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华秋实,物换星移。22年来,陆国维在老干部工作岗位上辛勤耕耘,无私奉献,与各族老干部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他熟悉老干部,理解老干部,时刻把老干部的冷暖挂在心上。尤其是担任老干部局局长后,任务重了,责任大了,他怀着强烈的使命感,带领一班人求真务实,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开拓创新,不断迈出新的步伐。 一、勤政高效,开拓进取 如何结合巴州的实际,加强和改进老干部工作?如何把巴州老干部局真正建设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推动者和实践者?除了做好传统的工作,还得不断有新办法,他从报纸、电视、网络上广泛吸取各地有关老干部工作的做法和经验,在实践中加以改进,提出符合巴州老干部工作实际的新举措。近五年来,由老干部局牵头起草,以州委、州人民政府和州委组织部名义下发的关于老干部工作的政策性文件陆续出台:在全疆第一个出台并实施了老干部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制、干休所工作考核制、老干部活动中心工作考核制、关心下一代工作考核制等,促使巴州的老干部工作不断走上制度化和规范化。 建立功能齐全的活动阵地,创造良好的活动环境,营造全社会尊重老干部、关心老干部的社会风尚,是老干部工作的重要内容,更是他持之以恒的奋斗目标。在他的积极努力下,巴州建成了第一个占地面积50亩的离休干部休养所,住所老干部50余户;第一栋老干部病房楼,病房面积2662平方米,设有床位136张;第一条老干部商贸街,还有总面积11154平方米、总投资2100多万元的全疆最大的老年活动中心。为使人们永远铭记老干部的丰功伟绩,为加强老干部之间的联系,编辑出版了《老红军回忆录》、《老八路名录》、《老战士名录》、《退休干部名录》。每年举办大型老干部文体活动达10余次,每年组织老干部在疆内外参观达30余批近千余人。在他的倡导和努力下,巴州老干部局的各项日常工作也不断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他们确定每年第一季度是“三节”(元旦、春节、古尔邦节)慰问活动;第二季度是“三个一”(组织老干部进行一次政治学习、安排一次就近参观、召开一次座谈会)活动;第三季度是庆“七一”、“敬老月”系列活动;第四季度是老干部工作督查、考核、总结活动。 为加强老干部工作队伍的能力建设,近年来,他们先后举办了老干部工作通讯人员培训班、信息员培训班等九期业务培训班。主办了《巴州老干部通讯》、《巴州老干部工作信息专报》两种业务刊物,编辑出版了六本《自治州老干部工作文件选编》。 春华秋实。在他的带领下,巴州的老干部工作在受到州党委肯定、赢得老干部们赞誉的同时,还在1997年被中央组织部表彰为“全国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陆国维所分管的老龄工作、关心下一代工作、老年体协和老年大学工作,分别多次荣获全国和自治区级的表彰奖励。老龄工作1990年、1997年、2006年三次荣获自治区“老龄工作先进集体”,库尔勒市荣获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县市”荣誉称号。关心下一代委员会1999年、2004年荣获自治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州老年体协1994年、1999年、2004年三次荣获全国“老年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州老年大学1995年荣获自治区“老年教育先进单位”。他本人也多次荣获自治区、自治州老干部工作、关心下一代工作、老年体育工作等多项荣誉,连续十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 二、视少数民族如兄弟,视老干部为父母 巴州是个多民族地区,有蒙古、汉、维吾尔、回等46个民族。全州总人口117万,其中老年人口10万人,老干部1.7万多人。他们大多是解放新疆时的老革命和20世纪50年代从全国各地奔赴新疆、支援新疆的建设者,是新疆解放和建设的功臣。陆国维要求老干部局的每一名职工,都要牢固树立敬老意识,热爱各族老干部,把老干部当成长辈、作为师长、视作亲人一样去关心爱护。 2003年,在建立自治州离休干部离休费保障机制、医药费保障机制和财政支持机制过程中,有的企业不愿为老干部交纳医疗保障金,有的部门不愿承担相应费用。为此,陆国维多次到有关单位协商,多次召开有关会议。在州委领导的支持下,《自治州关于建立和完善离休干部“三个机制”暂行办法》得以顺利实施,从政策上保证了老干部离休费、医药费的落实,彻底解决了32家企业232名离休干部的后顾之忧。 在解决了带有全局性的问题之后,陆国维把目光转向了那些因病或家庭困难的老干部身上。巴州经委维吾尔族离休干部艾依提·库尔班,长期卧病在床,身边没有子女照顾,陆国维多次到医院看望,除了嘱咐医院领导安排技术过硬的医护人员给予积极治疗外,还要求原单位派人轮流在病房值班。艾依提·库尔班老人在生命弥留之际,饱含着热泪,拉住陆国维的手说:“我没有儿女,原以为只有在病床上等死,是你挽留了我的生命,让我有勇气活到今天,你比我的儿子还要亲啊。” 在一次春节前夕的走访慰问活动中,陆国维了解到离休干部遗孀李淑芬老人的子女下岗,生活困难,交不起取暖费。第二天,他再次来到李淑芬家里,送来欠交了两年的取暖费,让李淑芬老人一家过了一个最温暖的春节。此后,陆国维制定了一项制度,全局干部每人每月必须抽出一天走访老干部。这一天,局里的同志称之为“走访日”。每到“走访日”,陆国维总是第一个走出办公大楼,走进老干部家中。 1998年,原来由企业管理的老八路收回主管局管理后,有五名老八路由于种种原因未参加房改,按照政策规定,不应为其解决住房。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陆国维多次去有关部门说明情况,经过近一年的努力,终于使这五名老八路住进了新建的楼房。老八路们非常激动,把一块写着“巴州老干部之家”的巨幅牌匾送到了老干部局。 陆国维十分重视老干部信访工作,除了亲自处理日常的信访事件外,还着手建立了信访督办制度和《信访督查专报》。他针对不同时期、不同类型老干部的思想实际,经常主动深入老干部当中解决难点问题,变“上访”为“下访”。近年来老干部信访量逐年下降,特别是通过先进性教育和“双满意建设年”活动,老干部局的信访量下降了50%,老干部党支部的数量增加了50%,参加老年团体的老干部人数增加了一倍多。 20多年的辛勤工作,陆国维不仅赢得了老同志的信任,更赢得了老同志的爱戴。许多老干部把他当作知心朋友经常找他交流思想;有的老干部把他当作参谋,遇到拿不定主意的事,让他出主意、想办法;有的与他成了忘年交,几天不见,便坐立不安。改制企业离休干部孙寿槐,每隔一两个月就要给陆国维打个电话,他说:“我所在的企业改制了,但只要老干部局在,只要陆国维在,我们就有人管。”一名老干部说:“我们当中很多人可能不认识书记、州长,但没有人不认识陆国维的。” 三、眼光更远,目标更高 依托老年团体组织,让老干部在“三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作用,是陆国维提出的加强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力措施。在他的努力下,巴州老年体协、文协、科协、“关工委”、老年大学纷纷成立起来,吸纳了全州众多的党政管理人才、企业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总人数达到2万多人。每年陆国维都要亲自主持召开老年团体工作座谈会、情况通报会、联席会和总结表彰会等会议,听取老年团体工作情况的汇报,了解他们的困难,表彰奖励先进。经过不懈努力,老年团体告别了成立之初无场地、无经费、无车辆的历史,都有了宽敞的办公场所和每年50多万元的活动经费,2005年又为各老年团体配备了车辆。 原全国政协常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克尤木·巴吾东同志在视察巴州老年团体工作后感慨地说:“巴州的老年团体工作,是新疆老年团体的一面旗帜,也应当成为全国老年团体的一面旗帜。”这句话,在让陆国维受到鼓舞的同时,也激励着他把眼光放得更远,把目标定得更高、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