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金家庄区老干局局长方琼是个40多岁的女同志,她个子不高,长得比较瘦弱,但就是这么个弱女子,带着局里2个人,挑起了为全区130多位离退休干部服务的重担。她对每个老干部的情况了如指掌,把他们的冷暖时刻挂在心中,没日没夜地为他们奔波、忙碌,老人们亲切地称她为“我们的小方”、“我家的丫头”、“有孝心的女儿”。 像亲生女儿一样照应他们
方琼认为,对老干部要像儿女对待父母那样的付出“真心”,真心是做好工作的基础和保证。真心首先表现在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上。离退休干部一般都进入高龄期、高发病期、重症高发期的“三高期”,身体健康对老人来说是头等重要的大事,必须随时掌握他们的健康状况。近年来,老干局每年都要为老干部进行一次体检,建立医疗档案,按个性的差异分类,对那些长期住院的,方琼还亲自到医院问寒问暖,对瘫痪在床,行动不便的,邀请专业人员上门讲解健康知识,鼓励他们和病魔作斗争。 “老干部亲情服务卡”的建立是与老干部保持联系的纽带。通过服务卡,及时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有的老人年纪大了,家里人也患重病,方琼就请志愿者上门服务,为他们买米买油,清洗被褥,打扫卫生。对空巢老干部和视力弱的,每人发一台收音机,减少他们的寂莫。 除了关照离退休干部本人,对他们的亲属也倾心帮助,因为家里人安定了,老干部就开心了。有个老人叫刘泽芝,儿子瘫痪在床,全家十余人的生活全靠他的工资维持,加上两个孙女上高中,经济更加困难。方琼得知,主动联系区领导,让区领导和老人的孙女结对帮扶。两孙女考上了大学后,她又通过爱心接力棒活动,让企业资助老板每年提供4000元学费、每月400元生活费,解决了刘老的后顾之忧。一次,方琼去医院看望一位叫邢先义的老干部,得知老人住院急需追加钱,她答应马上想办法办,老人拉着她的手留下了眼泪,闭上了眼睛。方琼的心焦急如焚,一直待在老人身边,为她送终。老人走了,他下岗儿子的工作问题还没落实,方琼一直记在心上,想方设法很快帮助解决了。她的行为使别的老干部深受感动,都说:“就是自己的亲女儿也不过如此!” 人老了,思维不敏捷了,依赖性越来越强,方琼就主动适应他们。她是贵州人,乡音重,怕老干部听不懂,就努力学习普通话。老干部上访,她先“洗耳恭听”,再与他们交心,总是让他们“满面愁容来,带着微笑去”。有时,她也感到力不从心,就动员亲戚朋友来一起来帮助他们,让更多的人一起从情感上关照他们,用真心温暖他们,让老干部永远保持愉悦、乐观的心情。 方琼还经常上门跟老人谈心。她刚到老干局前十年,机关连辆车也没有,而上百名老干部分散居住在几十平方公里的城市里,她就背着包从这家赶到那家,中午就在街边的小饭铺里随便买点吃了,吃完再赶到下面一家。每到一家,她就像回到娘家那么开心。 去的次数多了,连隔壁邻居都认识方琼,对老人夸道:“你们这位局长真好!”许多老干部家的儿孙们都认识方琼,见面就喊“阿姨”,亲热得像一家人。在老干部的日记中,常能看见“小方来过”、“小方来电”的字样,说明方琼在他们心目中多么重要。90高龄的老干部于建民患脑血管病,记忆力差,差得甚至连自家的保姆都认不出来,可一听见方琼的脚步声就知道是她来了,激动地要起来和“女儿”谈心。 对老干部切身利益的事,方琼总是千方百计帮助解决,区属企业有个离休干部,因为厂子倒闭,没地方报销医药费。方琼积极向上级反映,经过协调,问题圆满地解决了。据统计,多年来,她为老干部解决的费用达40多万元。老干部们说:“有了小方的照顾,我们觉得为党干一辈子没有白干!” 对那些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方琼就像子女对父母那样,说明情况,求得他们的理解。离休干部陈义泉因髋关节坏死,需要换人工关节,按照文件规定,可以用国产的也可用进口的,但进口的价格非常昂贵。当时区里经济效益不太好,方琼凭着一颗真诚的心,与家属、医院多次协商,建议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用国产的,老人愉快地接受了方琼的意见,妥善地解决了费用问题。 像他们在位时一样敬重他们
老干部工作了一辈子,离开岗位,往往产生一种失落感,如果在这时还能像过去那样敬重他们,关注他们,他们会感到精神上的一种安慰。方琼深知这一点,处处依然像他们在位时一样,亲热地称呼他们是“老领导”,给他们订报刊,定期让他们集中学习,向他们通报全区经济发展情况。每逢重大节日,就召开老干部座谈会,让他们畅所欲言。这样使得老干部们没有一点失落感,觉得自己依然是对社会有用的人。有个老干部,患了不治之症,他苦苦坚持着,说一定要等到七一党的生日后才离开。这让方琼很受感动,到了学习日那天,没想到这位老人竟颤巍巍地赶来了,一边听报告一边记笔记,累得一头大汗。学习结束,还是区委书记把他背下楼的,这让老人感动不已。直到他的心脏停止跳动的那一刻,脸上还挂着微笑。这种对党的信仰和这种精神力量让他坚持到 为准确掌握情况,方琼设计了老干部走访记录表,把走访次数作为局里的考核目标。对老干部做到节日必访,住院必访,家有难事急事必访。通过这些活动,及时把党的温暖送到了老人心上。据统计,14年来她一个人上门走访就达3000多人次。她以自己的行动,使老干部深感时代没有抛弃自己,社会没有忘记他们。由于她工作细致,不厌其烦,多年来,全区没有一个老干部越级上访,没有一个对待遇感到不满。 用典型人物感动他们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选择一些身边的、新鲜的、有针对性的典型来引导老干部显得特别重要。 有位叫牛卿的女干部,在2005年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患癌症住院。在最后25个日子里,完成了3.8万字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一个生命即将消失的老人,为什么会这样呢?方琼调查得知,牛卿幼年时,曾目睹父亲被日本人残酷杀害,从此下定决心跟定共产党。如今,自己将要离开这个世界,什么都没留下,只能把自己对党的感激之情写下来,留给后人,传给子孙后代。这让方琼感动得热泪盈眶,决定大张旗鼓地宣传这个典型。于是请来记者、作家撰写了一篇题为《有种感动叫信仰》的文章,发表在全国许多报刊上,还在全省进行了巡回宣讲,让老干部们深受教育。 还有一个叫赵亦农的老干部,几十年无偿资助贫困学子数十人,累计10多万元。方琼邀请电视台、日报、晚报进行采访报道,赵老在2009年受到中央组织部的表彰。市委组织部、市委老干部局印发了向赵亦农学习的通知,在全市掀起了向老人学习的热潮。 还有一位叫陈远凤的老人,为解决区内失业青年就业问题,拖着带病的身子,深入各个企业,了解人才需求情况,并反馈给区劳动部门,帮助失业青年解决了的就业问题,使这个区的大中专毕业生和失业青年就业率达到95%。方琼又及时地宣传了他的典型。 通过这些典型的宣传,树立了老干部的良好形象,提升了老干局对外的影响力。让全区老干部们眼睛一亮,他们没想到,身边还有这样一些高尚的人。从他们的事迹中,老干部们进一步懂得了生命的意义。 由于方琼的努力,这个区的老干部积极发挥余热,成效显著。他们有的成为老年大学的优秀老师,有的成为孩子们的喜爱的辅导员,有的担任网吧义务监督员,还有许多老同志积极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近年来,这个区的老干部中受到全国表彰的先进个人有2人,受省级表彰的先进个人有5人,市区级表彰的先进个人有20人。方琼也从老人的荣誉中获得了无限的快乐和欣慰。 因为在这个部门时间长了,组织上曾想调方琼到另一个岗位工作,但她拒绝了,说:“我跟这些老干部感情深了,让我离开他们,会很难受,还是让我在这里干吧!” 就这样,方琼依然还在为老干部们不断地忙碌着,同时她还担任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和老教委副主任,积极谋划协调落实有关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方琼深知老干部是国家宝贵的财富,他们把青春献给了新中国的诞生,又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流血流汗,能为他们服务是幸运的,也是光荣的。她决心把有限的生命全部献给这个平凡而又伟大的事业,让更多正在老去或已经成为老人的干部们感受到党的阳光依然在照射着他们,温暖着他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