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心映夕照 敬业写春秋 ——记湖南省岳阳市委老干部局

2016-12-30 10:35|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466| 评论: 0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岳阳市是湖南省的北大门,在这里居住着2025名为共和国建立了不朽功勋的离休干部。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市委老干部局坚持以老干部满意为工作标准,敢为人先攻难事,争创一流抓大事,脚踏实地办实事,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先后两次被评为“湖南省老干部工作先进单位”、荣获“湖南省老年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老干部工作系统内务建设先进单位”、“湖南省园林式单位”,岳阳市“目标管理考核先进单位”、“文明建设标兵单位”、“转变机关作风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标兵单位”,市“关工委”两次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
    一、敢为人先攻难事
    2001年以前,离休干部“两费”(特别是医药费)拖欠问题长期困扰着岳阳市各级老干部门,前清后欠恶性循环,老同志信访频繁。如何突破这第一难事,岳阳市委老干部局从2000年初就着手研究建立保障机制的问题。他们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重视,于上半年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的若干意见》;下半年,经过认真、深入的调研,并报请市委、市政府同意,市委老干部局联合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卫生局下发了《岳阳市离休干部医疗管理暂行办法》。市本级按照这两个文件规定,从2001年元月起,离休干部离休费全部由社保部门纳入统筹,按月发放;医药费实行专项统筹。这两个文件出台不久,《中央组织部、国家经贸委、财政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关于落实离休干部离休费、医药费的意见》文件下发了。岳阳市的作法,完全符合这个文件关于建立离休干部“三个机制”的精神。
    2001年,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中办厅字[2000]61号文件精神,建立和完善离休干部“三个机制”,他们及时向领导汇报,提出建议,由市委办、市政府办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市离休干部离休费保障机制、医药费保障机制、财政支持机制的意见》和《岳阳市老干部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纪要》。市本级和所属十个县(市、区)按照这两个文件的要求,在全省率先建立了“三个机制”,离休干部离休费、医药费统筹率达到了100%。经济状况最差的君山区在建立“三个机制”的过程中,作出了“调整企业离休干部隶属关系、调入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决定,当时个别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有抵触情绪,不愿接受离休干部的安置,区委区政府及时召开专题会议强调:离休干部的事必须特事特办,对思想不通、不同意接收离休干部的机关主要负责人,一是调到困难企业任职,二是就地免职。在强硬的纪律约束下,很快将原在企业的24名离休干部全部调入了行政事业单位;筹资45万元,彻底清理了“两费”历史拖欠;由财政负责,使全区53名离休干部全部进入了医药费专项统筹;将所有离休干部及其配偶、遗孀的统筹外政策性补贴全部由财政按月打卡发放。老同志想都不敢想自己“七八十岁还能调动单位”,并且是“从糠箩里跳到了米箩里”,对此十分感激,纷纷结伴到区委老干部局燃放鞭炮,赠送了“老干部的贴心人”的锦旗。
    为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离休干部的“两费”问题,进一步完善离休干部“三个机制”,岳阳市委老干部局会同有关部门组成联合工作组,深入到有关企业作专题调查,然后向市委、市政府领导汇报,引起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为此,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常委会、市长办公会和市老干部工作领导小组会进行研究,印发了《市长办公会议纪要》,对企业离休干部“两费”坚持“特事特办”。市直特困企业离休干部的医药费统筹金财政支持60%,企业自负40%。鉴于破产改制企业大都资不抵债、无经费可提留,除君山区实行“调整隶属关系”外,其余都采取“谁主管谁负责”的办法,实行“人事关系收归上级、学习活动依托社区(或单位)、生活待遇财政负责”的模式,把破产改制企业离休干部管理服务工作落到了实处。市直有离休干部的破产改制企业共22家,离休干部56人,主要属经委、商务局两个系统。为了做好这些企业离休干部管理服务工作,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由市编办发文,成立了市经委、市商务局离退休干部管理服务中心,各配备了5至8名工作人员,将所属企业离休干部收归离退中心管理,“两费”都得到了切实保障。
    岳阳市的作法在全省引起良好反响。2003年下半年,全省建立和完善离休干部“三个机制”现场会在岳阳召开,与会同志一致称赞岳阳是全省老干部工作的一面旗帜。中央组织部“三个机制”调研组先后两次来湘调研,对岳阳市的作法给予了很高评价,在中组部《情况交流》上推介了他们的作法和经验。
    二、争创一流抓大事
    “抓大事、创一流”是岳阳市委老干部局工作的又一特色。
    做好老干部工作,领导重视是关键。岳阳市委老干部局将争取领导重视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坚持常请示、勤汇报,利用《岳阳晚报》、岳阳电视台、《岳阳组工》、《老干部工作信息》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党的老干部政策,宣传做好老干部工作的重要意义,宣传尊老敬老的先进典型,使全市上下形成了尊老、爱老、敬老、为老的良好氛围。同时,他们认识到“有为”才“有位”,坚持以“为”求“位”,用自己一流的工作业绩赢得了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各级党政一把手为老干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和组织部长是具体负责人,各级领导经常主动过问老干部工作,做到了有请必到、不请常到。市委两届书记到任后走访的第一个市直单位是老干部局,最先看望并征求意见的是老干部。市委、市政府把老干部工作做到了“四个纳入”: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纳入了全市三个文明建设目标管理和千分制考核,纳入了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考核,纳入了本地社会发展规划。并确保了老干部工作经费落实:拨出专项资金40多万元,为老干部局购进了一台“奔驰”面包车;每年拨款800多万元用于市直离休干部医药费专项统筹;从2002年起,新列“老干部事业费”科目,老干部局每年新增预算经费58万元;2002年至2005年解决资金600万元新建了市老干部大学教学楼。
    岳阳市委老干部局十分重视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争取各级组织部门重视,将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列入了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做到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考评。针对老干部党员进入高龄期、散居农村和社区街道等不同实际情况,完善了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组织设置,共建立离退休干部党支部358个,保证每个离退休干部党员都有支部归属,都能参加组织生活。进一步健全了学习制度、组织生活制度和党员管理制度,每年都举办了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和党员骨干培训班,积极推介、认真组织学习全国先进集体——岳阳县筻口镇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的先进事迹和经验,积极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等活动。每年都组织老同志参观考察工农业生产、重点建设工程,并定期请市委、市政府领导向老同志通报本市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情况,举行形势报告会,使老同志信念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
    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老年教育,办好一流的老干部大学。由市财政投资600万元新建了4210平方米的市老干部大学教学楼,新增了16个宽敞明亮的教室、22间办公室和1个小会议室,设有展览厅、多功能厅和会议厅,新添置了近100万元的课桌椅、空调、电脑、投影仪和健身器材,新修了高标准的门球场,为老同志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活动环境。目前开设了书画、诗词、英语、电脑、音乐、舞蹈等14个专业、41个班,在校学员1000多人,不少老同志学有所成,一些作品在全国和国际各类赛事中获奖。出版了《金秋硕果》学员书画作品集和诗词作品集,拍摄了建校十周年电视专题片,多次举办了教师学员书画作品展。2005年10月,隆重举行了市老干部大学建校十周年暨教学楼落成庆典,表彰奖励了一批老年教育工作先进单位、优秀教师和优秀学员,省老年教育联席会、省委老干部局及市“四大家”主要领导都出席了这次活动,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欣然题写了校名。国家老龄委副主任白桦来岳阳视察,对岳阳老干部大学给予了很高评价。
    加强活动场所建设,创新老干部活动。2003年,召开了全市老干部活动室建设流动现场会,有力促进了老干部活动阵地的建设和活动的开展。全市共建立老干部活动中心(室)410多个,建门球场200多个,并添置了不少活动器材,近三年中投入活动设施建设资金800多万元。市老年书画协会和各基层老年书画协会活动经常,先后编辑出版了《老树新花》1—3册和《长青书画》作品集。2003年由市财政投入专项经费20多万元,成功地举办了“岳阳楼杯”全省老年书画大赛,原全国政协副主席毛致用等领导出席了开展仪式。市金秋艺术团成立五年来,经常深入基层、警营慰问演出,“唱得青春红似火,跳得夕阳又回头”,展示了老年人的精神风采。2004年,由财政解决经费20万元,分两批组织“四大家”地厅级老干部参观了香港、澳门,并组织参观了三峡水库等建设工程。
    三、脚踏实地办实事
    “金杯、银杯,不如老干部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干部的夸奖”,“老干部满意,就是我们的最高奖赏”。岳阳市委老干部局将“局训”提得十分响亮。他们坚持以老干部满意为工作标准,把让老干部满意作为全局工作与时俱进的新追求。他们十分重视工作机构设置和队伍建设。经请示市委、市政府同意,联合市委组织部、市编办下发了《关于市直机关单位老干部工作内设机构设置的通知》。市直机关单位凡有40名以上离退休干部的(含下属单位)都设立了老干科(办)或离退休管理服务中心,并按20—30名离退休干部配备一名工作人员的标准配齐了人员。
    老干部工作部门是个“清水衙门”,天天做的是一些“求人”的服务性琐事。有人说:一些单位的工作人员是进宾馆多、进舞厅多、听卡拉OK多、戴红花多,而老干部工作人员是进病房多、进殡仪馆多、听哀乐多、戴白花多。局党组一班人经常要求全体工作人员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俯得下身子,受得住委屈。他们在全市老干部工作系统积极开展了“争先创优”和“树组工干部形象、做老干部贴心人”活动,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增强做好老干部工作的光荣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大家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走访慰问老干部,变老同志上访为工作人员下访,主动为老同志排忧解难。局领导和各科室轮流值班接待老干部来信来访,做到了“三心”,即热心、耐心、细心。符合政策的当即办理,不符合政策规定的耐心解释,直到老同志满意为止。每年春节前,他们除进行正常的慰问外,还发动工作人员捐款,组织对特困老干部进行慰问,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了老同志的心坎上。近几年,市委、市政府每年在《岳阳晚报》上举行“机关作风大家评”活动,市委老干部局次次都排在前几名,受到了表彰。由于他们的带头示范,各基层单位的老干部工作人员都爱岗敬业,涌现出不少热心为老干部服务的好典型。市商务局离退中心主任唐群是位女同志,她把自己和全体工作人员的电话号码印成名片发给老同志,提出了“有问题找中心、有困难找唐群”的响亮口号,热心为老干部排忧解难。市老干部休养所一位老八路行动不便,工作人员经常用轮椅将他从楼上抬下来活动,去理发店理发;每逢离休干部去世,工作人员都是全力以赴帮助操办丧事,既当服务员又当孝子。市委办老干科组织老干部外出考察,对一位行动不便的老同志不仅扶着走、背着上下车,还将一个马桶架带着走。老同志深有感触地说:“老干部局是我们的娘家,工作人员比我们的子女还要亲!”
    “落红不是无情物”。岳阳市委老干部局的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也焕发了老干部的青春,激发了他们老有所为、无私奉献的热情。关心下一代是老干部“老有所为”的重要途径。全市各级老干部门积极配合“关工委”开展工作,充分发挥“五老”的优势,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共建立各级关协组织5400多个,发展会员6万多人,建立校外辅导站380多个,聘请校外辅导员6000多人;建立家长学校2045所,每年培训家长约30万人;共建立各类关心下一代基金438个,筹集资金1600多万元,扶助贫困学生2300多人,奖励优秀学生3800多人次。市委老干部局领导及工作人员与市“关工委”老领导一起,深入平江县、岳阳县贫困山区,连续11年开展“手拉手”扶贫助学活动,帮助20多名青少年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原地委副书记、离休干部文启龙担任市“关工委”主任17年,把满腔的爱献给了关心下一代事业,在离任前,将自己积蓄的10万元和8000多册图书分别捐献给市“关工委”和市图书馆,为教育下一代提供一笔助学基金和精神食粮。2004年他被评为全国老干部工作先进个人和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省委组织部、省委老干部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全省离退休干部中开展向文启龙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对文启龙同志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市“关工委”委员、退休干部朱再保是一位老典型,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20多年,荣获省以上奖励130多项,2004年荣获“全国十佳爱心大使”、“全国十大公益之星”等殊荣,2005年荣获“中国环境保护特别贡献奖”。广大老同志“献了青春献白发、为了江山为后人”,使岳阳市的关心下一代工作成为了全省、全国的先进典型,省“关工委”先后三次在该市召开了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现场会。
    耕云播雨,春华秋实。岳阳市委老干部局以一流的工作、一流的服务,赢得了老干部和社会各界的交口称赞,他们用自己的丹心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动人心弦的敬老凯歌,描绘了一幅幅“洞庭夕照”、“红霞满天”的壮美图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