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第二干休所所长赵建华,1992年开始从事干休所工作。19年来,凭着立说立行、兢兢业业、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凭着对老干部工作的满腔热情、对老干部的一片深情,开拓进取、积极作为,谱写了一曲全心全意为老干部服务的赞歌。 献儿女般亲情
1992年8月,赵建华从泰安市木材公司调入山东省泰山干休所,任办公室副主任。从企业经理人转身为老干部工作者,赵建华感觉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他一观察,仔细看其他同志怎么做;二请教,虚心向有经验的同志学习,拜老同志为师;三思索,时时换位思考,注意跟着中心走、贴着中心做。没过多久,赵建华便找到了做老干部工作的门道,感到了做老干部工作的快乐,赢得了组织上和同志们的信任。1995年,他担任泰山干休所副所长;两年后,他成为泰山干休所的所长,站在了服务老干部更宽广的平台之上。 2003年6月,赵建华调任省第二干休所所长。住该所的老同志不仅人数多,而且普遍进入“双高期”。赵建华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立了“亲情为先、服务为本”的工作理念,提出了“到老干部中去、为老干部服务、请老干部监督、让老干部满意”的工作目标,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手段、增强服务能力、构建服务体系。这一以老干部为本的工作理念和思路很快得到了全所上下的认可。 如今,在省第二干休所,从离休费发放、水电费缴纳到代存取款、寄取包裹,从代购生活用品、拆洗衣物到聘请保姆、家政保洁等,实现服务上门“全方位”,服务到家“全天候”。在所内设立开通了“7538”服务热线,实行24小时值班,老同志有事随叫随到。赵建华观察发现,老年人在家中最容易出现意外的地方是楼梯和卫生间。于是他要求在每位老干部家中的卫生间、浴盆边、楼梯口和门口安装助力拉手和扶手,洗澡间设在二楼的住房将一楼厕所改造为便浴两用。干休所采取引进联办、承包经营等形式,办起了服务部、理发室,恢复了食堂,使老同志不出门,就可以满足基本生活需求。根据季节变化,制作了健康、保健知识展板,举办了养生保健知识讲座,向老同志传授科学健康的生活知识和老年医疗保健知识,定期注射有关疫苗,提升了老同志的生活质量。开展“生日送祝福、节日送温暖”活动,使服务更加亲情化和个性化。定期组织老同志健康疗养、参观考察和开展文体活动,寓教于乐、益寿益智,让老同志个个喜笑颜开。 数字虽然枯燥,但可以量化服务的精细与烦杂。仅2010年一年,全所义务无偿为老干部理发320余人次,修理炉具200余次;代为联系上门清理饮水机、油烟机30余台;代购水票5000余张、购蔬菜6万余斤,春节发放各类食品1.5万余斤,代购水果1.8万余斤,购面粉、大米80000余斤,为老干部联系保姆20余人次,联系家政为老干部服务39户。所里的老同志对赵建华说:“你想得这么周到,做得这么体贴,真的比儿女还亲啊。”赵建华笑着回答:“我没有三头六臂,哪有这么大的本事,让老同志们满意靠的是大家一起想,一起做。” 建长者乐园
干休所工作不同于机关工作,除常规性、计划性工作外,临时性、突发性的任务也比较重。赵建华有时开玩笑说:“我这个当所长的,其实就是生产队的小队长,不光要时时敲钟提醒大家伙一起干,还必须率先垂范做给大家看。” 1999年,还是赵建华在省泰山干休所任所长时,根据泰安市城市规划,省泰山干休所要整体搬迁。作为一所之长,他深知要干成事而不出事、做好事而不多事,自己肩上的担子是多重、任务是多艰巨。面对人手少、时间紧、环节多、协调难、经验不足等困难,赵建华知难而上。他一方面认真学习搬迁政策规定,虚心听取老同志意见,争取老同志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反复与泰安市有关部门沟通、协商,积极维护老同志的利益。从干休所定点选址到院落规划,从项目施工到搬迁入住,他加班加点、不分昼夜,全身心投入,在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如期顺利完成了干休所的新建任务。这时,他才感觉到累,真想好好休息一下,但看到老同志高兴地搬进新院子、住进新房子,他又很快乐,感到所有的付出都值得、都应该。 多年来从事干休所工作的实践,使赵建华真切地体会到:干休所要成为老干部的乐园,一靠环境建设,二靠制度建设。他认为,好的环境让老干部舒心,好的制度让老干部放心。省第二干休所已建立30多年,基础设施老化比较严重,时常会影响供水、供电和供热,以往老同志反映比较强烈。赵建华本着先急后缓、逐步到位的原则,积极推进干休所的基础设施改造。2010年对院区道路进行了改造和更新;对所区视频安全监控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增设探头38个,实现电子全天候监控,全面提升了所区的安全防控能力;对院内路灯进行更新改造,消除安全隐患;对自备换热器进行更换,由原来的团流换热器更换成板式换热器,平均温度比上年提高了3度,基本解决了近几年供热效果差、室内温度低的“老大难”问题。现在的省第二干休所,绿树成荫,安全整洁,生活区、健身区、办公区、绿化区合理布局,成为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花园式小区。2005年12月,该所被评为省级卫生先进单位、省级花园式单位。 老干部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这是赵建华信奉的一条原则。工作中,赵建华始终强调,健全规章制度,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除所长办公会制度、每周例会等管理制度外,围绕服务工作,他倡议完善了亲情服务老干部制度,把“一对一”生活服务向老干部家庭和老干部遗属延伸;每年的10月,所里都要开展以“送亲情、送敬意、送温暖”为主要内容的“亲情服务月”活动。健全了科室联系老干部制度,分片包户、责任到人。所务会每周一听取科室联系老干部情况的汇报,及时了解掌握老干部生活和身体情况。完善了为老干部祝寿制度,每逢老干部过生日,所领导和工作人员携带礼品到老干部家中祝寿。实行“服务工作首问负责制”和“投诉追究制”,年度考核吸收住所老干部参加评比和推荐。健全了老干部医疗保健制度和医务人员定时巡诊制度,与120急救中心联动,确保老同志突发疾病能够得到及时救治。 带创业队伍
干休所工作琐碎,又要面面俱到,很辛苦,必须营造一个干事创业的环境。赵建华经常对同志们说:干休所是我们的家,我们要用心来呵护、用心来建设,让老干部在这里感受到幸福、安宁和尊严,让大家在这里感到快乐、自豪和舒畅。 “我们的服务要围着老干部转,不能让老干部上门围着我们转。”这是赵建华常常念叨的一句话。为了加强住所老干部的党支部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赵建华反复上门征求老干部的意见,根据住所老党员数量多、大多体弱多病的实际,积极建议并经批准成立了省第二干休所党总支,下设老干部、职工和离退休职工3个党支部。为了提高服务管理工作的效率,按照“一岗双责”要求,赵建华兼任党总支书记。在加强党政领导班子政治思想建设的同时,积极探索符合干休所实际的领导班子工作机制,合理调整领导班子成员分工,将党建、工会工作和服务管理工作统盘考虑,一把手负总责,班子成员各有侧重,形成了以老干部为核心,以服务工作为中心,以党建工作为保障,党建服务管理工作相互促进的新的工作机制。 干休所虽然是个纯粹的服务单位,但年年都有较大的经费开支。赵建华认为,管好用好每一笔钱,既是对老干部负责,也是对干休所职工的爱护。他带头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坚持年度财务审计和年终述职述廉制度;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工程审计、大额开支集体研究决定等内部管理机制,规范运作程序,严格按规定办事。赵建华从改进理论学习入手,完善“三会一课”制度,切实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在保持共产党先进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等主题教育活动中,他立足干休所实际,认真动员,精心组织,使教育活动有计划、有步骤、有声势、有成效。干休所党总支多次被省委老干部局评为先进党组织,他本人也两次被评为省直机关优秀党务工作者。 赵建华总是把自己当成普通一兵,始终工作在服务工作第一线。有的老同志去世,他亲自动手为遗体净身体、穿寿衣。在泰山干休所工作10年间,他没有回济南陪父母过一个春节,每年的大年三十和中秋,他都要亲自值班。到了省第二干休所,离家近了,他依然常常把陪家人过中秋和年三十的机会让给其他同志。作为家中的独子,赵建华向80多岁的老父亲表达过歉意。老人却很豁达:“自古尽忠尽孝难两全,你能把老干部照顾好就是对我最大的孝。”父亲的这一番话,让赵建华坚定了全身心投入工作的信念。赵建华的心离老干部近,离干部职工近。他知道,很多同志和自己一样没白没黑地工作,作为所长有责任有义务为职工办点好事、实事。从组织职工进行健康体检、外出参观学习等多方面入手,使职工感到了单位的温暖和集体的荣誉。争取和依靠领导的关心支持,使干休所成为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解决了困扰干休所多年的体制问题,也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以文明创建为载体,鼓励干部职工学习培训,参加“慈心一日捐”等社会公益活动,内强素质,外树形象。通过参加警示教育、会议讲评、个别谈心等,切实做好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省第二干休所多次被省委老干部局评为年度先进集体,被命名为首批省级示范干休所,连续多年被评为省直文明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