值改革开放的烈火熊熊燃烧之际,可选择的空间较大。亲朋好友都劝他放弃这“无权无钱”的部门,争取到比较“实惠”的企业去。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欣然毅然接受了组织的安排:“党安排我到老干部工作岗位上,是对我的信任。照顾好全区上万名离退休老同志的晚年生活,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凭着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的信仰,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和闯劲,鞠琨从零开始,积极投身到老干工作这个“大家”中。为尽快全面掌握业务知识,他主动把有关老干部工作的政策文件汇编都找来认真学习,做好重点笔记,潜心钻研,摸清吃透每一项政策、规定。同时,仔细查看每一位离休干部的档案和相关历史材料,作好记录。每天下班后他还骑着自行车,穿梭于城区的大街小巷,挨家挨户地走访每位离休干部,了解和掌握他们的居住情况、健康状况,做到对每一位离休干部的情况都心中有数。

做老干部工作的人都知道,老干工作充满着“变数”,很多时候,碰上哪个老干部突然病重或者其他情况,也许整个假期就会泡汤。21年来,鞠琨把离休干部当成父母一般孝顺,却未能对自己的双亲和妻儿尽应尽的责任。他不曾回到北方的老家陪父母过春节,就连休假探亲的机会也屈指可数。2000年,他的73岁老父亲因病住院,急需马上做手术。但当时分管领导刚上任,新调入人员从未接触过老干部工作,作为老干部局顶梁柱的他虽然恨不得马上回老家尽为人子的责任,却也只能舍小家顾“大家”,把种种的担心和焦虑都藏在心里,继续默默地做好工作。父亲做手术那天,他不断通过电话了解手术的进展,心急如焚地等待结果,直到得知手术成功的那一刻才松了一口气。有一年的除夕,一位老干部因病去世。接到电话时,鞠琨稍稍地犹豫了那么几秒。这是传统中最重要的团圆日,与逝者接触是一件非常忌讳的事情,而且,他也已经早早地答应了妻儿,这个除夕一定和他们一起守岁。可是这个念头就在心里那么一闪而过,他就暗暗骂自己了,都做老干工作那么多年了,哪还有那么多忌讳可言?更何况要是连自己都退缩了,这本来就已经伤心至极的家属,只能让后事工作更加乱如麻。想到这,他当机立断,一边与老同志原单位联系,一边与殡仪馆协商有关事宜,积极协助遗属处理好老人的身后事。就这样一直忙到大半夜,回到家才发现妻儿还守着热了一遍又一遍的团年饭菜等着他。

排忧解难勇担当

“解决好老干部每一个具体而实在的困难,是对我们老干工作者的最大考验。热心、真心、耐心、细心、贴心是我们老干人永远都要坚守的品质。”鞠琨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即使是平日老同志的来访,他都热情接待,亲自奉上热茶,嘘寒问暖,认真聆听每位老干部的意见或不满,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对确有困难需要帮助解决的,鞠琨都竭尽所能相助。离休干部彭义章经济拮据,居住环境更是恶劣,长年与儿孙三代居住在一处超过20年楼龄的砖瓦平房内,面积狭小,阴暗潮湿,还经常透风漏雨,非常不利于老干部的身体健康。鞠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立即联系当地镇街的组工干部一同到彭老家里探望。在取得彭老居住地镇街领导的支持后,鞠琨多次到该镇奔波忙碌,为彭老一家物色新住处,改善彭老家庭的居住条件。彭老和家人都为他的不辞劳苦和热心帮助感动不已。

离休干部严老是一位孤寡老人,年逾八旬。2010年突发中风住院,无法清晰吐字,更无法及时交付社保报销以外的医疗费用,面临着中断治疗的困难。鞠琨获悉这一消息后,根据严老邻居提供的情况,一层一层地顺藤摸瓜,千方百计联系到严老即将启程重返美国定居的侄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登了多少次的门拉了多长时间的家常,已经没有当事人能记得清了。堂堂一个男子汉,为了一个素昧平生的老人,做了那么多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终于感动了其侄女,主动承担起了照顾严老的责任。由于严老已无法提供自己离休费的银行账号密码,为了尽快提取资金解决医疗费问题,鞠琨不厌其烦地奔走于社保局、银行、医院和严老的侄女之间,协商处理方法,几易方案,终于达成了一致意见,为严老重新开立了离休费的银行账号,指定其侄女负责保管使用,支出金额必须明确记录,随时接受老干局的监督。一个大难题总算迎刃而解了。

离休干部医药费管理问题,一直是各级老干工作部门为之头痛的“老大难”。鞠琨既严格贯彻执行中央、省市有关离休干部医药费管理的相关规定,把好管理关,又注重运用人性化策略解决老干部的实际困难。他积极倡导成立了离休干部医药费用监督小组,采取建立审查制度,联合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局、社会保险金管理局等部门进行检查的措施,使离休干部的医疗费用得到有效控制,由2008年的2100万元下降到2010年的1200万元。他组织开展了对建国初期参加工作的老干部医疗情况的专题调研,就部分老干部每年住院开支比较大、甚至造成了家庭经济困难的情况向区委、区政府提交了《关于对建国初期参加工作因病造成生活困难的退休干部适当给予补助的请示》。区委、区政府非常重视这一情况,迅速组织研究出台了相关补助文件,大大减轻了老干部医疗负担,得到了老同志的好评。

言传身教作表率

老干部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光凭热情是做不好的;老干部工作又是一项服务性很强、很细致的工作,没有全体老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更不可能做好。长期的工作锤炼,使鞠琨深深地明白,打造一支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团结协作的工作队伍,才能使工作有新的突破,才能彻底改变外界眼中老干工作者的无为无用之形象。鞠琨善于学习,坚持把自己新学的前沿理论传播给同事,把自己总结的工作方法毫无保留地与大家分享。他经常组织全局同志开展业务学习,要求通过阅读文件来熟悉有关老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并就如何推进各项工作进行畅所欲言的讨论,促成了全局上下你追我赶、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鞠琨坚持言传身教作表率,承前启后带新人,以严格管理、以人格魅力、以率先垂范感召和培育出一支特别能战斗、锐意争先的老干工作队伍。即使是在整个局里只有三个工作人员的时候,顺德区的老干工作在全区、全市、全省依然是名列前茅。

鞠琨每年都亲自带队入户探访全区近两百位企业离休干部。2006年夏季的一天,鞠琨正带着两名新同志走在探访的路上,突然天色急转,狂风骤起,瓢泼大雨倾盆而至。司机提出掉头回去算了。鞠琨斩钉截铁地说:“不行,我们今天要去的老干部家,就处在低洼地带,说不定这个时候会有危险。走,就那么一段距离了,车走不了,我们自己走过去。”就这样,他们淌过没膝的积水,放弃他们已经无法拿稳的雨伞,好不容易走到了老干部家中。此时,老干部家中已经是积水一片。鞠琨来不及擦干自己身上的雨水,就立即带着随行的同志帮助老干部清理屋内积水。这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却在两位新同志心里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鞠琨就这样用点滴的小事,在下属、在新同志心里诠释急老干部之所急、办老干部之所需的工作理念。

企业离休干部谭老因患肺癌入住广州南方医院。当时,鞠琨刚刚带领一批老干部外出考察回来,得知这一消息后,他不顾旅途劳累,连茶也没来得及喝上一口,就带领两位工作人员急匆匆赶往医院探望谭老。当他正站在病床边俯身嘘寒问暖时,却被碰巧进来的医生拽了出去,并严肃地告知,老是高危肺癌病人,直接接触具有较高的感染性,必须保持距离。鞠琨拒绝了医生关于带上口罩的建议,经过专业消毒后,又再次回到病房。事后,不少人问鞠琨,有没有担心过被感染?为什么明知危险还要冒险?他只淡淡地说了句:“病、逝,是老干工作最无法回避的两个字。如果,连我都畏惧了躲避了,我的部下们会怎么想?更何况,为了坚定谭老的信心,冒一下险又何妨?”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