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照在心坎儿上 ——记安徽省合肥市委老干部局

2016-12-30 10:30| 发布者: 家网编辑4| 查看: 423| 评论: 0

    对于全国最年轻省会城市的合肥,如何在2000多年厚重历史与崭新建设的重叠时空中做好老干部工作,这是长期以来摆在全市老干部系统干部职工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而当我们走进他们就会发现,以阳光般透明的心境开展阳光般真诚的服务与创新工作,可以说是合肥老干部系统干部职工竭心尽力开创工作新局面的真实写照。

当好参谋,强基固本推新措

    相信无论在哪个城市,老干部们的医保问题应该都是他们安享晚年的一大后顾之忧。在合肥,20112月,重新制定出台了《合肥市离休干部医疗保障管理试行办法》,这个办法一经出台,全市老干部们等于又吃下了一颗定心丸。试行办法规定,从201141起,合肥市离休干部医疗保障经费实行统筹管理,根据分级分部门原则,按照核定的标准统一筹集,并统一缴入合肥市离休干部医疗保障经费财政专户,对应筹而未筹到位的,将从负责筹集地区及部门有关经费中划转。

    这只是一个试行办法,但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合肥市委老干部局在为市委、市政府制定出符合合肥实际的老干部政策中所担当的良好参谋作用。而这样的例子在合肥太多太多。近年来,合肥市委、市政府采纳市委老干部局多条意见和建议,先后制定出台了《合肥市老干部工作领导责任制》、《关于进一步做好国有改制和破产企业离休干部管理服务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老干部系统干部职工,以当好参谋、出好主意、抓好落实为己任,紧密结合工作实际,认真组织开展课题调研和专题调研,查问题、找症结、研对策,形成了大量有价值的调研报告,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仅近3年全市就有18篇调研报告获得安徽省委老干部局授予的“优秀调研成果奖”,位列省辖市之首。

完善机制,落实待遇开新路

    急老干部之所急、想老干部之所想,这是在合肥市老干部系统干部职工中形成的真实氛围。在合肥,每一个老干部系统工作人员都把怎样化解老干部心头对晚年生活的担忧顾虑、都把怎样更多更好地落实老干部政治和生活待遇作为己任而努力辛勤地工作着,不求回报、默默奉献。

    在落实老干部政治待遇上,近年来,合肥市以文件的形式明确提出了坚持“七个一”的制度,即市、县(区)党政主要负责人每年至少主持召开一次离退休干部座谈会或形势报告会;各单位每半年至少召开一次离退休干部座谈会或报告会;各单位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离退休干部时政理论学习活动;各单位每年组织一次离退休干部就地就近参观考察活动;离休干部与在职同级干部享受一样的阅读文件待遇;各单位负责人每年元旦、春节期间上门走访一次;各单位负责人每年七一、春节深入医院看望一次。可别小看了这“七个一”制度的落实与执行,它在很大程度上,使合肥市老干部系统的干部职工将落实与执行老干部政治待遇的工作抓紧了起来,使全市已建立离退休干部的388个党支部的几乎每一个离退休党员干部都有了家的感觉。而这些具体细微的工作,则有力地化解了各种潜在的思想不稳定因素,有力地维护了合肥老干部队伍的和谐稳定。

    在落实老干部生活待遇上,合肥市则相继建立了离休干部“三个机制”,抓得早,抓得实,离休干部“两费”得到了切实保障。特别是离休干部医疗费全部实行统筹,离休干部凭《医疗证历》可在16家定点医院和4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医,从根本上解决了以前离休干部看病就医需要先垫付、后报销等问题。同时,合肥市还推行了节约奖励办法,凡是每个结算年度支付符合规定的门诊和住院医疗费用不超过7000元的,余额部分全部奖励给个人,让身体较好、注意节约的离休干部得到了实惠。

丰富载体,服务管理新突破

    截至2010年底,合肥市共有离退休干部38400多人,其中3000多名离休干部平均年龄已达83岁。老干部群体整体呈现高龄化,生活上需要关心,精神上需要慰藉。

    2010年一年,合肥市举办保健知识讲座和健康巡诊10次,让老干部有病治病,无病预防,增强保健意识,树立健康生活新理念,近1000位离退休干部受益。与此同时,合肥市还积极开展发放“爱心卡”、每月一次真情电话、实行划片包干、采取点对点结对帮助、简化离休干部护理费审批程序、为离休干部购买乘车保险、为生病住院的离休干部安排护理人员、给年龄“逢十”的离休干部祝寿等活动,已取得良好的效果。如合肥市经信委老干部局给每个离休干部发放一张老干部工作“真情服务卡”;市卫生系统离休干部因病住院,单位都安排人员精心护理;长丰县委老干部局在处理老干部反映的问题时,只要有政策依据,都倾其所能,积极争取,热心帮助老干部解决问题。关爱老干部的方式各有不同,但工作都做得深入细致到位,让老干部的心里真正感到温暖。

    活到老学到老,老干部的学习热情不减,但却备受硬件不足的困扰。由于建成时间较长、建筑面积较小,加之设计不够合理,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和老年大学基础设施建设,已不能完全适应省会城市发展的需要。为此,合肥市仅去年一年,市财政就投入105万元对市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大学进行维修改造,封闭了全部阳台,更新了活动器材,增加了教学设备,安装了电子屏幕等,进一步改善了老干部学习活动场所的条件。除此以外,肥东县9000平方米、包河区1000平方米、庐阳区2200平方米的老干部活动中心和老年大学都相继落成,投入使用后也将进一步改善老干部学习活动的环境。在合肥,老有所乐不是一句口号,各相关部门都不断从中牵线搭桥,为老年人提供崭新的快乐平台:2010年,合肥市坚持年有计划、季有活动、月有安排的制度,逢重大节日都精心安排一系列活动项目,丰富了老同志的晚年生活。13031日组织书画研究会十几位老同志在杏花公园、城隍庙义务写春联1300多幅;51前组织夕阳红综艺协会举行“庆五一,迎世博”广场文艺演出2场,表演了40个节目;在庆国庆61周年文艺汇演中表演了15个精彩节目;先后举办了走进上海世博书画展、“庆重阳”书画展、三县书画巡回展览;9月中旬,市委老干部局、市体育局联合主办了为期7天的合肥市老干部系统第一届运动会;等等。综观合肥市去年的部分活动,都十分契合老干部的实际需求,通过这些活动为老干部搭建了一个交流、展示的平台。

建设阵地,发挥作用搭新台

    合肥市上上下下老干部系统的人们还通晓一个道理,那就是,老干部是支持我们党执政为民的重要力量、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群体、教育培养下一代的重要资源。近年来,全市老干部系统干部职工们本着“服务中心,尊重意愿,量力而行,发挥特长”的原则,以关工委、老年大学、老干部活动中心和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等为依托,积极引导、支持和鼓励广大老干部在关心教育下一代、扶贫帮困、党风廉政建设、创建文明城市、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独特作用。

    截至目前,全市关工委组织已发展到2250个,会员达4.2万多人,形成了遍布城乡基层的网络体系,建立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技教育基地、法制教育基地、农业科技示范基地、青年技术培训中心等251个;创办各类老年大学(学校)372所,已辐射到社区、行政村、敬老院,在校学员5.7万人,成立了老年大学艺术团、桑榆文学会、书画学会、摄影学会、工艺美术学会等;建立老干部活动中心(室)147个,总建筑面积2.2万多平方米,日均接待离退休人员4000多人次,成立了书画、综艺等9个老年文体协会。合肥市根据离退休干部的身体状况、个人特长和兴趣爱好,专门设置了“行风监督岗”、“政策宣传岗”、“民事调解岗”、“义务巡诊岗”、“维护交通秩序岗”、“治安巡逻岗”、“网吧义务监督岗”、“扶贫帮困岗”、“四点半学校辅导员岗”等30多个岗位,目前已有5000多名离退休干部在自选岗位上发挥所长、无私奉献。2010年在合肥举办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期间,400多名离退休干部每天佩戴红袖章,忙碌着维护交通秩序,成为展示合肥形象的一道靓丽风景。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近年来,合肥市委老干部局多次被评为全国、全省“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市老干部活动中心被评为“全省先进老干部活动中心(室)”,2009年市老年大学荣获“全国先进老年大学”称号,2010年市关工委荣获“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在合肥,阳光照在每一个老干部的心坎儿上。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