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为老职责 情暖夕阳更红 ——记河南省濮阳县委老干部局局长崔志红

2016-12-30 11:30| 发布者: 小懿| 查看: 733| 评论: 0

濮阳县是革命老区,离休干部多,目前共有离休干部388名,是全市离休干部最多的一个县。濮阳县也是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20个乡镇中,有7个沿黄河乡镇。受自然环境和经济条件的限制,濮阳县的老干部工作可谓之难。然而,对已做老干部工作21年、刚满40岁的濮阳县老干部局局长崔志红来讲,她心系老干部、情注老干部的事迹却在龙乡大地传为佳话。她说:“路是人走出来的,只要用心做,办法总比困难多。”她这样说的同时,更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铮铮誓言。

破解难题办实事

长期以来,濮阳县老干部工作有众所周知的“两大难”,一是离休干部医药费实行隔年报销制度,老干部就医垫资压力大,意见也比较大;另一个是老干部活动阵地简陋狭小,老干部意见纷纷。2008年组织上安排崔志红担任濮阳县老干部局局长,她经过调研和走访,决定从解决“两大难”问题入手,尽快打开老干部工作新局面。

离休干部医药费隔年报销已成为濮阳县多年来的惯例。虽然有着经济不富裕等种种原因,但这些老干部曾经为濮阳县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对于有功之臣的医药费不能及时报销,又怎么让他们安度晚年,又怎么让他们共享今天的改革发展成果?再者也不符合中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啊!崔志红带领老干部局同志连夜加班,兜底算账。经过测算,如果彻底解决,需要县财政一次性投入1100万元。对于一个贫困县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她把这一问题作为2009年老干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深入调查研究,利用3个月时间,走访300余名离休干部,与县直有关职能部门沟通协调,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针对医药费报销难、报销慢等问题,亲手起草了《关于濮阳县离休干部医药费报销问题的思考和建议》,呈送县委、县政府,并向主要领导进行了多次汇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批示“再穷不能穷老干部”,一定要落实政策,杜绝拖欠。当年12月,濮阳县政府采取“提前拨付和追加预算”的办法,一次性拨款1100万元,改变了过去“边清理、边拖欠”的现象,实现了离休干部医药费按季度实报实销。

原濮阳县老干部活动中心于1988年建成投用,建筑面积仅200平方米10余件破旧的器材,别说搞活动,就是开个会就显得拥挤不堪,老干部要求新建老干部活动中心呼声越来越强烈。为此,崔志红及时向县委、县政府反映老干部诉求,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功夫不负有心人。2010年,濮阳县委、县政府决定为老干部新建一处老干部活动中心。为了规划好、建设好新的老干部活动场所,她一方面广泛征求老同志意见建议,一方面带领老干部赴河南新郑、上街、济源以及山东巨野、东明等地参观考察,根据考察情况,她亲笔撰写了《关于赴新郑等五市县考察老干部活动中心和老年公寓的报告》、《关于赴山东巨野考察老干部活动中心建设的报告》等,同时提出建设濮阳县老干部活动中心的建议,为县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报告引起了县委主要领导的重视,县委书记对此作出重要批示,使筹建新的老干部活动中心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2010年,县委成立县老干部活动中心筹建领导小组。2011年年初,该工程列入全县重点项目和“十大民生工程”。筹建的县老干部活动中心位于县城的黄金地段,占地约20亩,总投资1500万元,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设计“十室、三厅、两场、一校”,建成后将成为濮阳县城的一座标志性建筑。目前,正在紧张筹建之中,计划2011年底主体工程竣工。

完善制度提水平

崔志红经常说,老干部工作政策性、政治性强,要高度负责,来不得半点马虎。做好老干部工作必须用良好的机制和制度推动工作、提升水平。

为了保证离休干部“两费”落实制度化,濮阳县建立完善了科学规范的“三个机制”,尤其是离休干部的医药费在全省率先实行了“财政预算单列,实报实销,定额使用,由老干部局直接管理”的办法,在老干部局设立离休干部医药费管理办公室,凸显老干部局在其中的主导作用,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服务质量。这一管理办法经过不断充实、修改和完善,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并多次受到省、市领导的肯定,先后有湖北、安徽等640多个市、县前来濮阳县学习取经。

针对老干部政治生活待遇落实中遇到的新问题,崔志红注重从制度层面上加以解决。在她的建议下,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出台或完善了在职领导干部联系老干部、老干部座谈会、参观考察、健康疗养、订阅报刊杂志、走访慰问、定期体检等10余项制度,保证了老干部各项待遇的落实。特别是在老干部患病就医上,修订了《离休干部定点医院管理办法》,办法出台仅3个月,定点医院全部达标,共设立优诊室29间、老干部病房46间、老干部病床92张,配备专兼职医护人员55人,从挂号、就诊、划价、付款、取药和住院六个方面把离休干部医疗从优规定落到了实处。

帮难解困显真情

崔志红做老干部工作事无巨细。她经常给同志们说,老干部工作重心不在机关,而在老干部家里、老干部病房、老干部所在单位。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定期到老干部家中走访成了她工作的一部分。她用行动为老干部送去了党和政府的关怀,也用行动赢得了老干部的支持和理解。

一些亏损企业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资金紧张,老干部活动相对贫乏,有的甚至连《老人春秋》杂志都不能为老干部订阅。崔志红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深入到老干部所在企业和单位进行沟通交流,积极向县委、县政府领导汇报,每年争取资金6万元,解决125名离休干部报刊杂志征订难问题。为解决沿黄滩区老干部家庭生活困难,崔志红先后筹措资金10多万元,送去致富信息和技术资料,帮助协调小额贷款,使50多个老干部家庭生活得到了明显改善。

崔志红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一个工作日记本,每办完一件她还用笔做上记号。濮阳县盐业局4名离休干部归属不明确,医药费无着落,她协调有关单位,将他们的医药费纳入了县财政保障;粮食局一名离休干部的儿子患先天性痴呆,儿媳下岗无收入,她从自己并不宽裕的工资中拿出2000元帮助解决燃眉之急;五星乡一名离休干部与子女产生矛盾,赡养出现问题,她联系敬老院安排其临时生活的同时,调解家庭矛盾,最终圆满解决……2009年以来,崔志红走访老干部830余人次,解决老干部的问题120余件,为老干部办好事、实事290多件。

发挥优势促发展

老干部队伍人才荟萃,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银发资源”。近几年,崔志红积极优化工作机制,创新工作载体,最大限度地让老干部发挥余热,为濮阳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

在她的协调下,濮阳县建立健全县老干部协会,吸收关工委、老科协、老促会、老体协、老干部书画协会、诗词学会、张姓文化研究会、舜裔海外联谊会等组织的主要负责同志参加,成立维稳、维权、文体、科普、关心下一代等八个工作小组,各小组既分工负责,又相互配合,形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老干部发挥作用效果明显增强。协会设立40多个“老干部政策理论宣讲团”活跃在城乡;近500名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干部参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1028名老科技人才开展免费技术培训;撰写调研报告20余篇,多方争取资金280余万元,解决了黄河滩区部分困难村的饮水、教育、交通等民生问题。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老同志感自肺腑地赠诗给她:“志向晚公仆心,服务五老显本真;情牵夕阳铸大爱,春风化雨尽党恩;医药报销解危困,健康体检更优诊;考察联谊长精神,皓首翁娘家人。”面对赞扬,崔志红平静地说:“老干部满意,是我们老干部工作者的最大追求。”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