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无限好 真情谱华章 ——记贵州省遵义市离退休干部工作局

2016-12-30 10:42|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425| 评论: 0

    遵义是革命老区,红军长征途中在这里召开的“遵义会议”,使这块红色土地闻名中外。遵义市离退局肩负着1317名离休干部和1100多名副县级以上退休干部的管理服务工作。同时管理市老年大学、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多年来,他们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省、市关于老干部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规定,全面落实离退休干部“两项待遇”,努力建立并积极完善离休干部“三个机制”,认真研究、解决老干部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热忱为老同志服务,发挥老同志在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由于工作出色,受到党委、政府的肯定和离退休干部的称赞,老干部把市离退局亲切地称为“老同志之家”。
    一、抓理想信念,抓学习阵地,不断加强老干部思想政治建设
    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是加强老干部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环节。遵义市有离退休干部党支部253个,其中市直单位有27个。多年来,市离退局坚持狠抓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四有”(支书有能力,办公有地点,学习有条件,活动有经费)建设,加强支部书记培训,从实际出发,创新组织设置,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如务川自治县16名离退休干部党员搬迁遵义市中心城区居住,远离原单位党组织。市、县离退局主动帮助这16名同志在遵义市中心城区建立了党支部,使其正常开展活动。桐梓县部分企业破产、重组,离退休干部党员不能正常过组织生活,市离退局开展调研后,责成县离退局把他们组织起来,编成党支部,在县离退局集中学习,老同志们很满意。遵义市运输(集团)公司离休干部党支部,在该企业改制中,为企业化解矛盾,得到该企业党委的高度评价。市运输(集团)公司离休干部党支部先后被评为省、市基层党组织先进单位。
    为加强离退休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设,市离退局在抓构建学习阵地上狠下功夫。老年大学、活动中心、老同志创办的各家协会是他们认真打造的学习阵地。遵义市现有各级老年大学(学校)134所,占全省老年大学(学校)的29%,形成从市到各县、区(市)、乡(镇)、村的教育网络,在校学员13452人,其中大部分是离退休干部。各级老年大学把时事政治课列为必修课,帮助老同志学习领会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领会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创新型国家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部署。历任市委书记先后到校为老同志上课。老同志们通过学习,进一步增强了理想信念。
    市离退局充分利用老干部活动中心设施,组织开展科学健康的文化健身活动,定期在活动中心举办讲座,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2005年,从市到各县(区、市)老干部活动中心相继建立远程教育接收站,通过远程教育网络,组织老同志参加学习,收到明显效果。
    市离退局还管理着老同志创办的书画、摄影、诗词、楹联、篆刻、历史文化研究会和经济促进会。在市离退局的指导下,七家协会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组织了一大批离退休老同志常年坚持学习,积极创作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社会主义、歌颂人民的文化艺术作品,得到了社会的好评。特别是历史文化研究会编辑出版的《遵义历史文化十讲》、《抗战的遵义》,填补了有关史料记载的空白。
    二、抓机制建设,抓部门支持,认真落实离休干部生活待遇
    按规定落实离休干部生活待遇是老干部工作的重要内容。而落实离休干部生活待遇,特别是企业离休干部生活待遇,必须建立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中央组织部、国家经贸委、财政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关于落实离休干部离休费、医药费的意见》和省里有关文件下发以后,市离退局深入调查研究,提出建议意见,协商有关部门同意后,向市委报告。市委高度重视,下发《中共遵义市委办公室、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建立和完善离休干部离休费、医药费保障机制和财政支持机制的通知》。几年来,全市离休干部“三个机制”覆盖到位,运行良好,保障有力,没有发生新的拖欠。
    在建立机制的过程中,市离退局坚持两个争取:一是争取领导的重视;二是争取部门的支持。“有为才有位”,在老干部工作中,只要市离退局作出成绩,都得到了党委、政府的肯定,增加了工作的动力。为了不辜负领导的希望,市离退局常常自我加压,在压力与动力的循环中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如离休干部“三个机制”建立之后,企业离休干部的“两费”拖欠问题从根本上得到了解决,免除了企业离休干部的后顾之忧。但是,企业离休干部的其他费用,比如特需费、目标管理奖、年终一次性生活补助费、岗位补贴、住房增量和存量补贴等,都需要他们逐一落实。他们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遵义实际,积极向党委、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议;同时主动与财政、社保、房改、经贸等部门多次协调,妥善解决了企业离休干部的各项补贴。现在,全市老干部待遇落实,队伍稳定,心情舒畅。
    三、抓调查研究,抓热点难点,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自1982年党中央建立干部离退休制度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对离退休干部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在遵义市得到很好的落实。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老干部年事已高等原因,老干部工作面临着一些新情况。市离退局每年两次组织全局职工下基层,走进老同志家中进行调查研究,发现老干部工作中的一些新问题:比如要求提高离休干部的医药费定额补助;提高护理费、烤火费标准;提高离休干部无工作遗孀的生活补贴、医药费困难补助;解决副县级以上退休干部征订报刊,以及老干部工作者津贴等一系列老干部工作问题。
    面对老干部工作中的新情况,他们知难而进,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主动向市委、市政府反映,力求解决出现的新问题。中共遵义市委常委会议专门听取了全市老干部工作情况汇报,并明确在政策、财力允许的条件下,适当增加老干部工作经费,保证落实好离休干部的各项待遇,解决好老干部工作者津贴和老干部生活中的具体困难等问题。根据市委常委会议精神,市政府很快增加了离退休干部和老干部工作的有关经费标准。离休干部无工作遗孀医药费困难补助、离休干部有工作遗孀退休金低于无工作遗孀定期生活补助费,都有大幅度增加,副县级以上退休干部每年度增订一份报纸,老干部工作者津贴问题也得到了很好解决,老年大学的业务经费也得到了增加,为老干部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四、抓活动载体,抓典型带动,积极发挥老干部的作用
    关心教育下一代,是遵义市老同志发挥作用的主要渠道。市离退局积极倡导广大老同志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宣传典型,并努力为关心下一代工作搞好服务。全市现有51630多名老同志先后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多年来,特别是近年来,广大老同志在对青少年进行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教育,以及法制宣传、开展“三无两有”(无犯罪、无辍学、无不孝子女,青年有技术、少年有文化)、扶贫济困、开办家长学校、开展社区青少年教育等方面作出了突出成绩,工作中涌现了一批先进典型。如91岁高龄的老红军王道金,十年如一日,至今还活跃在关心下一代事业中。他所在的遵义市文化小学校外辅导组于1990年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86岁高龄的老红军李光,把自己从离休金中积攒下的11万元钱全部捐给了山区贫困儿童。遵义市红花岗区所辖的海龙中学、桂花小学因此而更名为李光中学、李光小学。1995年、2000年,李光先后两次受到中“关工委”的表彰;2004年,李光又被评为“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红花岗区在全省首创“学校放假,社区开学”的社区“关工委”经验,得到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肯定和推广。2005年,红花岗区“关工委”荣获“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称号;遵义市“关工委”被评为贵州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
    五、抓基础设施,抓勤政廉政,切实加强自身建设
    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是老干部工作取得成绩的重要基础。2004年,市委把原市人大、市政协办公大楼划给遵义市离退局。为了改善办公条件,通过多方努力,市离退局争取到160多万元资金。该局通过公开、公平、公正招标选用修缮队伍,财务支出由局办公会统一管理,请一名退休老领导进行监督。办公室、活动室、教室修缮一新,还更新了面包车和轿车各一辆,电视机、音响、电脑等数十套设备,大大改善了办公、活动、学习条件。
    加强老干部工作队伍的自身建设,是不断提高老干部工作水平的重要条件。从2002年起,为适应加强老干部工作的需要,市离退局争取市委支持,用一年时间完善了全市14个县、区(市)离退局局长兼任同级组织部副部长职务工作。近年来,局里干部不断成长进步,先后有一名正县级干部被提拔为副地级领导干部,两名副县级干部被提拔为正县级领导干部,三名正科级干部被提拔为副县级领导干部,有三名领导干部被交流到其他重要岗位任职。在局内部着力培养选拔年轻中层干部,招考录用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年轻同志充实干部队伍。
    2005年,通过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建立起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制定出30个制度,坚持严格按制度加强管理。在党员的带领下,老干部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绩。2005年底,市离退局在市直单位年终考核评比中被评为一等奖第一名。
    遵义市离退局建立20多年来,历任领导班子团结协调、勤政廉政,工作人员的素质不断提高,为老同志服务的意识不断增强,得到老同志较高的评价。2004年,遵义市离退局被省委组织部、省委老干部局评为全省“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