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部工作的老黄牛 ——记新华社离退休干部工作局皇亭子服务处副处长王全祥

2016-12-30 10:54| 发布者: 家网编辑15| 查看: 352| 评论: 0


    在新华社皇亭子宿舍区700多位离退休职工心中,有一位他们最贴心贴肺也最信赖的人。他的名字叫王全祥,是新华社离退休干部工作局皇亭子服务处副处长。
    十多年来,王全祥像对待亲人一样对待离退休职工,全天候为老同志服务,赢得了人们广泛赞誉,被称为“老干部工作的老黄牛”。由于王全祥工作突出,精神感人,1992年7月被评为“新华社优秀共产党员”,1993年2月被评为“中直机关共建精神文明活动先进个人”,2005年3月被授予“中直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一、“为老同志服务无尚光荣”
    王全祥1955年出生于北京一个工人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传统教育,对革命前辈怀有美好的感情。他常说:“我是从小唱着《东方红》和共和国一起成长的,没有老同志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抛头颅洒热血、辛勤工作,就不会有我们现在幸福的生活。为老同志服务无尚光荣。”他从接触、认识、了解、熟悉老同志入手,以服务处原副处长、全国老干部先进工作者郭永生同志为榜样,全身心地投入老干部工作。他挨家挨户地走访老同志,将他们的情况逐一记在一个小本上,经常拿出来看看以加强记忆。他把经常用到、碰到的有关老干部工作政策和要求摘记在本上,熟记在心里,在工作中随时宣传和运用。他利用走访老同志家,到医院看望患病老同志,以及平时与老同志交谈等机会,虚心向老同志学习革命历史和他们的事迹、传统和作风。他对老同志们的情况了如指掌,甚至不少老同志的子女和第三代的情况都能如数家珍,大家称他为“老干部活档案”。
    随着对老干部政策的不断学习、熟悉,对老同志感情的不断加深,他更加热爱老干部工作。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一次讨论中他说:“老同志为革命事业奉献了大半生,照顾好他们是党交给我的光荣任务。作为一名老干部工作者,一个共产党员,我将永远诚心诚意地为老同志服好务,让他们安度晚年,体现党对他们的关怀。”
    二、“老干部工作的老黄牛”
    王全祥在服务处主要负责医疗保健、生日祝寿和物品发放等工作。他常说:“老干部工作无小事。”不管老同志什么时候有什么事找到他,他总是随叫随到,有求必应,千方百计使老同志放心满意。
    随着离休干部的高龄化,孤寡空巢老人不断增多,每年患病住院的老同志就有200多人次,遇有情况王全祥总是跑前跑后,帮着解决住院、转院、医疗、报销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老同志住院以后,他及时报告局里并通知其原所在的部门、支部,经常到医院去探视,随时帮助他们解决难题。
    单位组织老同志外出休养时,每顿饭他总是等老同志吃上了他自己才吃,等老同志睡下了他巡视一遍自己才睡。他说:“老同志的吃喝拉撒睡虽是小事,但我们一点也不能马虎,都必须精心照看。因为对老同志来讲,这些小事照顾不到,就可能酿成大事。”周围的领导说:“老同志的事,只要交给王全祥去办,不但我们放心,老同志也放心。”
    2003年12月的一天下午,一位老同志突然患病出现语言障碍,行走困难。王全祥闻讯后迅速赶到老同志家中,见病情比较严重,当即乘出租车将老人送往医院,经诊断为急性脑梗,需马上住院。按医院规定住院须先交付押金,但当天新华社财务人员已经下班取不到支票,又一时无法筹措到所需现金。王全祥反复找院方交涉,一直忙到晚上9点才办理了住院手续,他连晚饭也没顾上吃。事后这位老同志的爱人非常感动地说:“如果不是他的帮助,拖延下去我老伴不知会是什么样的后果。”
    2004年4月的一天夜里11点多,一位老同志胸闷难忍,打电话给王全祥。当时他正准备上床休息,得知情况后立即赶往老同志家中,打电话找来服务处另一名工作人员,一起将病人送往医院抢救。经诊断是心肌梗塞,经抢救治疗后病情转危为安。主治医生对老同志的家人说:“如果不是送得及时,可能有生命危险!”
    王全祥平时很注意研究老年人,善于抓住老年人的特点做工作。有老人爱聊,他就陪着聊;有老人爱说,他就听老人说;有老人爱发牢骚,他就耐心倾听;有老人需要帮助,他就及时帮把手。一次,一位老同志血压高头晕需要住院,又怕不在身边的儿子知道后着急。王全祥就为老人联系好医院,找好车,连穿什么衣服都做了安排后,派人将老人送到医院,还把自己的手机及家里电话、服务处电话号码写在纸条上交给老人,让有事就打电话。等老人住院治疗一切安排妥当了,王全祥才打电话告诉老人的儿子叫他放心。后来这位老人对离退休干部局的领导说:“小王同我们贴心贴肺的,亲人都不一定能做到的事,他都做到了,他真是我们老同志的贴心人啊!”
    王全祥服务不分时间和场合,只要老同志有需要,他就会出手相助。有时在路上碰到老同志手里提着东西,他顺手就接过去帮着提;有时说的事老同志记不住,他就写成字条让老同志装着,忘记了就看字条;有时天冷见老同志穿的衣服少,他就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来给老同志穿上。一次晚上10点多,一位86岁的离休干部突发高烧,需要马上送医院检查治疗。王全祥立即拨打120急救车将老人送往医院。当时正值禽流感疾病严控期间,发热必须先送发热门诊检查。王全祥耐心搀扶老人接受各种检查。在医院确诊是肺炎后,他马上帮助办理住院手续,安排好病房并把老人抬上床,等一切安排妥当返回时已是第二天凌晨3点多了。
    为了老同志住院治疗方便,他把每次在医院碰到的医生、护士的姓名等,写在笔记本上,记在自己心里,有事就去找他们。有的医护人员对住院的老同志说:“你们那个王全祥真行,特别能磨,别人连自己的事都没有他那么上心。”
    为老同志服务看似和风细雨,但也有危险的时候。2003年4月,非典在全国范围内肆虐,广大群众非常惊恐。一位离休老同志去外地探亲时突发心肌梗塞住进医院,组织决定派王全祥带车前去看望。他在非典面前没有丝毫畏惧和退缩,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老同志的病情得到缓解后,上级又决定让他把老人接回北京,他再次圆满地完成了任务,赢得了老同志的赞誉。他个人被新华社离退休干部局评为抗击非典表现突出的“先进个人”。
    三、“老同志最信赖的人”
    王全祥热心的服务,踏实的工作,深入细致的作风,深深地打动了老同志,在老同志中的诚信度很高,大家把他当亲人看待,有什么话都跟他说,有什么事都交给他办,有什么难处都找他商量。有不少老同志外出休假、探亲时不是把存折、银行卡及密码等交给子女,而是交给王全祥保管。有的老同志把遗言、遗嘱交给王全祥保存。一次,组织上准备调王全祥到其他岗位工作,老同志们知道后纷纷找领导,要求把他留在服务处工作。前几年新华社分房子,很多老同志按条件能分到面积更大的住房,但要搬离皇亭子。许多人放弃了最后一次扩大住房的机会,没有搬走。他们说:“我们是舍不得呀!有小王他们在,我们病了有人管,即使死了也有人送呀!”有的老同志说:“服务处是老同志思想的依靠,生命的保障。”老同志们对王全祥的信任与依赖,逐渐转变成了对整个服务处的信任和依恋。
    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互动的。王全祥无微不至地关心老同志,老同志也十分关心王全祥。长年的忘我工作,使王全祥患下了颈椎病,有时发病虚汗淋漓,行走困难。每当此时,老同志都心痛地劝他注意休息,好好治疗。一次王全祥住进医院,有的老同志乘公交车到医院看望他,出院后又到家中去看望他。一位姓融的老同志腿不好,她一层一歇地爬到王全祥住的五层楼去看他。临走时,王全祥对爱人说:“融老师腿不好,你替我把她送到楼下。”
    就是在自己生病休息的时候,王全祥心里装着的还是老同志。有一位延安时期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同志,给新华社《老年生活》写了一篇《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文章表扬王全祥,很多老同志看了后说:“我也想写上一笔感谢他啊。”王全祥的爱人说:“只要老同志有事,他就坐立不安,只有把老同志的事办妥了他才放心。”
    然而,对待个人利益、荣誉、职务升迁等,他总是能让则让,泰然处之。他任副处长近十年,协助过几任处长,但从没向局里提过任何要求,工作照样兢兢业业,把全部的爱投入到为老干部的服务之中。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