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规范管理 实现人性化服务 ——记甘肃省政府办公厅老干部工作处

2016-12-30 10:45|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549| 评论: 0

    甘肃省政府办公厅老干部工作处现有工作人员13人,服务离退休老同志265人,其中省内休养的187人,外省休养的78人。近年来,老干部工作处在省政府办公厅的正确领导和省委老干部局的有力指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通过抓领导、抓制度、抓活动,全面开展人性化服务,营造了和谐的工作环境。该处党支部多次被上级党委评为“先进党支部”,处长梁明平同志被评为全省“老干部先进工作者”。
    一、抓领导,强作风,健全人性化工作体系
    办公厅离退休干部居住分散,平时组织老同志学习、开展服务和管理较为困难。尤其是工资改革后,离退休干部和在职干部的工资拉开了差距,部分老同志心里不平衡,甚至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针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近年来,老干部处结合实际,制定措施,强化管理,开展人性化服务,不断推动老干部工作健康发展。
    以党组织为核心,沟通与老同志的联系和信任。在党支部班子的配备上,老干部处注重将威望高、群众基础好的离退休老干部和部分优秀退休职工党员选入支委,每年制定老干部工作计划,研究处理重大事项都征求老干部支委的意见和建议;老干部支委带头组织离退休党员学习,开展组织生活,及时反馈老同志生活中的问题;同老干部工作处同志一起与省政府领导、办公厅沟通思想,协商、处理老干部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这种优化组合,老干部处党组织真正成了与老同志沟通的一道桥梁。2005年老干部处又成立了党总支,设立四个党支部,其中三个为老干部党支部。老干部党支部在组织广大老同志开展政治理论学习、组织生活和党员管理教育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近四年来,50多名离退休党员先后被办公厅机关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老干部党员成为办公厅党建工作的积极参与者。
    以改进作风为基础,建设老干部之家。老干部处多年来坚持“突出为老干部服务的中心,实现思想作风、工作作风两个转变和工作质量、工作效率两个提高,全面落实老干部工作政策”的指导思想,在工作人员中开展“七查七看”,即:查思想政治观念坚定不坚定、看是否存在不求进步、不思进取的问题;查爱岗敬业、奉献精神,看是否有熬天混日、敷衍塞责的现象;查规章制度坚持的好不好,看是否存在有章不循、有法不依的问题;查服务意识牢不牢,看是否存在“门难进、人难见、脸难看、事难办”的问题;查纪律观念强不强,看是否有不遵守作息制度、有事不请假、经常找不到人的现象;查全局观念强不强,看是否存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查廉洁自律好不好,看是否有损公肥私、违法乱纪的问题。还开展了“学党章创先进,知荣辱做表率”活动,制定了“业务精通、政策吃透、手续齐全、办事规范”的工作标准,对老同志诚心、解答问题耐心、办事周到细心,一张笑脸相迎,一声您好相称,一把椅子让座,一杯清茶送暖,一声再见相送。老干部工作处的工作得到了老干部的认可,老同志前来串门的多了,谈心交心的多了,参加活动的多了,相信老干部处能办实事的人多了,不少老同志说,老干部处确实是我们“老干部之家”。
    以领导重视为保障,营造关心老干部的工作氛围。多年来,省政府办公厅始终把老干部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和整体工作规划,主要领导常抓、常议、常检查,分管领导定期听取老干部处的工作汇报,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每年都从办公经费中挤出专款,用于老干部活动和困难补助。处长梁明平工作认真细致,热情周到,把老同志当师长一样尊敬、当父母一样关心、当亲友一样帮助,深受老同志爱戴。由于领导重视,全处同志敬业,工作环境明显变化,老干部工作成了办公厅的一项热门工作。
    二、抓制度,促规范,实现人性化服务
    根据老同志“三高期”的实际,老干部处始终坚持把提高老同志的生活质量、生命质量,让老同志颐养天年,作为义不容辞的职责。他们认真总结经验,积极探索老干部工作的规律,在广泛征求老同志意见的基础上,先后修订和完善了《离退休干部管理服务制度》、《老干部工作处工作制度》、《老干部工作处工作人员职责》等17项制度、规定。工作中,坚持靠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为广大老同志提供人性化、亲情化服务。坚持学习、阅文制度。专设了阅文室、阅览室,增订了多种报刊杂志,坚持每月组织全体离退休老同志集中学习一到两次,使老同志及时了解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对行动不便的老同志,坚持送学上门,使老同志思想常新,跟上时代的发展。坚持重大节日走访、慰问制度。在每年的元旦、春节、“七一”期间,办公厅领导带队,走访慰问老党员、老红军、老干部。对有病或住院的老同志,随时走访,送去组织的问候;对居住在外省的老同志派人专程看望,或委托省政府驻外办事处走访慰问,并积极协调解决老同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坚持征询意见建议制度。办公厅老干部大都担任过重要岗位领导职务,具有丰富的经验。为了充分发挥老同志优势,老干部处定期不定期地开展征询活动,收集老同志的良谋善策,为甘肃社会、经济建设贡献新的力量,离退休老同志中涌现出了不少典型。离休干部于忠正同志工于诗词,笔耕不辍,关心成人教育,热衷于甘肃天水伏羲文化研究,做了大量工作。离休干部邹雅林,十余年来一心扑在甘肃大地的绿化造林事业上,他的事迹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80岁的离休干部刘光毅同志,多次为“老年艺术团”创作脚本。退休干部徐文华同志在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创作了“赞先进性教育四字经”,被机关党委转发各支部学习。坚持分级负责服务制度。办公厅7名省级老同志分工3名处级干部负责服务工作,陪同公务活动。对一些生活不能自理的离退休老同志,由专人负责,送工资、送药费、送文件上门。坚持落实生活待遇制度。先后组织工资、人事部门查阅了20余年来历次调资的文件规定,对离退休老同志的养老金数额进行了一次全面核查,及时纠正了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办公厅原两名老干部在当年休息时按规定可以办离休,但办了退休。在接到老同志退改离的申请后,老干部处协调人事部门,派人到河南、江西等地调查核实,终于使搁置了20余年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坚持健康保健服务制度。每年组织一次地级以上老同志体检,每两年组织一次处级以下老同志和职工体检,定期举办健康知识讲座,提高老同志的保健常识。老红军岳文彬曾在战争年代受过伤,留下残疾,行走不便。工作人员多次向主管领导汇报,协调有关部门申请经费,为他安装了腰围,定做了病理鞋,购置了代步车。岳老高兴地逢人就讲:“现在生活得更有意义了。”
    三、抓活动,促和谐,丰富老年精神生活
    针对机关离退休老同志生活单一的实际,让老同志告别孤独,提高生活和生命质量,老干部处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先导,经常举办各种知识讲座、培训班、文艺汇演,组织老同志到市区考察,引导老同志走出家门,走向社会,在乐中有为,成为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构建和谐社会的推动者。
    2002年以来,老干部处先后组建了歌咏队、太极拳(剑)队、秧歌队、腰鼓队、舞蹈队、扇子舞队、书法研讨班,选拔有特长的老同志担任队长。每年都投入资金购买设备和活动器材,制作演出服装,自编自演节目,自娱自乐,活动时间从原来的每周二、四调整到全周都有安排。坚持室内与室外、平时与节日、文艺与体育、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在老年棋牌乐活动、九九重阳节活动、元旦春节茶话会活动中,老同志们唱歌、舞剑、扭秧歌、打太极拳,挥扇、跳舞,展示了新时代老年人的风采,丰富了老年的精神文化生活。
    2004年,老干部处在办公厅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甘肃省办公厅老年艺术团”,老同志演出的文艺节目走上了省政府办公厅庆“七一”、庆“十一”、元旦、春节演出舞台。后又逐渐走向社会,参加了全省老年文艺汇演,省、市老年体协和兰州市文化学会的调演,兰州市“黄河风情周”的汇演,以及社区、街道和周边单位的演出活动,多次受到甘肃省老年体协、省委老干部局、兰州市文化学会、省直机关书画协会的奖励和表扬。经兰州市文化学会考评,“省政府办公厅老年艺术团”正式被确定为兰州市群众舞台艺术表演乙级团体。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陶冶了老同志的情操,丰富了老同志的精神文化生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