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委党校离退休干部处处长黄嘉红,总是把老同志视为自己的亲人,以执着、忠诚和默默奉献的精神赢得了老同志的赞誉。 把立足本职传播党的思想,作为自己的政治使命
黄嘉红说:我没有赶上战火纷飞的时代,无法拿起武器驰骋疆场保家卫国;作为一名离退休干部工作者,立足本职传播党的思想,是我的政治使命。要把党的先进理论植根于老同志的灵魂深处,让他们政治坚定、思想常新、豪情满怀。 学习是传播党的思想最传统,也是最有效的手段,在多年组织老干部政治理论学习中,黄嘉红总结出了“支部引导、骨干带头、分散自学、会议交流”的学习方法。她在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紧紧抓住制度建设这个关键,配合老干部对支部实行制度化管理,建立了严格的组织生活制度、支委联席会议制度、情况通报会制度等。经常举行理论学习会、专题研讨会、及时与老同志交心谈心,解开他们思想上的疑惑。老同志发自肺腑地说:“人退休了,党性不能退休、共产主义理想不能退休!”2008年,75岁高龄、坚持要求入党20多年的肖兵,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几十年如一日的孜孜追求,充分体现了一个老同志对中国共产党的坚强信仰。 黄嘉红深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影响力是无穷的,学习宣传好老一辈的优良传统,对加强老同志思想政治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把老有所乐升华到老有所为,作为工作的发展方向
“党校老干部队伍是一支理论修养深厚、知识水平广博、艺术修养全面的队伍。这不正是他们老有所为的最好条件吗?对,把他们组织起来为发展服务,不但体现了老同志的心愿,而且体现了党校的特色!”说干就干,黄嘉红带领离退休干部处一般人,在组织老同志老有所乐的同时,积极搭建平台,充分发挥党校老干部老专家优势,在老有作为方面积极探索。 在她和同事们的努力下,一批思想素质好、理论水平高的老同志参加的理论研究小组成立了。几年来,300多篇富有理论功力的文章,30余部具有真知灼见的理论著作,从这里走向了社会上了报刊进了书店。对此,《学习时报》、《湖北日报》、湖北电视台近20家新闻媒体先后近百次予以报道。小组成立后,两次受《当代老年》杂志社委托,组织编写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知识问答题》和《党的十七大知识竞赛题》,供全省老干部学习竞赛使用。几年来,理论研究小组在校内外义务宣讲党的理论上百场次,得到了社会肯定。 在她和同事们的努力下,一支参与人数多门类齐全的老干部文艺队伍成立了。老干部合唱团、诗书画学会、健身舞小组、戏剧组、手工艺组、棋牌组、乒乓球组等近10个文体团体应运而生。文艺团体组织起来后,黄嘉红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她用自己深厚的艺术功底,为老干部合唱团进行声乐和器乐辅导,使老干部合唱团在校内外各种演出中屡获大奖,形成了一道弘扬主旋律的亮丽风景。她用自己所学的摄影知识,带领大家深入社会创作,一批批讴歌时代的摄影作品从这里走向社会,走进了人们的心灵。一时间,美术作品、诗歌创作捷报频传,多项作品获得省创作一二等奖,有的还获得全国金奖银奖。 在她和同事们的努力下,老干部老专家评报小组成立了。每当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出台,她就组织3个离退休党支部召开联席会议进行部署,召开大会进行交流,然后整理成文报送新闻媒体,这一活动成为党校老干部关注国事弘扬正气的又一张品牌。她长期坚持举办《学习园地》和《夕阳红》等文艺刊物,多渠道多途径营造老有所为的良好氛围,为创建和谐党校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在她和同事们的努力下,老干部播撒爱心的“通道”建立了。几年来,在这条“通道”里,老同志中涌现了一大批捐资助学、扶贫帮困的模范典型。85岁的离休干部朱玉莲,几年来连续资助三个残疾家庭孩子上学直至毕业,获得武汉市“义务妈妈献爱心”活动优秀个人奖、首届百名“老年之星”和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的光荣称号。退休教授蒋世琳多年资助10余名贫困生的学费和生活费,共计10多万元,《湖北日报》以“蒋世琳教授助学情怀”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汶川特大地震后老同志纷纷解囊,捐款和交纳特殊党费17万多元。 把倾情奉献全力服务老同志,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
黄嘉红常常说:我生在鄂西,一名苗家妹子,是党培养我参加了工作入了党当上了处长。滴水之恩定当涌泉之报,目前最好的感恩方式就是倾情服务老同志。 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她把自己和部门每个同志的手机号、家庭电话号码做成爱心卡发给每一位老同志,以便老同志联系。10多年来,她坚持每天24小时不关手机,随时随地为老同志解决各种诉求和问题。每每接到求助电话,她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10多年来,她带着同事亲手送走的老同志(去世)一共有30多位。每当老同志生病,她总是和同事将他(她)们安排在医院由专人进行护理;每当老同志去世时,她和同事积极协助家属安排丧事,直到安葬和善后工作结束。有人对她说:“人家戴红花,你们戴白花;人家进宾馆,你们进殡仪馆;人家进酒店,你们进医院;人家进歌舞厅,你们进悼念厅。这哪里是什么公务员,分明是老人的服务员、病人的护理员、死人的守灵员。”听到这些,黄嘉红和她的同事们没有反感,而是欣慰踏实,因为这些话语从一个侧面,肯定了她们的工作。对此,老同志感慨地说:“黄嘉红总是能在你需要的时候,把党的温暖和校委的关怀及时送进我们的心坎。” 在黄嘉红的带领下,老干部处的同志都能把善解人意、细腻和耐心发挥得淋漓尽致,形成了笑脸相迎笑脸相送、百问不烦百答不厌的“热情、认真、细致、务实”的工作风格,养成了把问题和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把党的温暖送到老同志心里的习惯。2008年南方特大雪灾,住在顶层的两位老教授家中漏水,她带领处室同志两次登上楼顶除冰堵漏;老教授的困难解决了,黄嘉红却在冰雪中染上了肺炎,大年三十咳嗽不止,于大年初二一早住进了医院。病情刚一稳定,没出院的她“逃”出病房和同事踏雪走访,把一笔笔慰问金送到每位离退休干部手中。 工作中,她曾多次舍小家顾大家尽情奉献。孩子高考前夕,牙龈发炎化脓,半边脸肿得老高,急需做手术,黄嘉红让女儿先挂号排队,说自己看望完老干部就去陪她。时间一过几个小时,等她赶去看女儿时,医院已快下班了,女儿早已做完手术,一见母亲到来,孩子就满脸泪水“哇’的一声哭了起来:“你心里只有老干部没有我,你不是我亲妈!”2010年,85岁的老父亲长期重病住院,在尽孝和维护老同志利益时,她又一次丢下家庭利益,为老同志排忧解难后,才抽了少量的时间去照顾亲生父亲。父亲去世时,她工作在外,没来得及给老人送终。每每想到这些她总说:“我愧疚的泪水总是禁不住夺眶而出!” 捧来一颗心,再献夕阳红。在离退休干部处工作一晃十多年,年逾五旬的黄嘉红终身不悔,她说:我愿意为老同志服务一辈子,和他们同在,与夕阳同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