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转眼间,共和国的老干部们都到了耄耋之年。让这些可爱的老人安享幸福快乐的晚年,这是我们党的老干部工作的一贯要求,也是基层老干部工作者的崇高理念。5年前,秀丽端庄的杨丽娟走上了老干部科科长的岗位,从那天起,她就时时铭记着这一光荣使命,把精力和智慧融入为老干部的真诚服务之中。五年如一日,她舍弃了许多一己之乐,亏欠了许多天伦之乐,但却换得了老同志们笑口常开、晚年常乐,谱写了她一生经历中最精彩的篇章。 情同子女,让老同志孤而乐
舒老自2006年起,因股骨折裂一病不起,住院治疗。自此,每逢大年初一,小杨就早早赶到医院,为舒老带来鲜花和新年祝福,还有她亲手包煮的水饺。5年,这是一段不短的岁月。记不清多少回病床前的喁喁低语,记不清多少次为解难而顶风冒雨。小杨每去探望,周围的病人都爱笑着打趣:“舒老,您孝顺女儿来了!”这时刻,老人的脸上总是露出了幸福的微笑。其实,老人终生未娶,也无至亲。为了不让他感到孤单寂寞,小杨硬是把婚后20多年坚持的年初一去父母家拜年的惯例给破了。前不久舒老去世了,临终时拉着小杨的手安祥地闭上了眼睛,这情同父女的一幕让目睹的病友们唏嘘不已,更让满眼泪水的小杨感到无限欣慰。 精心谋划,让老同志学习乐
学习是老干部的共同所爱,怎样让大家学得快乐就成了小杨的一件大事。新年伊始,小杨就主动和离休支部一起研究新一年的学习计划;根据新形势、新要求,以及一年中的重大节庆,帮助做好支部的学习安排工作。为了让老同志们学得快乐,她不断开动脑筋,组织起一次次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2010年,上海承办的世博会让老人们兴趣盎然。她组织了世博知识抢答竞赛,把世博知识融入欢声笑语之中。老同志都十分关注国家大事,对国际金融危机、人民币升值等问题希望了解更多。于是小杨就不厌其烦地多方物色报告员,细心地和报告员商讨宣讲的主题和老干部的要求,使每年两次的形势报告成为快乐的精神大餐,赢得老干部们的热情称赞。十七大召开后,小杨又精心策划了离休支部与机关团支部的联组学习。老人们以丰富的阅历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与团员青年交流研讨,赢得青年们的阵阵掌声,极大地活跃了学习氛围。许多老同志高兴地说:“我们的平均年龄又年青啦!”让老同志一次学得快乐并不难,难的是让他们始终学得快乐。为此,小杨养成了“做回家作业”的习惯。晚饭后在网上搜索积累学习资料也成了她的新爱好。“给老同志一滴水,自己先要有一杯水。”她这样说,也这样做。 善解人意,让老同志全家乐
82岁的老赵(化名)和59岁的保姆要结婚了!小杨始闻便大吃一惊。果不其然,老人和他的三个子女都找上小杨做“老娘舅”。老干部衣食无忧,但渴望交流的需求却十分强烈,一些特殊困难也需要理解关心。老人要求小杨主持公道,保护他的合法权利;子女说,“只要你杨科长表个态,就照你的办。”面对压力,小杨以多年的工作经验,正确抓住老人需要关爱的关键,让平日疏于往来的子女认识自己的不足,积极负起照顾老人的责任,从而平息了矛盾,欢乐又回到了老人一家的脸上。一位离休干部突然发觉银行卡里少了3000元,原来是女儿未经同意取了款。思前顾后,他郑重地提出要把卡存放在小杨那里。于是小杨就帮他们定下动用程序,使老人和子女保持了良好关系。冬天的一个夜晚,已在床上的小杨突然接到一位独居老干部的告急电话。说有坏人马上要来砸他的家门。小杨二话没说,冒着刺骨寒风赶到老人的家。他颤声说:“小杨,你最了解我了,这件事只有靠你帮我处理好了。”一句“你最了解我了”的真情话让小杨热血奔涌,随即对老人做了大量的安慰工作,并一直守护在老人身边,直到接替陪夜的同志到来。天亮了,老人的女儿找到疲惫的小杨,她握着小杨的手深情地说:“我爸信的就是你啊!” 排忧解难,让老同志行路乐
有一次,小杨护送老杨去医院,当救护车开过小区人行道的台阶时,突然发现一向坚强的老人痛苦地闭上了眼睛,双手紧紧攥住担架边的床单。细心的小杨从医院出来前,悄悄地去问了医生,才知道老杨的腰椎严重退化病变,受不得一点颠簸。老人痛苦的脸色深深地刻在了小杨的脑海里,“难道不能把台阶改成坡道吗?”决心已定,她就迅速行动起来。短短的三天里,她找了小区物业公司和有关部门,把老杨的特殊情况告诉了他们。然而,真的要做起来,却困难重重。物业公司提出建坡道要动用维修基金,要经业委会同意;改建台阶要封门,居民会感到不方便……此时,只要小杨稍稍犹豫一下,改建坡道的事就会嘎然而止,谁也不会因此而责怪她,因为她已经尽力了!但小杨没有退避,她执着地做相关人员的工作,坡道改建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动工了。世上仿佛总是让好事多磨!正当小杨感到十分高兴的时候,路政部门发来了一张紧急停工通知,声称涉及道路管理,未经同意不能开工!于是,小杨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奔波。在陌生的机关大楼里,她找啊找,跑酸了双腿;说啊说,讲干了嘴唇,不建成坡道,她的心不安啊!小杨为老干部服务的一片苦心终于赢得了理解,路政部门同意开工了!现在,老杨去医院,脸上始终挂着欣慰的笑容。 千方百计,让老同志晚年乐
以老人乐为乐、以老人想所想,千方百计让老同志过上幸福快乐的晚年,成了小杨最大的追求。5年多来,她千余次走进老同志家庭、来到医院病床前、走访原单位,解决疑难问题近百个;每年体检后组织健康咨询活动,老同志夸赞说:“小杨的心药比医药还强呢!”快乐之情溢于言表。通过整合资源,搭建一对一上门法律服务新平台,让老人维护隐私和合法权益。安排老同志到学校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使青少年受到启迪。举办老同志书画展、摄影展;组织老同志唱红歌、读红书、展红照,让红色记忆和红色足迹成为社区精神文明最亮丽的风景。 工作没有止境,努力没有尽头。作为科长,小杨并不满足于做好服务、关爱老人。她总是在思考着、探索着、实践着。她总结的上挂(老干部局)下联(居民区党组织)法、资源整合法、网络管理法、问卷调研法、信息反馈法、结对帮困法等,把老同志的快乐建立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为老干部科有限的资源装上了效应放大器,让专职工作者和爱心服务员凝成一股爱的热流,使党的关怀始终温暖着每一位老同志的心。 先老人之忧而忧,后老人之乐而乐。杨丽娟为了追求这一完美的境界,无私地奉献了许多许多。女儿大学毕业2年,终于有了一个面试的机会,原本讲好由妈妈陪同去壮壮胆,可是老干部的一个求助电话让小杨不得不改变了计划,直奔老同志的家。前年,小杨突感心脏不适,医生让她作24小时不间断观察。时值夏天,仪器在单薄的衣服下十分显眼。爱人劝她在家里休息一天。但她想到一个老同志说好要来谈事情,于是穿了件外套上班。老同志看见她的打扮感到十分奇怪,最后被她搪塞过去。事后老同志了解了原委,感动得拉着小杨的手再三说“对不起!对不起!你是用自己的痛苦来换我们的快乐啊!” 如果说自得其乐是一种满足,那么给予人快乐就是一种境界,而让为革命作出贡献的老同志快乐,更是一种超越自我的追求。已过天命之年的杨丽娟至今仍在无怨无悔地继续着这一追求。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服务、不断地总结,心中只有一个梦想:不言辛与苦,但求老人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