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省随州市委老干部局有这样一个人,26年来,任劳任怨,他把自己的满腔热血和毕生精力奉献给了老干部事业,赢得领导、同志们和老干部们的广泛赞誉。他,被人们亲切的称为“老黄牛”——湖北省随州市委老干部局副调研员卓国顺。 义无反顾投身老干部工作
32岁,正是一个人干事创业的黄金阶段。1986年5月,卓国顺刚刚市农委办事员的岗位干满一年,只要他愿意在这里干下去,应该有非常好的发展机会。此刻的卓国顺,怎么也不会想到,正值青中年的自己,会在此后漫长的日子里和“老干部”这个词联系起来。 一纸调令让这一切成为现实。1986年5月,卓国顺从市农委调到市老干部局工作。当时,市委老干部局刚刚成立3年,人员少、经费紧张,老干部连学习、活动场地都没有,很多人都不愿意到这里来工作。让一个刚过30岁的小伙子来和老干部们打交道,更是为常人所不能理解的事情。 卓国顺要调到老干部局的消息一传到家人和同事耳中,有赞成的,更多的是不理解,有的同志对他说,你在我们这里干得这么好,老干部局是个伺候人的事,发展前途不是很大,你还是就在这里算了。 面对各种劝解,军人出身的卓国顺选择了服从——服从上级组织的安排。“只要是党的工作,就要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卓国顺说。就这样,卓国顺开始了和老干部打交道的工作。 到1990年时,全市离休干部已有900多人,他们对开展老年教育和老年活动有着迫切的期待,希望丰富离休后的生活。面对这一状况,市委、市政府决定新建一个老干部活动中心,领导派卓国顺负责老干部活动中心的基建工作。 资金不够,卓国顺就深入到城区各建材市场调查,了解市场行情,给建材老板做工作,先把材料赊购回来,完工之后再付货款;工人不够,为了节省开支,他就和工人们一起拉车、装卸,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几乎工程所用的每一根钢筋、每一根木材、每一片装饰材料,都流下有卓国顺的汗水。 一年以后,一个建筑面积 活动中心建起来后,卓国顺满以为自己会回到局办公室上班了,结果,组织上告诉他,决定让他担任活动中心的主任,一边处理中心的各种善后事宜,一边把活动开展起来。卓国顺毫无怨言地走上了新的岗位。他一边带领大家动手平整场地,绿化环境,一边想方设法筹集资金,购买文体活动器材,在短时间,克服了一无人员,二无经费的困难,把活动中心的各项工作搞得有声有色,获得了领导和老干部们的赞许。 “既然从事了老干部工作,就要做到让领导放心,让老干部满意。”卓国顺说。 服务老干部甘当“孺子牛”
9月的随州,桂子花开,香飘满城。卓国顺和同事们正在局办公室拟订秋季老干部走访计划。以往每年这个时候,卓国顺都要和同事们到老干部中间去走一走,听听大家的的想法和意见,看看有什么困难可以帮助解决的,每年,他要走访40多户。 “老干部局就是老干部们的娘家。”20多年来,卓国顺对待老干部,不是亲人,而是胜似亲人,老干部有问题找到他,他总是满腔热枕地对待,耐心细致地解释,想方设法帮助解决。 2003年,位于随州的原湖北省汽车改装厂移交给随州,企业改制时,老干部方面留下了一些问题。受组织委派,卓国顺到该厂协调解决一些问题。 该厂离休干部赵宪章,是抗战前期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干部,夫妻二人都是离休干部,随儿女居住武汉,写信希望落实房改政策。他了解情况后,及时向领导反映,并多次到省改装厂协调,对方答复说,回随州居住可以解决住房。为此,卓国顺又多次到该厂和有关部门协调,帮助其解决了3万多元的住房补助,使问题得到圆满地解决,赵宪章夫妇非常满意。2011年初,赵宪章住院期间,卓国顺又为其协调解决了医疗费用。赵宪章夫妇非常满意,并多次表示感谢。 2008年秋季,在走访过程中,离休干部、原随州市农机局局长仇福星向卓国顺反映,其患有肺心病,经常需要到医院输氧,但因其家庭住址离医院较远,所住楼层较高,每次去输氧都要来回上下楼梯,出行相当远的距离,身体上吃不消。仇福星提议弄个氧气瓶自己在家输氧,但是自己在家输氧相关的医疗费用不给报销。 得知这一情况后,卓国顺积极与卫生和财政部门联系,解决了氧气供应和报销的问题,在很短的时间内,使事情得到了圆满解决,仇福星表示非常感谢。 辛勤耕耘成为老干部局的“活字典”
老干部工作的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涵盖人事、劳动、社保等多个部门,从事这一工作的人员,需要有较宽的知识面和沟通能力。 在卓国顺办公室的书柜中,存放着许许多多涉及老干部政策的资料和书籍,卓国顺有一个习惯,多年来,他总是习惯将报刊杂志上有关老干部工作的资料剪切下来,收集在一起,编成讲义,作为老干部工作人员培训班的授课资料。 “老卓就是老干总部局的一部活字典。”随州市委老干部局副局长郝明旺说。从刚来老干部局到现在,卓国顺累计走访的老干部家庭有1000多家,接待老干部的次数更是多的数不清,对每一位老干部所在的单位、住址、身体状况等情况都十分熟悉,遇到问题,都能针对具体情况做好工作,很多疑难问题,到了他那里都能迎刃而解。 老干部局人手紧张。在局办公室工作期间,卓国顺在做好日常事务的同时,还主动承担了打字和出纳工作。白天,他负责完成一些日常性的事物工作,到了晚上,他又变成了文印和会计,一忙就忙到深夜,节假日都很少休息。 1994年,正当他在老干部活动中心干得风生水起时,考虑到他政策业务熟练,组织又把他调回了局机关任安置服务科科长。卓国顺没有怨言,他积极给领导当参谋、出主意,认真落实老干部的“两项待遇”。他还主动到组织、人事、劳动等部门收集资料,为老干部建立了离休费档案。 卓国顺十分注重学习和钻研。20世纪末,在随州企业改制的过程中,针对老干部的问题,他深入基层调研、走访,起草了《关于企业改制过程中落实企业离休干部有关待遇的建议》,被市企改办采纳。2010年,他结合实际,和局领导共同撰写的《满腔热血 倾注真情——努力做好老干部工作》理论文章,被中央组织部老干部局评为调研文章三等奖,并被收入《中国社会经济战略转型性理论研究文集》。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6年来,卓国顺先后获得多次奖励,他个人先后5次被评为老干部工作先进个人,受到随州市委、市政府的表彰;2000年,他被评为湖北省老干部工作先进工作者,受到湖北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省委老干部局的表彰…… 面对成绩和荣誉,卓国顺常常感到惭愧,他觉得,20多年来,自己所做的工作,对整个老干部事业来说,是那么的微不足道。 “我喜欢自己从事的这个工作,就让我随着它一起慢慢变老吧!”卓国顺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