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北重汽轮电机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北重公司),提到高亮这个名字,老干部们都交口称赞。 高亮1991年调到老干部处任处长,在老干部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十几年。十几年来,他带领老干部处工作人员按照上级党委“从政治上关心老干部,生活上照顾老干部,在企业建设中发挥老干部作用”的要求,用真情开创局面,用政策凝聚人心,用辛勤的汗水“让老同志满意,让领导放心”,被离休干部誉为“信得过的人”。 一、满怀真情,细致入微,为老干部做好管理服务工作 高亮在工作中常说:“有幸为老干部服务,给他们送去党和人民的关怀,这是非常光荣的任务。”为了把这个光荣任务完成好,他怀着对老同志的深厚感情,精心干好老干部工作中的每一件事。在多年的实践中,他摸索出一整套做好老干部工作的规律,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为老干部服务的制度,创造了“两熟”、“三心”、“四必访”和两项承诺的管理方法。即:对老干部政策熟悉,对老干部个人和家庭熟悉;对老干部做到“热心、细心和诚心”;对老干部生病必访,老干部家庭出现重大困难必访,老干部有思想问题必访,重大节日对资历深、身体差、收入低的必访;对老同志提出的问题小事不过夜,大事三天内给予答复,涉及几个部门的事,积极主动协调,绝不让问题滞留。 一天晚上七点多,高亮刚进家门就接到电话,一位老同志患急重症住进了医院。他立即赶往30多公里外的医院,一面安慰家属,一面跑上跑下配合医院抢救,直到老同志脱离危险,已经是天亮了,家属非常感动。这位获救的老干部说:“老干部处对我照顾得太周到了,许多事家属没想到、没办到,老干部处想到了、办到了”。一位老干部的老伴去世,第一个赶到老同志家里的就是高亮,他精心帮助家属料理后事。这个老同志激动地对从外地赶回来的儿子说:“在北京的老干部享福啊,在北重的老干部更享福……”老干部们称赞高亮“想得细、管得宽,只要是老干部的事,他总能为老干部想到、办到”。公司永乐家属区在置换天然气时,要收取管道安装费,在他的建议下,公司免收了老干部8万余元天然气管道安装费。他还协调解决了24名老干部的住房困难。高亮的行动也带动了身边的同志,他们在高亮的带领下,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克服老干部居住分散(174名老干部分别居住在全市13个区县)、年高体弱(平均年龄78.4岁),管理和开展活动难度大等困难,全心全意为老干部服务,使北重的老干部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二、贴近实际,精心组织,从思想上关心老干部 高亮以加强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落实老干部政治待遇为重点,不断加强老干部党支部建设。针对离休干部人数多、居住地分散的特点,组建了离休干部党总支委员会,下设9个党支部。同时健全制度,规范活动,把老干部紧紧凝聚在党支部的周围,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近几年,他结合老干部思想实际,帮助老干部党支部制定学习计划。组织老干部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十六大报告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收看国内外形势辅导报告、《老干部政治理论讲座》和北京电视台《晚晴》节目。开展“重温入党誓词”、“回忆难忘的一件事”、“参军前后”以及“忆当年”等活动,使老同志及时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内外形势,做到思想常新、理想永存。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他深入调查研究,与党总支一起制定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计划。针对老干部的不同情况,将学习教育材料通过“开会发、子女领、同志带、送上门”等方法送到老干部党员手中,使先进性教育覆盖面达到100%。他及时沟通情况,反馈信息,树立和宣传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受到公司党委和控股公司督导组的好评。2004年北重离休干部党支部被中组部授予“全国先进老干部党支部”光荣称号。 三、适应改革,顾全大局,构建和谐温暖大家庭 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国有企业的改革调整给老干部管理服务工作带来许多新课题。从2001年开始,北重公司党委陆续整体接收了北京量具刃具厂、东方机械厂、红光机械厂等六个单位的80名离休干部,离休干部人数最多时将近200名。 来自不同企业的离休干部,待遇不同、习惯不同、过去管理和活动的方式也不同。如何统一老同志的思想,规范管理方式,建立温暖和谐的大家庭,对北重公司老干部工作是一个严峻的考验。面对压力和挑战,高亮知难而上,他说:改制和破产企业的离休干部更需要关心、照顾,绝不能因为管理难度大,影响为老干部服务的质量;绝不能因为几个单位的老干部合并在一起,使老干部产生各种担心和疑虑;绝不能因为工作人员少,而降低老干部工作的标准。要通过自身的努力,让所有的离休干部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和集体的凝聚力。他一方面主动争取领导的支持。公司党委在公司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投资30万元,建立了300多平方米的老干部活动站,为实现老干部“五个老有”提供条件。另一方面带头做老干部的思想工作。他发现有些老同志初来北重公司时有思想顾虑,担心人生地不熟受歧视,思想比较敏感,对领导和周边工作人员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特别在意。为了消除这些老同志的顾虑,高亮提出在工作中要做到“四个一样”,即:对接收安置的离休干部同本单位的离休干部在政治、生活待遇上一样,在管理服务上一样,在组织生活和外出活动上一样,在对待老干部的感情上一样。并将“四个一样”张榜公开,让所有离休干部共同监督。北京量具刃具厂45名离休干部被安置到北重公司时,高亮主动征求老同志的意见,向他们通报企业情况,对他们提出的建议,认真研究,积极反映,在不到半年时间,就让老同志们融入到了新集体中。被安置的离休干部深有感触地说:“北重公司没把我们当外人,我们也要把北重公司当成自己的家。” 在企业改革中,高亮把老干部工作做细、做实,使得公司对改制、破产企业的离休干部接收安置工作有条不紊,被接收的离休干部思想稳定、精神愉快,为企业的改革发展创造了和谐环境。 四、善于学习,深入调研,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高亮对离休干部有一颗赤诚的心,为了做好老干部工作,他永不疲倦地学习、创新。在新形势下,为了适应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离休干部“双高期”的特点,他加强调查研究,不断探索老干部管理服务工作的新方式、新方法。他针对离休干部“年龄高、发病率高”的特点,把老干部每月集中活动一次调整为每月学习一次,每季度集中活动一次;建立了由老干部工作人员、离休干部党总支成员、支部书记、联络员、老干部子女组成的联络网;为每一位老同志建立了健康信息卡,做到对老同志的身体健康情况、思想情况及时发现、迅速解决;2006年还为老干部家属开办了急救知识讲座,这些举措受到了老同志的普遍欢迎。 为了提高管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从1998年开始,他针对老干部管理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开展调研活动,并把调查研究形成制度。如针对老干部中存在的“三个淡化”倾向,他深入到老干部当中,查摆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解决的措施和建议。此次调研形成的报告,被编入《1998年北京市老干部工作调研报告汇编》,并在1999年第八期《北京老干部》上刊登。2003年他对老干部党支部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撰写了《关于新时期加强老干部党支部建设的调研报告》,被收入《2004年北京市老干部工作调研报告选编》。2004年关于《认真做好破产改制企业离休干部接收安置和服务管理工作的调研报告》,被编入《2005年北京市老干部工作调研报告选编》。 高亮十几年如一日,用真情和热心开展老干部工作,得到了离休干部的认可。高亮多次被评为北重公司“优秀共产党员”、“双优”领导干部,先后获得“京城机电新世纪开元先锋”、“先进党务干部”、“先进老干部工作者”等称号,2005年被评为“北京市老干部工作先进工作者”。在他的带领下,北重公司被评为“北京市老干部工作先进单位”,北重公司老干部处两次被评为“北京市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北重公司离休干部党总支三次被评为“北京市老干部先进集体”,2004年被中央组织部评为“全国先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 高亮严格要求自己,高标准对待每一项工作,凭着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和高度的责任感,用自己的行动实践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他没有辜负离休老同志的期望和党组织的重托,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