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功 动真情 办实事 ——记山东省枣庄市委老干部局服务科科长徐向华

2016-12-30 11:13| 发布者: 小懿| 查看: 419| 评论: 0

徐向华2001年到市委老干部局工作。十年来,她始终坚持“深怀感情、主动服务”的理念,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满怀亲情、感情、热情地为老干部服务,得到了上级领导、同志们和广大老干部的一致称赞。

用真功,做老干部工作的内行人

来老干部局工作以前,她是一名高级技工学校的教师,对老干部群体知之甚少,对老干部工作更是一窍不通。到老干部局以后,她深知老干部作为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功臣,服务好、照顾好他们,是组织对自己的信任,责任重大,使命光荣。面对新的工作领域和新的服务群体,徐少华决定一切从头开始。为此,她抓紧一切学习机会,反复阅读中央和省、市委关于老干部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做到烂熟于心。同时,她积极深入老同志中间,倾听他们对老干部工作的建议和诉求。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徐向华逐渐熟悉了老同志的性格特点,摸索出一套老同志乐于接受的工作方法和交流方式。十年来,徐向华用真功、下气力,掌握了老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发展规律,从一名老干部工作的门外汉成长为内行人。

动真情,做完善老干部工作机制的执行人

徐向华从事老干部工作的十年是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机制、实现老干部工作跨越发展的十年。十年来,她从一名普通科员成长为业务骨干科长,无论在落实离休干部“两费”、建立“三个机制”,还是在加强离退休干部党员的“两项建设”等重点任务中,都充当着落实政策、指导下级的执行人的角色,付出着艰辛的劳动。

徐向华刚到老干部局时,正是枣庄市离休干部“三个机制”建立的攻坚时期。她一方面深入医院、老干部家中实地调研,为制定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工作机制提供科学依据。另一方面,她多次深入机械办、建材办、轻工办、贸易办等老干部人数多、工作难度大的单位,加强督查,苦口婆心地做工作,杜绝离休干部“两费”发生新的拖欠。2002年春节前,离休干部医药费最后一次集中清欠,为尽快审核医药费单据,她连续奋战几个昼夜,终于在腊月二十九将陈欠的医药费兑付到老同志手中。老同志们激动地说:“老干部局的同志用日夜的辛劳,换来了我们这个格外喜庆、祥和的新春佳节!”针对国有改制、破产企业离休干部没人管、没人问的局面,她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出台政策将这部分离休干部的服务管理收归主管部门,所需经费由财政负担,确保了他们的事情有机构承担、有人员负责、有措施落实、有经费保障。

为落实好老干部的政治待遇,发挥他们的政治优势和威望优势,徐向华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完善制度,使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走上了规范化、科学化轨道。建议下发了《枣庄市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和离退休干部党员年度考评意见》,对各级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进行年度考评,对支部建设和组织生活制度落实情况进行定期督查。以各级老干部党校为载体,定期组织老干部理论培训班,根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当前的形势任务,确定培训内容,确保老同志政治坚定、思想常新。

办实事,做老干部心声的代言人

“老干部工作者,就要为老干部代言,忧老干部之所忧,办老干部之所急,把老干部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自己工作的唯一标准。”这是徐向华对自己设定的工作标准和要求。十年来,她始终怀着热心、诚心、耐心、爱心、恒心,不断增强服务意识,从点滴小事做起,满腔热情地为老干部办实事、解难事,被亲切地称为“老干部心声的代言人”。

工作中,她经常与老干部、老干部所在单位、老干部子女沟通交流,全面了解老同志的思想、健康、生活状况和所需所盼,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心声,将反映较为突出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整理汇报给局领导,为确定下步工作重点提供参考和思路。针对部分老干部或遗属因重大疾病、家庭突遇重大变故,导致生活困难的问题,她牵头组织调研,争取财政专项资金,设立市级专项帮扶基金,建立了离休干部及遗属特殊困难帮扶机制。近年来,在她的倡导下,先后开展了“老干部在我心中”、“老干部待遇落实年”、“亲情服务年”等系列活动;制定了《枣庄市离休干部优待规定》,扩大了离休干部看病就医用药目录,扩建了老干部的学习活动场所等,得到了广大老干部的广泛好评。

琐碎的工作占用了她大量的双休日和节假日,家务和年幼的孩子基本顾不上。起初家人和孩子都不理解,不支持,还因此闹过别扭,生过气。她总是怀着对家人和孩子的愧疚,给他们做工作,讲道理,赢得了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她总是说:“为了照顾好这些从枪林弹雨中走过来的老人,让他们颐养天年、安享晚年,我们的小家辛苦些、委屈些算得了什么。”

徐向华,作为一位基层普通的老干部工作业务科长、一位老干部心中的贴心人,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先后多次被枣庄市委、市政府授予先进工作者、信访工作先进个人、服务发展优秀科长等荣誉称号,并荣记三等功一次。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