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东县地处广东省惠州市东南部,属革命老区和广东山区县。近年来,惠东县委老干部局针对老干部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探索老干部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采取得力有效措施,认真落实老干部的有关待遇,全心全意为老干部服务,推动工作迈上了新台阶。2005年,被惠州市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05 年以来,连续6年被县委、县政府、县党群系统评为先进单位、文明单位。 创新工作思路 落实老干部生活待遇 生活待遇落实与否,关乎离休干部的幸福福祉。多年来,该局时刻把离休干部的幸福福祉挂在心头,始终把落实离休干部生活待遇作为首要工作来抓。按照上级的有关要求,经过调查研究,争取县委、县政府的重视支持,建立完善了离休费 “三个机制”,出台了拉平政策,较好地解决了企事业单位离休干部养老待遇与行政机关单位离休干部离休费不平衡问题。一是建立完善离休干部离休费保障机制,确保离休干部离休费按时足额发放。2002年,惠东县企业改制工作全面展开,“关、停、并、转”企业离休干部达206人。那时,企业离休干部经常来信来访,普遍反映离休费偏低,改制后没人管问题。如糖厂离休干部吴顺华、张林佑,在企业改制后每星期都来一次局里,每次反映的都是“离休费偏低,组织生活没人管理”问题。面对老干部的强烈诉求,局领导急老干部之所急,及时带着局务人员分组下到各镇、各部门、各单位进行调研。经调查,该局发现县企业离休干部养老待遇与行政机关离休干部离休费相差较大,最多竟达1000多元。为此,该局及时研究提出解决意见,主动向县委主管领导汇报,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的重视支持。经县委、县政府同意,以补贴形式拉平了企业离休干部养老待遇,并实行机关、企事业单位离休干部离休费(养老金)同步增长,较好地解决了全县离休干部离休费(养老金)基本持平问题,确保离休干部离休费按时足额发给。同时,该局争取县政府的支持,把145名改制企业离休干部全部交由老干部局负责接管,确保安置到位、待遇到位、管理到位、服务到位。二是完善离休干部医疗保障机制,确保医药费在政策规定范围内实报实销。随着年龄的增长,离休干部患重病的情况越来越多,医疗费报销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如有的企业由于经济效益低,交不起统筹金;有的山区镇由于经济欠发达,本级财政困难,无法兑现报销医药费。据调查统计,截至2006年,各镇、各单位、各部门拖欠离休干部医药费多达160多万元。为此,该局急老干部之所急,想老干部之所想,主动向县委、县政府提出将全县离休干部医药费列入县财政年度预算的建议。在一次县政府常务会议上,当听取老干部局的情况汇报后,县长和财政局长当场表态“亏自己也不能亏了老干部”。这句掷地有声的锵言,当场引起了大家的共鸣,达成了共识。2007年7月,县委、县政府出台了《惠东县离休干部医疗保障试行办法》(惠东委办[2007]123号)和《实施细则》两个文件。从此,全县465名离休干部(包括行政、事业、企业单位)的医药费实行全部由县财政解决的保障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了离休干部医药费报销“难”的问题。三是建立督察制度。为了确保离休干部医药费保障机制的健康有序运行,该局还推动成立了由卫生局、社保局、财政局、老干部局等部门组成的医药费保障机制检查监督领导小组,组织人员不定期对县城两间定点医疗机构和有代表性的镇级卫生院进行检查监督,及时发现、纠正、解决问题,严格加强对医药费的监管。此外,在落实好离休干部离休费和医药费保障机制的同时,该局还运用财政支持机制,积极为老干部做实事办好事,帮助有特殊困难的老干部解决实际问题,在走访慰问、帮助离休干部纾难解困等方面投入大量资金,有力地保障了离休干部生活待遇的落实。 采取多样形式 落实老干部政治待遇 落实政治待遇,是做好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该局始终把落实政治待遇作为加强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切实加以推进。一是注意创新工作机制。该局探索建立并长期坚持每月一次的老干部学习例会制度,经常组织老干部学政策、学政治、学理论、学时事,使老同志思想常新、与时俱进,思想政治工作得到加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得到增强。县改制企业离休干部划归该局管理后,通过加强学习,不久就有3名分别为76岁、75岁、74岁的离休干部,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经支部培养考察,他们被支部吸收为中共党员,成为惠东县有史以来年龄最大的新党员。根据老同志年事已高、行动不便的特点,在坚持每月学习制度的同时,该局还注意把各种学习宣传教育活动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如2009年,结合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该局组织老年大学艺术团排练节目,深入村镇演出,既广泛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又推动了基层离休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设。二是坚持落实有关制度。多年来,该局始终坚持学习例会、参加重大活动、情况通报、参观工农业生产、分片联系老干部等“八项制度”,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抓好老干部政治待遇的落实,加强老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如在学习例会中,该局根据老干部的要求,经常邀请卫生局、社保局、定点医院、财政局、宣传部等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参加,做到零距离接触,零距离交谈,零距离反映。老同志现场提出问题、反映意见,有关部门同志当面进行解释和答复,时效性强,满意度较高,有效化解了有关矛盾,及时疏导了不满情绪,对稳定老干部队伍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管理服务工作中,该局按照制度规定细化服务内容,对患病老干部每周联系,对其他老干部每月电话问安、每季上门家访,对个别有特殊困难的工作人员还亲自上门当“保姆”——打扫卫生、洗被子、做家务,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同时,在经费比较困难的情况下,该局每年还挤出部分资金和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订阅50多种报刊杂志,购置4000多册书籍,供老干部阅读学习。近年来,先后20多次组织部分离退休干部到深圳、惠州等地学习考察,参观县“十大民心工程”和“十大重点工程”,有效激发了老干部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的热情。 加强阵地建设 丰富老干部文化生活 原县老干活动中心活动场地较小、设施简陋,满足不了需要,老干部强烈要求扩建改建活动中心。但县财政比较困难,无法直接支付,于是他们想方设法,以土地置换的形式筹集建设资金,新建了一幢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具有欧陆风格的老干部活动中心。该中心成为惠东县标志性建筑之一,其规模和档次在全省县(区)一级老干部活动中心中亦堪称一流。活动中心的建成,从规划到设计,从施工到装修,该局领导事必躬亲,花费不少心血。2010年12月,该局又争取县政府的同意,将原惠东文化广场30000多平方米的活动场地划归老干部局管理使用,使活动场所更加配套完善。由于该中心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环境优美,吸引了近20个群团(工作)组织在里面办公与活动,每天前来活动的人数达500多人次,使活动中心成为丰富老干部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阵地。目前,全县建有县老年大学1所,在校学员450余人,形成了良好的教育基地和网络。 加强组织引导 充分发挥老干部作用 发挥作用,既是老干部的真诚愿望,也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促进经济社会建设的需要。该局始终把发挥老干部作用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发挥好老干部的政治优势和经验优势。一是注重发挥老干部整体素质较高、思路开阔、经验丰富的优势,组织开展评选建言献策促进发展“金点子”活动,引导他们针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为本地本单位经济社会发展找对策、提建议、出点子,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建设。同时,也注意引导老干部在纠纷排查、综治维稳、环境卫生等方面继续发挥作用,并取得较好效果。二是注重发挥关工委、老干部书画协会、老年体协、老年大学艺术团等老年社团组织的人才优势,组织离退休干部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广场,广泛开展政策宣讲、关爱咨询、广场演出、辅导报告等活动,积极为基层群众服务,大力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例如,县关工委按照上级“纵到底、横到边”的要求,已在全县建立关工组织网络,组织发展“五老”队伍1656人,成立“五老”关爱团,积极在扶困助学,开展“千人禁毒帮教”、“朝阳读书”,举办山区青年创业培训班以及“老少共建和谐文明社区”等活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得到省市的肯定。三是以“七一”、“九九”等重要节日为契机,举办丰富多彩的文体庆祝活动,展现老干部良好的精神风貌,传播党的优良传统作风。例如,该局今年组织举办了老干部文化艺术节,通过文艺汇演、体育健身比赛、书画摄影展览、广场文艺演出和颁奖文艺晚会等形式,让广大老干部都参与进来,较好地展现了新时期该县老干部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