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情系老干部,23年一直奋战在老干部工作岗位上,热心为老干部服务,被老同志亲切地称为“黄团友”。 他,刻苦钻研,成为老干部工作的行家里手,被同志们公认是“老干专家型”干部。近几年以来,年度考核4次评为优秀等次,3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1次被评为茂名市老干部工作先进个人。 他,爱岗敬业,很少休年假,公休日、节假日也经常加班加点,不躲避,不推诿,不怕烦,不言苦,不喊累,“老黄牛”是他的真实写照。 他,就是被大家称为“双老型”干部(即老干专家型和老黄牛型)的广东省茂名市委老干部局待遇落实科科长黄镜华。 情系老干部的“黄团友”
黄镜华对老干部怀有深厚的感情。他常说:我当过兵,打过仗,体验过战斗生活,没有老干部的昨天就没有我们的今天,老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我们最敬爱的人,现在他们老了,我们代表组织关心照顾好他们是我们应尽的责任。他怀着深厚感情,把老同志看作自己的长辈和亲人,热心为老同志服务,成为老干部的贴心人。近年来,茂名市委老干部局每年组织厅级老领导外出参观学习,为确保参观活动的顺利进行,他协助局领导精心策划、统筹安排,做到想在先、干在前,鞍前马后,尽心尽责地做好服务工作。对老同志嘘寒问暖,扶上扶下,悉心照顾。对身体弱的老同志,从衣食住行等方面给予重点帮扶照料。每天晚上陪同医务人员逐个房间对每一位老同志进行巡医巡访,测量血压,送医送药。他关爱老同志胜过关爱自己。2007年组织老领导考察,突然刮风下雨,有些老同志没带雨具,他便用自己的雨伞和身躯为老同志遮风挡雨,而自己却成了“落汤鸡”。还有一次在横跨马路时,一位老同志只顾埋头走路,没发现侧面疾驰过来的一辆大巴,车与人相距甚近,事不宜迟,黄镜华不顾个人安危,一个箭步冲上前,一把把老同志拉了回来。多年来,像这样热心为老干部服务的事例不胜枚举。他对老同志的关心照顾和热情服务,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老同志感动地说“老黄真是我们的贴心人呀”,还亲昵地叫他“黄团友”。 刻苦钻研的老干专家
黄镜华十分重视学习老干部工作业务知识,注重调查研究,积极探索新时期老干部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他认为,老干部工作者,不仅要做好服务工作,更要善于发现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力争从政策层面和建立机制的方向去解决问题,才能不断推动老干部工作上台阶。多年来,他刻苦钻研老干部工作的有关文件政策,在他用过的《老干部工作文件选编》中留下了无数标记;在局里,在各县(市、区)老干系统,同志们公认他是业务娴熟的老干专家,遇到政策方面的难题总喜欢向他请教;他则用自己掌握的业务知识积极为老干部办实事好事。1993年工资制度改革以后,企业离休干部的生活待遇与机关同职级离休干部相比差距较大,并且呈不断扩大之势,企业离休干部对此反映强烈,不断来信来访,强烈要求生活待遇与机关同职级离休干部持平,部分老同志甚至扬言,如果问题得不到解决,将集体到市政府门口静坐。黄镜华想老同志所想、急老同志所急,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召集离休干部进行座谈,并根据局领导的意见草拟了一份说服力很强的调查报告,报市委领导后,引起了高度重视,促成了该市率先在全省较早较好地解决了企业离休干部与机关离休干部生活待遇的差距问题,于1997年实现了平衡。近年来,他办理的公文、报表等各种文稿达1000多份,其中,执笔老干部政治待遇、生活待遇方面的文件、规定近20份,有力推动了老干部工作的发展。工作之余,他撰写的《试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提高企业离休干部的生活水平》的文章,在茂名市纪念改革开放写真系列丛书《千秋颂》中发表。 爱岗敬业的老黄牛
黄镜华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2010年11月,他患直肠多发性息肉、乙状结肠直肠炎住医院动手术,但还念念不忘工作。为不耽误离退休干部年终统计工作,他在病床上拟写了关于做好2010年全市离退休干部年终统计工作的通知。由于信息库软件升级,部份县(市、区)负责统计工作的同志纷纷要求给予技术指导,为了帮助基层单位解决技术难题,征得医生同意他提前办理出院手续,强忍着病痛,深入县(市、区)进行帮助指导,确保了全市离退休干部年报统计工作按时高质完成。为了工作,他常常加班加点,废寝忘食,23年来,他很少休假,节假日也经常加班加点。2006年年初,为筹备召开全市老干部工作会议,领导要求他在一个星期内完成2份会议材料的草拟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但他毫无怨言,愉快地接受了任务。 黄镜华已经56岁了,是全局最年长的同志,但他从不摆老资格,尊重领导,团结同志,甘当配角,不争名,不逐利,积极支持局领导开展工作。2006年局领导和同志们推荐他为“三有一好”的优秀共产党员,但他却再三推让。2009年,他被摩托车撞伤,领导去看望他时说:去医院打针换药时局里给他派车。但他没向局里要过一次车,每次都是叫弟弟背他下楼后用摩托车送到医院打针换药。平时,到市直单位办事、开会也经常是骑自己的摩托车,从不占公家的便宜。 23年弹指一挥间,黄镜华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他的付出,为老干部事业增添了光彩,为老干部工作者塑造了良好的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