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辉的足迹 ——记吉林省九台市委老干部局局长孙铁光

2016-12-30 10:51| 发布者: 小懿| 查看: 402| 评论: 0

不断进取力求常新,务实苦干力求最好,先正其身力求更严。质朴中蕴藉真诚,平凡中迸发激情——这就是大家眼中的九台市委老干部局局长孙铁光。

从事11个年头老干部工作的孙铁光,用自己辛勤的工作和艰苦的努力,求真务实、无私奉献的人格魅力,拼出了一番不平凡的业绩,他本人从2002年至现在,连续九年被评为九台市级优秀共产党员,九台市老干部局机关两次被评为长春市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2006年被评为长春市级文明单位,2008年被评为长春市调研工作先进单位。这些荣誉是部门工作实绩的标志,同时也倾注着孙铁光的巨大心血。

率先垂范,筑牢老干部工作基石

“老干部工作无小事,他们是国家的功臣、国家的财富,我们一定要用十分的热情做好服务。”这是孙铁光时常挂在嘴上的真心话。为更好地做好工作,他认真学习钻研关于老干部工作的相关知识,积极参加上级的业务培训,虚心向一般工作人员学习,很快融入到了工作之中,并开始研究怎样更好地服务于老干部,让老干部度过快乐的第一天。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对孙铁光来说,要带好队伍,首先就要舞活龙头,一方面他坚信,班子要开创新局面,就是要充分发挥班子成员团结协作、身先示范的作用。作为班子的带头人,他在加强领导班子的团结协作方面,着重做好和班子成员之间的沟通,做到了“放权不放手,掌权不独裁”。自觉遵守“民主集中制原则”,对于重大问题、重要工作、人事问题等都由班子讨论集体做出。同时,他用他真诚的态度和温暖人心的实际行动,感染着局里的每一名职工。单位一名职工因家中变故,情绪极度消沉,产生轻生念头,孙铁光登门找到这位同志,“有什么困难和我说,人没有过不去的坎,活着就有希望”,当时感动得这位同志热泪盈眶,孙铁光又趁热打铁,帮助他解决了实际困难,使这位职工重新又燃起了生活的信心。还有一名职工收入低,母亲多病,妻子下岗,孙铁光非常关心他的生活,主动帮助他的爱人找到一份工作,“我要不好好工作,都对不起领导对我的这份帮助”!这位同事以饱满的热情积极地投入到了工作之中。还有一名职工的弟弟突遭车祸死亡,家人不知所措,在这种最需要帮助的情况下,又是孙铁光,他带领全局人员,主动帮助料理相关事宜……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正是在这种春风化雨、暖间融融的氛围中,职工们的工作热情更高了、干劲更足了、效率更快了,融洽的良好环境,更好地推动了老干部工作的开展。

锐意进取,创新老干部工作机制

“只有深入到老干部中间,拿到第一手材料,倾听最下面的声音,才能够更好地创新机制,做好工作。”这不仅是他说的,也是他做到的。孙铁光深入老干部中间调查研究,了解到拖欠老干部补贴和医药费、经费不足、管理服务不到位等八个问题。之后,他把掌握到的情况以自己的肺腑真言在市委常委会说了出来,感动了各位常委,市里本着“再难不能让老干部为难,再苦不能让老干部受苦”的理念,八个问题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全部得到解决。“真的感谢孙局长,他是我们的贴心人,我们有什么话就愿意和他唠,一唠就能解决!”受益的老干部有感而发。

“自己再苦再难,也不能伤了他们的心!”2001年末,水利、城建、林业系统等自筹自支事业单位经营效益不好,员工没有参加养老保险,拖欠了19名离休干部的离休费。老干部们三天两头来找他,有的甚至恶言相伤,但他都热情接待、耐心解释,决不推诿回避矛盾。而且,孙局长给出承诺:一定要在最短时间内把问题解决好。为此,孙铁光在深入走访调查的基础上,及时向市领导汇报,最后以市财政、社会保险局、老干部所在单位三家分摊投保金的方式,为19名老干部解决了参保问题。“我当时以为孙局长是糊弄人呢,没想到真的很快就解决了,下次他说啥我都信,是个说到做到的好党员。”

国有企业改制后,谁来管理企业离休干部是个难题。孙铁光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向市委提出接收管理方案,短时间内成立了集中管理办公室,有序做好集中管理工作。全市180名企业离休干部一次性全部接管,彻底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也为企业改革发展创造了条件。

2008年,政府为财政开支的离休干部增加生活补贴,由于开支渠道不一样,企业离休干部的这部分补贴未能及时发放,引起他们不满。他一方面积极做老干部思想工作,稳定情绪,另一方面请示领导,协调有关部门。经过多方努力,最终领导同意由财政予以支付,使企业离休干部的生活补贴得到了落实。他们的特需费、报刊费和取暖费补贴也都实现了由财政发放,从而彻底解决企业和机关离休干部待遇不统一的问题。

“宁可自己多受点白眼和窝囊气,也要让老干部们活动和生活的舒心!”一句话说到很容易,做到其实很难,为改善老干部们的活动条件,几年来,他协调相关部门,为离休干部修了标准化门球场四个,老年活动站点八个,协调资金近30万元装修活动室、老年大学,购置教学设备和建身器材。现在活动室内乒乓球、台球、麻将、象棋等一应俱全,为老同志开展活动、联络感情、展示技艺、丰富生活提供了条件。

甘于奉献,恪尽职守写春秋

如果问到孙铁光的爱好是什么,他的唯一答案一定是:工作。他视事业如生命,在家庭与事业发生冲突时,在个人利益与工作利益发生冲突时,在健康与事业发生冲突出时,他总把事业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来对待,任劳任怨,勇挑重担,淡泊名利。

老干部工作与其他岗位相比较来说,非常清苦。可孙铁光却始终坚持这样一个原则:对得起良心、对得起工作,对得起共产党对自己的这份信任。听起来是一句很朴实的话,实际做起来,很难,很难。

十几年来,他不知去过多少次医院去看望病床上的老人,不知去过多少次殡仪馆为老人送行,不知接待过多少次来访的老同志,为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后顾之忧,不知去过多少次老干部家送去党和组织的温暖。老干部们说:孙铁光就是我们的儿子,老干部局就是我们的家呀!

2001年,他来到老干部局工作时,老干部局只有一个不足200平方米的活动室。看的眼里,急在心头,他多次向领导反映,他的执着受到领导的重视,在人大办公楼改造时解决了老干部局的办公场所和老干部活动场所。改造期间,他天天守在工地,嘴角起泡了,胃病犯了,他不吭一声,“虽然挨点累、受点苦,值了!”活动室由过去的200平方米扩大到1000平方米,一次性可容纳100余人参加活动,极大改善了老干部活动的环境。

2005年,在对抗日离休干部走访慰问时,他发现10名抗日离休干部的住房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问题。李坤家祖孙三代挤在一间平房里;程敬东住的老商业家属房年久失修,另有4位老干部租房居住。当时,他的心头一酸,眼泪掉了下来,及时将这一情况汇报给市委、市政府,并建议为这10名抗日离休干部以困难补助形式每人每年发给3000元作为租房费用。市领导郑重批复:同意发给补助,直至终老。

2006年冬季,老干部魏洪印和邵士华家先后不幸遭遇火灾,无处安身。他得到消息后,立即带领工作人员到家中看望,协调相关部门为其安排了临时住房,同时协调资金、组织人力,帮助其修缮了房屋。老干部邵士华激动地说:“不是孙局长,我们这个家该怎么过呀!”

“老干部工作无小事,要干好,必须认识到位,感情到位,工作到位,服务到位,多一些体贴,多一分关爱。”2009年,为去世离休干部补发抚恤金。有的离休干部已去世多年,子女联系不上。为了让去世老干部家属能够及时领取,他亲自深入到乡镇、企业、单位和村屯走访调查,经过一个多月的工作,74名去世离休干部家属均及时领取了补发的抚恤金,家属都异常感动:“这是真正的人民公仆。”

根据九台市老干部工作的实际,他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出台了《关于落实企业离休干部报刊费和特需费的意见》、《关于离休干部医疗费统筹和管理办法的通知》、《九台市离休干部离休费保障机制、医药费保障机制、财政支持机制》等政策,规范了各项老干部工作。

工作虽然清苦,但孙铁光无怨无悔,今后他也将一如既往冲在工作的在最前线,做一名真正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自己良心的好党员、好干部。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