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君任老干部处长以来,在这平凡而琐碎的岗位上工作了七个年头。她爱岗敬业,淡泊名利,任劳任怨,尽职尽责,为做好老干部工作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和汗水,实现了让厅领导放心、让老干部满意的工作目标,单位老干部工作红红火火,迈上了新台阶。她所在单位被评为全省“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她本人被授予省直“三八”红旗手等多项殊荣。 一、视岗位为阵地,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王秀君曾在基层做过乡镇领导工作,也在机关做过多年的统战工作,做老干部工作还是一名新兵。上任伊始,她想,要履行好岗位职责,关键要具备做好老干部工作的本领。为此,她认真学习党的老干部工作方针政策,无数次到同事家登门求教。在她的刻苦努力下,在较短时间内,由外行变成内行。她在工作中面对老干部提出的问题,有政策规定的,严格按政策办,无政策规定可办可不办的,尽最大努力去办。几年来,她为老干部开展活动多争取经费100多万元,装修老干部活动室4个,面积达200多平方米,购置了桌椅、空调和健身器械,为分散居住的老干部开展活动提供了理想的场所;新购置面包车一辆,缓解了老干部看病、住院、文体活动车辆紧张的问题。 她与老干部广交朋友,通过一家一户走访老干部、促膝谈心,了解他们的家庭、身体、思想状况以及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在走访中了解到离休干部杨玉沛身体状况不佳,长期住院,家属没有工作,两个子女下岗,家境困难的实际情况后,经她反复协调,为这位老同志解决困难补助5000元。几年来,她为老同志解决困难补助近20余万元,调解了6位老干部邻里关系不和睦问题,协调解决了36位离休干部报刊费偏低问题。 为使老干部工作有章可循,她先后修订了《国土资源厅老干部工作管理规定》、《政治学习制度》、《离休干部医药费报销办法》、《老干部用车暂行规定》以及老干部活动室管理、参观疗养等规章制度,使老干部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几年来,由于制度完善、工作到位,老干部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保持了老干部队伍的稳定,没有一名老干部因落实个人待遇问题而越级上访,为厅领导和机关工作的正常开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充分肯定。 二、视老干部为亲人,带着感情做工作 老干部论年龄是长辈,论资历是领导。作为老干部工作人员,有责任、有义务为他们服好务。王秀君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一是尊重老干部。老干部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仍然关心着党的事业,特别是本单位的发展情况。在她的努力下,为体现对老干部的尊重,厅党组做到了“五个坚持”:即坚持定期听取老干部工作情况汇报,及时掌握老干部工作动态;坚持定期召开老干部座谈会,及时倾听他们的心声;坚持定期走访慰问老干部,让他们亲身体会党的温暖;坚持机关干部提拔使用前,倾听他们的呼声和反映;坚持重大事项决策前,事先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几年来,老干部提出合理化建议57条都被厅党组采纳。 二是理解老干部。老干部大都体弱多病,行动不便,但是思想活跃,难免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想法。她都能以积极的态度去理解、去引导,并耐心地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要求。在遇到工资调整时,除集中传达文件精神外,对行动困难的上门讲解,使每位老干部都能明白文件精神,消除疑问。老干部子女大都不在身边,机关的福利分发领取有一定困难,她带领全处同志坚持送钱到手,送物到家。老干部看病住院搀扶、抬送,逝世后的处理工作,她总是走在最前面。 三是贴近老干部。王秀君深深了解老同志渴望走出家门,看看祖国大好河山的心情,每年都组织2至3次外出参观疗养活动。海南、深圳、香港、澳门有他们的身影,延安、遵义、井冈山、西柏坡红色之旅有他们的足迹。更使他们难以忘怀的是,王秀君为老干部每次外出的行程安排、旅途安全、饮食起居所付出的辛劳。每到一地,她都带领工作人员为老干部量血压,调好洗澡水,铺好地巾。作为一名年近50岁的女同志,旅途的劳累,何尝不愿躺在床上休息一会儿呢?她没有,而是面带微笑把每一位老同志安顿好后,才最后一个回到自己的房间。老干部们讲,她比我们的子女还亲,照顾得还周到。 四是关心老干部。王秀君关心最多、最大的莫过于他们的身体健康,使他们能延年益寿。她动脑筋、想办法,每周坚持上门巡诊,定期举办保健知识讲座,尽可能让老同志多了解一些医学知识,为他们购买了DVD机和光盘,购置了按摩椅、气血循环机、氧立得等家庭保健用品。每到“五一”、国庆节、春节前夕,她都主动联系保洁公司,上门为老干部清扫房间。老干部讲,你真是想我们所想,急我们所急,办我们所需。 三、视老干部满意为标准,勇挑重担 老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老干部工作是党的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王秀君常讲,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老干部,老干部满意是我们工作的最高标准,再小的事要按大事来做,半点不能马虎。 一年一度的报刊征订,都是老同志按规定数额到老干部处报销,如果具体负责的同志不在,王秀君就主动掏腰包把钱先垫上,决不让老同志跑第二趟。小事是这样,大事更不含糊。面对急、难、险、重的任务,她总是冲在前面。有一年春节前夕,下了一场罕见的大雪,她奉命带着两辆车赶往天津、北京和秦皇岛,慰问居住外地的老干部。她所乘的车行驶到津保高速雄县段时,突然听到“砰”的一声,车撞到隔离带,刹那间车转了180度,幸运的是前后没有车,否则是车毁人亡。当时,人没事但车不能行驶了。她安排人负责修车后,带着两位同志继续前行,终于在晚上8点赶到了天津。到天津后顾不上吃饭,立即把慰问品和慰问金送到老干部的家里。当老同志得知这些情况后,流下了感动的泪水。第二天继续赴秦皇岛、北京慰问。返回石家庄时已经是深夜12点多了。天虽然很冷,人也很累,肚子也很饿,想起高速路的事故也很后怕,但把厅党组的温暖送到了老干部的家中,她是快乐的。面对老同志开心的笑脸,激动的话语,她感到无比的欣慰。 王秀君记不清有多少个节假日是在老干部家中和老干部的病床前度过的。2003年春节的前一天,她顾不上搞家里的卫生和购置年货,带着慰问品探望住院的离休干部。一见面,老同志紧紧握住她的手激动地说,明天就要过年了,你还来看我,真的很感谢。非典特殊时期,她始终站在第一线,坚持第一时间把药品、物资发放到老干部手中;第一时间安排老干部进行免疫;第一时间把预防非典知识传授给老干部;第一时间消除老干部的心理障碍。她置自己的安危于不顾,照常到医院看望老同志。谁都清楚,这个时候多接触一个人就多增加一分危险,多接触一片环境就有可能增加一处感染源。一位离休干部逝世后,因非典特殊时期,远在外地和国外的子女不能料理后事。王秀君挺身而出,奔忙于医院、殡仪馆,不知跑了多少路、接触了多少人,她经受住了生与死的考验,做了老干部儿女想做而未能做到的事情。她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得到老干部的高度赞誉,并给她送来了“无微不至暖人心,兢兢业业是公仆”的锦旗。 王秀君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在平凡岗位上作出的不平凡的业绩。她心怀党的事业,情系老干部,脚踏实地为老干部做事,她在兑现着“岗位就是天职,需要就是志愿”的诺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