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6年从事老干部工作以来,齐玉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记为老干部服务的宗旨,视老干部如父母,视工作为人生追求,视事业为全部生命,全身心地投入到为老干部服务工作中,竭尽全力为老同志排忧解难。十五年如一日的真诚付出,她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受到了省检察院领导的好评,赢得了广大老干部的喜爱,被亲昵地称为老干部的“玉兰花儿”。 真情写就奉献 齐玉兰的家乡是革命老区平山县,父亲是抗战离休老干部,母亲是抗战时期老党员,外祖父被日本鬼子剖腹杀害。她从小受到革命传统教育和熏陶,深知今天的幸福生活来自前辈的牺牲和奉献,她把对老同志的热爱和敬仰之情融入到工作之中。正如老干部说:“齐玉兰同志是以深厚的革命感情,用心血在为老干部服务,做干部工作”。 她始终牢记“老干部的难事就是自己该管的事”,千方百计地为老同志办实事、解难题,带着深厚感情,以儿女般的孝心,全心全意为省检察院机关离休老干部服务。她心里装着一本省检察院老干部的明细账。24名离休干部、108名退休干部和遗属的身体状况、经济条件、居住环境以及家庭、子女等情况她都了如指掌,需要时信手拈来,说得一清二楚。她坚持“不笑不说话,有事急着帮”,经常对老干部家访、慰问病人、送物品;许多老干部子女不在身边,日常生活时常亮起“红灯”,水管破了、马桶漏了,家具、电器出毛病了等等,她都帮着找人料理好;有的退休干部晚上去世,儿女不在跟前,家属着急,委托她处理,她不由分说一直忙到深夜;到医院看望老同志,容易受到病毒感染,但她总是坐下来,拉着老同志的手,说笑宽心。 她把做好老干部工作当作服务全局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及时向领导和上级部门汇报,主动向有关部门协调,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遇到问题总能找到解决的办法和措施。仅去年就为老干部解决各类问题50件次,提供各类服务200次,拨打各类电话通知及分发物品约1000余次,使老同志感到入心的温暖。针对老同志中存在鳏寡孤独、行动不便、卧床不起等实际困难的情况,在老同志中开展了“一帮一结对互助”活动,老同志相互帮助、走访串门、调解家中的矛盾,为患病的同志带去学习资料,照顾生活上的不便,逢年过节看望慰问,送去精神上的慰藉和党组织的关怀。 她注重学习研究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的规律,通过勤奋学习,她认真领会中央和地方老干部工作政策法规,做到精通老干部工作政策和业务,提高善于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多年来,她把大部分休息时间用于钻研医学、老年心理学、中老年保健知识,阅读经验材料,开阔了知识面,加强了职业素养,方便了与老干部沟通,为老干部们提供了更优质的服务。 十五年来,她没有完整休过假,手机坚持24小时开机,无论刮风下雨,还是节假日期间,只要老干部有问题需要解决,有困难需要帮助,坚持随叫随到,随时为老同志服务。她将真诚的感情倾注到检察院老干部工作中,任劳任怨、全心全意,赢得了老干部们满意的微笑和赞许,真正成为老干部们的“贴心女儿”。 责任造就价值 齐玉兰坚信“尊重老干部就是尊重党的光荣历史,爱护老干部就是爱护党的宝贵财富,向检察老前辈学习就是学习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重视发挥老干部作用就是重视我们党的执政经验和执政资源”。 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她意识到,检察机关的老同志具有丰富的执法经验,促使老同志写回忆录,整理一生成果,将为革命和建设留下宝贵的史料。1983年离休的河北省人民检察院原检察长孙光瑞同志(1910年出生),曾于1951年3月任河北人民检察署检察长,作为办案组长主办了新中国第一起反腐败大案—刘青山、张子善贪污案,此案对新形势下反贪污贿赂斗争有重要历史启迪意义。孙老年事已高,日常在天津居住,在写回忆录时查找资料不方便,齐玉兰不仅加强日常联系和慰问,还利用在研究室工作过的优势,多次进国家、省、市党史办、国家省档案馆,帮助查阅办案案卷和查找有关历史资料,协助参与写作的同志、采访孙光瑞的记者走访孙老的老领导、老战友,《孙光瑞同志革命回忆录》一书在孙老92岁高龄时出版,为检察史留下了一笔宝贵的历史财富和精神财富。目前,她还经常与这位百岁老前辈联系、慰问,关心孙老的身体健康。 通过热心帮助老同志收集史料,整理宝贵的检察历史财富,不仅激励了老干部们为检察事业献余热的热情,而且给法治建设带来无穷的历史参考价值。 热情成就精彩 热情是做好老干部工作的动力和活力,齐玉兰始终满怀热情,用自己的热情和开朗感染着老同志,激发着老干部革命青春的政治热情。面对老干部处工作人员少,服务面广,工作任务重的情况,积极创新老干部工作的管理模式,不断拓宽老同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的途径,使老同志思想政治工作得到有效加强。 她与老干部处的同志们坚持老干部工作“三项制度”,即“政治理论学习制度”、“阅文制度”、“订阅制度”。通过每月集中一天组织老干部学习有关文件和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等重要思想,让老干部了解国内外大事,党的方针政策,关心检察事业的发展;通过在老干部处设立阅文室,并按级别及时组织老干部传阅有关文件,使他们了解国家大局和省检察院党组对工作的具体要求,认清法治建设形势,使老干部能提高认识,主动为河北检察发展献计献策;通过为老干部订阅《老年日报》、《老干部参考》、《退休生活》,为老干部提供了精神食粮。为方便大家及时看到报纸刊物,根据离退休老同志居住地址的变化,将报纸杂志定时送到老同志的家中、送到老同志的手上,就连身居外地的老同志也能享受到这一待遇。这些同志多次来电话感谢省检察院为他们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赞扬老干部处的同志们热心为老同志服务的好作风。 她坚持搞好老干部党支部建设,推动活动中心发展,努力建设“老干部之家”,认为老干部活动中心的管理不只是开门关门的简单事,要多组织引导老同志开展一些小型多样的健康活动,增加新颖性和吸引力,提高老同志的情趣,做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通过积极组织大家参加老年大学的学习,帮助老干部成立了读书小组、摄影小组、书画小组,并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各小组外出采风,举办展览;定期组织老干部进行各种比赛和趣味活动,不仅使老同志找到了人生的乐趣,促进了健康,而且增加了老干部之间的沟通,为老同志搭建展示才华的平台,更加激发了他们对检察事业的无限热爱。 她以老干部满意度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倾心竭力实现老干部生活快乐。2011年2月,根据与多位老同志交谈中提及的新时期检察机关如何服务经济发展的内容,进行系统总结,撰写出体会文章,获省检察院机关“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征文活动二等奖。在副厅级以上老干部中开展了“我为十二五规划献一计”活动,并将有关建议进行梳理汇总反馈给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重阳节期间,召开了以“共享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为主题的室外党会,组织全体离退休老干部参观了省会市容市貌,使老干部亲眼目睹了“三年大变样”面貌及市容巨变,感受石家庄突飞猛进的变化与发展,亲身感受社会发展带来的喜悦心情。 她将满腔的热情倾注到省检察院老干部工作中,带来的是老干部工作生活的无限精彩,老干部们只要是和他们的“玉兰花儿”在一起,无论何时、何地,都会传出爽朗的笑声,笑声中有对无悔办案岁月的回忆,有对法制春天的喜悦,有对“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探讨,有对美好明天的憧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