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建平从事老干部工作18年来,不仅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关于老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还能够结合本单位的实际,积极探索、大胆实践,逐步摸索出了一套老干部工作的好方法。他视老干部为亲人,带着责任、感情、智慧,悉心为老干部服务,被电视剧中心的老同志视为主心骨、贴心人。他多次被电视剧中心、中央电视台、国家广电总局授予“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精神文明标兵”等荣誉称号,是广播影视系统老干部工作者的优秀代表。 一、坚持以老同志为本,用真心、真情、孝心做好服务工作 肖建平早年在电视剧《西游记》拍摄时是剧组的制片,当单位需要有人专职做老干部工作时,肖建平牢记老红军父亲的教诲和嘱咐,愉快地接受了组织的安排,一干就是18年。随着时间的推移,单位里的离退休人员已经从10多人增加到140人,肖建平也从33岁的年轻小伙儿变为50岁的中年人了。有人对他说,当年你如果继续做制片工作,出名又挣钱,可现在除了整日奔波又得到什么啦?肖建平回答:我能使老同志退休后精神愉快、生活充实,我能成为他们生活中一个可信任、可依靠的人,我能让老同志们感受到党和组织的关怀和温暖,从事这个工作,我无怨无悔。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肖建平立志要做一个老干部工作的有心人,这个心就是热心、耐心、细心和孝心。由于他是在用心去做工作,许多本不在肖建平职责范围内的个人困难,老同志们也愿意找肖建平,请他帮忙想办法。这无形之中要花费他的许多精力,可他从不嫌麻烦,总是当成自己的事去认真对待,纳入为老同志服务的工作内容之中,因此,他也赢得了老同志的信任,老同志们对肖建平的感情也很深。 肖建平为老同志办实事、办好事,把重点放在有实际困难、急需帮助的同志身上,为他们排忧解难送温暖。2000年,一位离休后定居日本的老人,因癌症晚期,抱着一线希望回国治疗。老人在国内没有亲人,肖建平积极帮助办理一切相关手续,解决困难。在老人身体状况有所好转时,肖建平还陪她旅游。2003年7月中旬,这位老同志因癌变转移再度来京治疗,肖建平一如既往地予以帮助,在她危重阶段经常或连续前往探视,11月她病故后,又给她操办后事。再有一位退休的灯光师,他爱人是农村妇女,还有一个残疾的儿子,生活负担较重,在剧中心范围属于贫困家庭。2002年10月,这位同志患胸腺癌过世后,家中面临极大困难,肖建平又提议老同志们献爱心,几十位老同志捐款6000多元,家属感激涕零。 肖建平不仅做好重点的服务工作,还带着满腔热情不断深化和拓展服务内容,能想方设法为老同志服好务,真心实意地为老同志办实事。还有一位离休老同志的后老伴,因她独生子意外身亡,而终日啼哭,弄得这位老同志也心神不宁,无奈之下,找到肖建平,请他帮助劝解。在几次谈话中,这位母亲意欲轻生,并说肖建平不理解她丧子之痛,肖建平表示:“今后您有什么事可以找我,就如同您儿子在世一样。”对方说:“我要有你这样的干儿子就好了。”肖建平当即说:“您如果同意,可以把干字去掉,我就叫您一声妈。”肖建平就以这样无私的胸怀,一片真心,深深打动了这位老人的心,缓解了她内心的深痛。春节前,肖建平把500元购物卡递到她的手上,表示儿子的一片心意,让她享受另一种天伦之乐。 二、根据剧中心老同志的特点,凭借载体,活跃生活,占领思想阵地 1999年6月下旬,肖建平筹备召开剧中心十几年来第一次由群众组织的联欢会,并把它作为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作。后来他与支部共议,又组建了“老干部艺术团”,设立了合唱、体育、书画摄影组。前两组,每周活动一次,后者每年举办一次展览,每年“七一”和春节举办联欢会。 “艺术团”在庆祝建国50周年大庆时演出的歌舞表演《春天的故事》,被广电总局精神文明办选为庆祝建党80周年赴河北平山慰问演出中唯一由老干部集体表演的节目。每年两次的联欢会,已经形成制度。都是肖建平与支部预先做出计划,确定主题节目。每年的春节联欢会,肖建平还邀请广电总局、中央电视台相关部门和剧中心的领导与老同志们共度佳节,年年搞得红火、活跃、温馨、亲切。 几年来,艺术团活动搞得有声有色,有不少新退下来的同志,摆脱了失落感,很快地融入这一集体,有的同志还成为骨干力量。现在有近50位同志参加经常的活动和排练,其中不乏70岁以上的老同志们的身影。艺术团的活动为精神文明建设增砖添瓦,并使老同志们的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净化、升华。 三、注重传统服务工作的同时,在创新上下功夫 做好老干部工作仅有热情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智慧。肖建平是一个肯动脑筋、能想办法、全身心扑在工作上的人。他不仅学习、掌握老年心理学的知识,还能根据实际情况,充分调动老同志们的积极性,在工作中贯彻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方针。 早在1999年3月之前,剧中心尚在中央电视台内办公时,就有五六位党员同志主动协助老干部管理科分发工资和副食品,为大家服务。在迁至新办公楼之后,肖建平就倡议成立志愿者服务队。这个服务队的主要任务是担任各小组的负责人、设计、导演、指挥、剧务、乐务及开展活动时布置会场、接待与服务工作,为了发挥同志们的积极性,还根据其各自特长请他们担任相应的“职务”,既是服务又是管理。随着艺术团活动的开展,自愿参加者日益增多,目前,这支服务队伍已由最初的五六个人,发展到目前约30多人,志愿者服务队在活动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2001年底,肖建平与党支部共同研究,特意在每年春节团拜联欢会上,表彰以党外同志为主的“热心老干部工作服务员”,请领导同志为他们佩戴绶带、支部委员向他们献花并合影,起到鼓舞和激励作用,是团拜联欢会上具有特色的“节目”。至今,已表彰了48位同志。几年来,志愿者服务队营造了和谐协作的氛围,弘扬了集体主义和奉献精神,形成了团结一致、群策群力的良好局面,亦展现了老同志们的精神风貌。 肖建平为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关心下一代,加强青少年教育工作,把为群众做实事、做好事扩展到社会上,为失足青少年送去党的温暖和老一代人对他们的期盼。2001年底,肖建平自报刊上获悉本市未成年犯缺乏书籍的信息后,和党支部共议把为他们捐款买书纳入2002年的工作计划,支部和老同志们都同意并踊跃捐书。64位老同志捐款5195元,在剧中心工会的配合下,共捐款6800余元,买了800多册所需图书和100个光盘。2005年5月,肖建平又把关心下一代的目光移向了顺义太阳城儿童村,向老同志们倡议,为这些孩子捐钱捐玩具,老同志们非常赞同,53位同志捐款8748元,各类玩具91件。 爱心救助卡是肖建平的一个创新,体现出他对老同志的真诚爱心,也显现出他的敬业精神。1999年初,肖建平制作了供老人随身携带的爱心救助卡,与许多做这项工作的同志不同的是,上面不仅有持卡人的姓名、年龄、病史、住址、电话,还有肖建平的两个联系电话和急救中心相关医院急诊室的电话,为的是在出现意外情况时,能保证得到及时的救护并能和他取得联系,这一举措获得老同志的赞许和广电总局离退休干部局的肯定并随后在所属各单位离退休部门推广。2004年6月,肖建平又为老同志们办了急救中心的120生命绿卡,这个卡是“紧急关头”的救命卡。2005年3月,一名老同志在郊区钓鱼时突发脑溢血,就凭这个卡,医院不需收押金,立即进行抢救,挽救了他的生命。“生命绿卡”实实在在地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这两个卡片虽小,却体现着肖建平的一片真情,诚如老同志们所说:“小小卡片寓深情。” 四、真心真意换来真心回报 肖建平的工作是平凡的,但他用心去做,显示了他的不平凡。他默默地为老干部做的许多事情都是在事后很久才为人所知:他早在2000年,用200元制作了一个服务袋,这里有老花镜、速效救心丸、丹参滴丸、创可贴、交通图、鞋油、鞋刷、针线包等一切所需的物品;他还买了一架轮椅,以备接送行动不便的老同志时使用;2006年,他被评为广电总局“精神文明先进个人”,他又把奖金捐给了“贫困母亲”工程。 一位老同志写了下面的一则短文,可以说是他的真实写照,反映出老同志们的心声和赞语: “今有一人,不求闻达,不求美显,舍其大好年华,宁当老人公仆,舍其外出厚金,宁取每月薄薪。堂堂正正为人,兢兢业业做事,以人为本,以康为安,既请茶道,陶冶情性,又聘教授,祛病养身。酷暑寒冬,开展活动,阳春金秋,组织旅游,无下属一人司令部,总揽八方英雄协助。票证表卡、福利补贴,忠于职守,竭尽全力,东奔西走买礼品,欢度新世纪第一春,此人是谁?小肖,建平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