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市共有离退休干部6753人。开平市委老干部局勇于开拓,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老干部政策,扎实落实老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积极创新服务管理体制,努力发挥老干部作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真正做到让党委、政府放心,让老干部满意。2006年,开平市委老干部局被评为“广东省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 创新服务管理体制,打造老干部温暖之家 随着改革的深入,机构改革与企业改制步伐加快,离退休干部失去“家”的现象越来越多,直接影响着离退休干部的服务管理和待遇落实,一些失去“家”的离退休干部产生彷徨、苦闷、怨愤的情绪,甚至成为不稳定因素。2003年,开平市委老干部局经过深入调研和周密筹划,决定为老干部建立“新家”,设立企业离退休干部管理中心,接收全部企业离休干部和部分转制或退出市场企业退休干部,负责生活待遇的落实和日常服务管理。同时,按照老同志居住分布情况,在社区建立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全面解决了229名离退休干部“家”的问题。 老干部局深知,要让老干部在“新家”住得舒心,提供比以前更优质的服务是关键。他们制定探访制度,实施贴身服务,根据老干部居住地绘出上门探访慰问地图,由局领导带队定期探访,深入了解每一位老干部的情况,帮助排忧解难。这样的场面经常出现:“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心,感谢老干部局同志的热情帮助!”深受感动的老干部热泪盈眶,接着,老兵来一个军礼,工作人员赶忙上前握手,“老领导,哪敢接受您的军礼……” 开平市委老干部局的同志就是在这样日复一日的家访中经历着感动与被感动,营造着温馨的“新家”。2006年以来,老干部局探望患病老干部276人次,为居住外地的离休干部办理报销手续160人次,走访企业离退休干部836人次。老干部们也经常到老干部局办公室,汇报思想、谈工作、拉家常、讲健康。 随着老干部整体进入“双高期”,因病导致生活困难的老干部逐渐增多。开平市委老干部局对此十分关注并在全省率先出台了针对性措施。将原来用于解决企业离休干部离休费和医疗费拖欠问题的300万元老干部基金转为“老干部帮扶基金”,并建立老干部帮扶制度:一是由市政府拨出专款,每年“七一”、中秋节和春节上门慰问生活困难老干部,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二是对生病的老干部进行探望慰问,给予慰问金,增强老干部战胜疾病的信心;三是老干部遇特殊困难时,由老干部帮扶基金根据情况给予专款补助,以解燃眉之急。如原市二轻局一位老干部因脑外膜炎病,先后花费医疗费近30万元,原单位已经撤销,现归口管理单位二轻联社是自筹事业单位,靠出租铺位维持日常运转,无力支付其医疗费,“老干部帮扶基金”帮助这位老干部解决了医疗费10万多元,大大减轻了其经济负担。从2006年至今,投入帮扶资金158万元,共帮扶有特殊困难老干部990多人次。 优化教育文化阵地,丰富老干部精神文化生活 在落实好老干部政治待遇,关心照顾好老干部生活的同时,加强老干部学习活动阵地建设,满足全市老干部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是开平市委老干部局着力抓好且富有成效的工作。2007年1月,开平市委老干部局创办了市老干部大学。他们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关于老干部教育的方针,准确把握办学方向。精心设置了医疗保健、太极、书画摄影、舞蹈、电脑等11门课程班,不定期开设形势辅导课,为老干部提供了政治学习、保健交流、文化娱乐的平台。注重开发老干部资源,引导老干部为老干部大学建设积极作贡献,办学4年,涌现出许多优秀骨干教师、优秀学员,如现已81岁的市人大原副主任吴川同志,退休后任老干部大学第一任领导,还亲自担任“百岁工程”保健课的教学工作。原组织部长、市人大副主任许安同志是老干部大学名誉校长,用实际行动支持了老干部大学的建设。大学开办9个学期以来,深受老同志的欢迎,近4000名老同志参加了学习。 近年,退休干部人数快速增加,开平市委老干部局向市委、市政府建议高标准重建老干部活动中心。得到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后,老干部局的同志为工程进度和大楼质量倾注了大量心血,放弃许多节假日和休息时间。2006年7月,新的12层的老干部活动中心终于落成了。中心共投入资金1200多万元,建筑面积8277平方米,内部设施齐全先进,是目前全省最好的县级老干部活动中心之一。开平市委老干部局在搞好学习活动阵地硬件建设的同时,也十分注重软件建设,形成了一批活跃城区各地的活动团队和深受欢迎的活动品牌。市老干歌舞协会、老干书画学会、门球协会等团体,每年的演出达20多场,有效提升了老干部文化活动品位,增强了老干部的向心力、凝聚力、影响力,取得很好的社会效应。 搭建老有所为平台,引燃老干部夕阳红 为老干部搭建老有所为平台,引燃老干部老有所为热情,是开平市委老干部局着力做好的工作。开平是著名侨乡,很多家庭跟海外华侨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少老干部离退休后为与家人团聚也出国定居,变成了新华侨。开平市委老干部局针对这一情况,充分调动老干部的积极性,发挥他们优势,使老干部成为联系海外华侨桥梁,引荐华侨支持和参与开平经济社会建设。近年,通过老干部引荐回开平投资办企业或从事公益事业的华侨越来越多。如原市委书记谭思哲同志引荐港胞谭逢敬回开平捐资800万元建设开平谭逢敬文化艺术中心。同时,老干部局加大对关工委工作的支持力度,使广大老干部积极参与关工委工作,发挥经验和优势,在奉献中享受快乐,在奉献中获得人生升华。他们着力抓好三项工作:一是建设好关工各级网络组织,经过多年努力,开平市共建立了关工委59个,关工小组432个,志愿者大队353个。二是不断壮大关工队伍,目前已达22395人。三是开展形式多样、效果显著的活动。在扶助贫困助学活动中,广泛发动爱心人士、港澳同胞、民营企业出钱出力支持关爱贫困青少年,资金累计达200多万元,资助贫困大中小学生1万多人次。在锻造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品牌活动中,建起了多个在全省都有知名度的基地,比如:“刑场上的婚礼”——周文雍陈铁军烈士纪念碑、月山镇的“万隆客栈”、著名老侨领司徒美堂故居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