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永映夕阳红 ——记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刘光福

2016-12-30 11:21| 发布者: 小懿| 查看: 534| 评论: 0

1998年,刘光福从任城区矿管局局长调任区委老干部局局长,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一干就是14个春秋。

“最大的愿望是让老干部满意”

“老干部局的职责是什么?就是为老干部服务!老干部局既然称作老干部之家,就必须做好这个家的主人,让老干部体会家的温暖。上要对得起领导信任,下要对得起广大老干部。”这是刘光福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刚任局长时,正值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企业改革步伐加快,养老保险机制尚未健全,企业离休干部离休费无处领,医药费无处报销,每天前来要求解决“两费”拖欠问题的老干部络绎不绝,个别老干部情绪激动,甚至拍桌子打板凳。面对着老干部满头银发和饱经风霜的脸庞,刘光福心里很不是滋味,也下定决心:为了完成组织的重托,为了照顾好这些共和国的功臣,一定要攻克“两费”拖欠这一难关,让老干部、老革命安享晚年。

为了尽快摸清情况,他挨家挨户走访,将每个老干部的身体、家庭、精神状态和需求等情况,一一记入服务档案。走访过程中,他在一位离休干部家中看到:一边是一身戎装、挂满功勋章的老照片,一边是卧病在床、衣衫破旧、连吃饭看病都成问题的老人,心情非常沉重。当听到老同志说“我知道现在单位困难,但还是希望党和政府能为我们这些在枪林弹雨中走过来的老家伙,解决基本的生活和看病就医问题”,心里更是不安。为此,他带领局里一班人跑企业、下乡镇、访部门,哪里有“两费”拖欠,就奔赴哪里,不怕磨破嘴,不怕跑断腿,不怕坐冷板凳,一次次向有关单位领导讲政策、讲道理,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研究制定清欠措施。那段时间,他常常是顾得了大家顾不了小家,终于有一次累倒在去老干部家的途中。而妻子一直独自照顾家中的老人和孩子,加上身体也不好,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也因为劳累过度住进了医院。老干部们不约而同地去医院探望,眼角湿润着说:“这样的老干部局长到哪里找去呀,这是我们的福分啊!”他心里牵挂单位的事情,住了两天就出院投入到工作中去。然而,企业不景气,经济效益差,乡镇运转也很困难,一些单位的领导总是强调困难,有的甚至想着法子逃避清欠,常常是要么避而不见,要么冷言冷语,但这些一点也没让他退缩。经过不懈努力,区委、区政府于2002年彻底清欠了离休干部“两费”,老干部们拍手称赞。

2002年前的“两费”陈欠解决了,但刘光福并没有停止思考: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路子不是长久之策,要从根本上解决老干部“两费”边清边欠、前清后欠的“恶性循环”,必须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2002年下半年,他和局里的同志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离休干部两费“三个机制”的具体方案:由社保和财政共同解决企业与机关离休干部离休费套改持平并同步增长,实现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离休干部同等待遇;统一建立医药费保障机制,由财政兜底,实行离休干部医药费基数增长机制,2003年初出台了建立离休干部“三个机制”的多项政策规定,一举实现了离休干部“两费”零拖欠和老干部离休费、医药费保障覆盖面两个100%的目标,彻底解决了多年来的“老大难”问题。通过解决“两费”拖欠问题,刘光福也总结出一套“一二三四五”的工作法:诚,对老干部以诚相待;二实,抓政策落实、求工作扎实;三勤,勤学习、勤思考、勤总结;四个,接待老干部做到一张笑脸、一把椅子、一杯热茶、一声问候;五个心,工作热心、办事诚心、服务耐心、解决问题尽心、遇到困难不灰心。

“让老干部永葆革命青春”

老人需要精神的、物质的、人文的全方位关怀,刘光福深谙这一点。他常说,尊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年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老干部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尊重他们,也是尊重我们自己和我们的明天。落实好离休干部“两费”后,他思考最多的,就是如何更好地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放大老干部的政治优势,把满足老干部的精神文化需求与发挥余热、永葆革命青春结合起来,在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上实现突破。针对老干部工作特点,他把开展活动与“学、乐、为”统筹考虑,每年确定一个或几个主题,组织开展健康向上、益寿益智的活动。先后开展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创建活动,评选“健康十大标兵”、“离退休干部模范家庭”,以及举办文艺汇演、大型养生保健讲座、时事政治报告等系列活动。一个个活动,把老干部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开展得丰富多彩、妙趣横生。对高龄体弱、行动不便,不能参加组织活动的离休干部党员,支部定期送学上门,及时向他们传达有关精神和通报情况,实现了学习教育的全覆盖。

“当好老干部服务队的带头人”

刘光福被人称为“三多”局长,即:去医院送花多,到殡仪馆鞠躬多,接待老干部上访多。在他的工作笔记中,写了很多的备忘录:到第一人民医院看望某某老同志;到某某困难老干部家中走访;到殡仪馆参加离休干部遗体告别仪式,等等。他常说,“老干部工作无小事,要干好,必须认识到位、感情到位,才能工作到位、服务到位”,“我们捧出诚心、爱心和耐心,才能换来老干部的顺心、省心和开心”。他不仅自己做到,而且带出了一支热爱老干部工作的干部队伍。在他的影响带动下,机关干部时刻牢记自己是“老干部之家”的一员,弘扬传统美德,牢记党性观念,努力做到“对己清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平等”,全局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连续多年被评为“五好”班子,他本人连续14次年度考核优秀,多次被评为全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济宁市老干部先进工作者,2004年被市委、市政府记二等功一次,2008年被省委组织部、省委老干部局记二等功一次。

14年光阴如梭,14载风雨岁月,刘光福有过多次调整工作的机会,但他始终放不下对老同志的牵挂,甘愿把自己留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融入他钟爱的这份事业中。他秉持的,不仅是执着和奉献,更是信仰和坚持,是一腔对党的忠诚和对事业的热爱,一份对共和国奠基人的沉责任和儿女之情。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