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悔青春献晚霞 ——记国家发改委离退休干部局行政处副处长杨青

2016-12-30 10:24| 发布者: 小懿| 查看: 442| 评论: 0

    杨青从部队复员后就进入原国家计委老干部局工作,至今已26年,他把美好的青春无悔地献给了党的老干部事业,他优良的工作作风和服务精神广受赞誉,他是老干部的“贴心人”。他爱岗敬业,踏实肯干,严于律己,默默奉献,曾先后5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

以老为亲,做老干部的贴心人

    杨青开始从事老干部工作时只有21岁,他坚持“深怀感情、热心服务”的理念,把老干部当作亲人。虽然也有过几次调动工作的机会,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老干部工作。他常说:“从大的方面来讲,老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中作出过重要贡献的功臣,他们应该得到我们的尊重和爱护,尊重老干部就是尊重党的光荣历史,爱护老干部就是爱护党的宝贵财富。从另一方面的意义上来讲,老干部好比我们的父母亲人,不替他们分忧,不帮他们解决困难,就对不起他们。作为一名老干部工作者,落实好他们的政治和生活待遇,服务和照顾好他们的晚年生活,是我的本分,责任重大,无上光荣。”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26年的工作中,杨青始终想老干部所想、急老干部所急,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半夜深更,只要老干部有事找他,他总能随叫随到,毫无怨言。老干部姬淑芝家中的电话因线路老化屡出故障,不能与在外地的子女联系,老人非常着急,找电话局到家里检修了多次都没解决问题,杨青同志得知这个情况后,前后5次到电话局反映情况,最终为她家更换了线路,解决了老人的生活之忧。

    近年来,随着老干部“双高期”的到来,不少老干部减少了户外活动,有的甚至是长期卧床。为了及时了解掌握这些情况,杨青到家里或医院看望老干部1000多人次。尤其是重大节假日、老干部生日,他总是放弃休息时间,及时把委党组、委领导的关怀和慰问送到老干部家中。

奉献青春,立志为老干部服务一生

    1995年初,杨青突发疾病昏倒在办公室,经医院检查,肝部发现肿瘤。在局领导和家人的劝说下,他接受了肝左叶切除手术。当他手术醒来后,爱人流着眼泪告诉他,“手术当晚,局领导和同志们都守候在手术室门口,直到宣布手术成功后,大家才放心地离开。现在局领导和同事们又忙着捐钱”。在恢复期间,许多老干部亲自或委托家人带着牛奶、鸡蛋、水果等慰问品到病床前看望杨青。他面对重病,没有被击垮,听着老干部们慈父慈母般的嘘寒问暖,感受着领导和同志们的暖暖情谊,他激动不已,更加明白了人生的意义,进一步思考着应该怎样报答党组织和同志们的恩情、应该怎样尽心竭力地服务好老干部。

    无穷的精神力量,明确的人生目标,激起了杨青战胜病魔的力量,不到半年时间,他身体就康复了。主治医师兴奋地对他说“你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而他却说,“是老干部和同志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杨青非常惦记手头上的工作,身体刚刚康复,就向局领导请求回到工作岗位上去。局领导了解他的性格、理解他的心情,同意他上班,并提出为他调换一个工作任务较轻的岗位,但被他婉言谢绝。在他回到工作岗位的欢迎会上,许多老干部闻讯不请自来,纷纷向他表达各自的关心和祝福。面对此情此景,杨青十分激动地表示:“我的第二次生命让我坚定了人生目标,那就是要一生为老干部服好务!”

满腔赤诚,为去世老干部办好后事

    老干部工作不仅要求为老干部做好服务,还要做好老干部工作政策方面的解释工作。他一方面要掌握和吃透中组部、国管局等部门制定的事关老干部切身利益的文件和政策精神;另一方面,要耐心细致地向老干部及其家属做好解释工作。杨青在原退休处和行政处工作期间,恰逢调整老干部丧葬政策规定,实行丧葬费包干制。有的老干部家属一时不理解,不同意丧葬费包干,认为老干部为党的革命事业工作了一辈子,所有丧葬费用应该由单位全包,个别家属甚至表现得比较偏激。对此,他总是不急不躁、耐心细致地向家属说明上级文件精神,反复做好解释和劝说工作,最终把老干部的后事顺利办好。

    治丧工作具有特殊性,考验老干部工作者的能力和水平,需要把握好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尺度。老干部去世后,有的家属常常会提一些与治丧工作无关的要求,希望单位予以解决。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时,杨青总会平心静气地去倾听、去解释,他常说“逝者家属提出要求,说明自己家里解决不了,借着这个机会讲讲条件,完全可以理解,也是对我们的信任。在不违反政策规定和组织原则的情况下,能解决的要尽量提供帮助”。有位老干部去世后,老伴提出自己腿脚不便,希望局里能提供上门理发服务。杨青将此情况及时向领导反映,并提出为长期卧床和行动不便的老干部提供上门理发服务的建议,最终得到较好的解决。对于个别老干部家属提出的不符合政策规定的要求,如解决房子、工作等方面的问题,他也总是不厌其烦地做思想工作,取得家属的理解。

    杨青自2002年负责老干部治丧工作以来,先后为230多位去世的老干部办理了后事。这其中所遇到的各种难题,都被他的热情和诚心所化解。老干部治丧工作很辛苦,杨青每次都要做大量的工作,如参与接灵,协助家属预定告别厅,准备讣告,打印挽联,撰写生平,协助家属办理老干部骨灰安置等后续事宜,比较劳累。有的家属和同事们劝他,“你也是奔50岁的人了,又做过大手术,怎么还像年轻人一样拼命地干?”但他认为,作为一名老干部工作者,就要像对待自己的老人一样对待老干部,把治丧工作做好,身体虽然累些,但心里踏实。更令人感动的是,当遇到去世老干部的儿女不在身边时,他就像老干部亲生儿女一样,亲手为去世的老干部穿上寿衣或捡拾骨灰。为此,不但很多老干部家属打来电话或写信向他表示谢意,就连周围的同志们也敬佩不已。

舍小家为大家,老干部的事情比天大

    杨青坚持以工作为重,很少考虑个人得失,从没为个人利益向组织上提过要求。26年来,他始终把做好老干部工作放在第一位,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总是先处理好单位里的事情再顾及家里的事情。2008年,在母亲病危期间,他因为当时工作忙,没能够在病床前尽孝,而当老人去世后准备选择墓地安葬骨灰时,又恰逢一位老干部去世,而这位老干部的子女因定居国外,对国内情况不了解,老伴又长期卧床,只能依靠单位来操办。一边是急需帮助的老干部家属,一边是恩情深重的老母亲,作为家中唯一的儿子,是尽工作之责还是尽儿女孝道,他最后还是选择了去帮助这位老干部家属,而自己母亲骨灰的安葬事宜却一拖再拖。因为工作上的事情多,有时照顾不到家庭,特别是女儿高考前,压力大,胃口不好,杨青想在周末给孩子做上几个菜的愿望都未能实现。贤惠、明理的妻子非常支持他的工作,默默地承担起了照顾老人、抚育孩子的重担,并经常说:“你的工作是在做善事,你安心工作就行,家里的事有我呢。”在妻子的全力支持下,他一步一个脚印,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受到了老干部的广泛赞扬。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