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中的一缕晨光 ——记包钢集团公司老干部处处长助理李军 “我们像双翼的神马,飞驰在草原上……啊哈嗬咿——我们将成为钢铁工人,把青春献给包钢……”每天清晨,当这于1959年拍摄的以包钢建设为题材的同名电影主题曲——《草原晨曲》雄壮、悠扬的响起,他便急匆匆地奔波在上班的路上。沐浴着朝霞,他的脑海里像过电影一样,一幕幕梳理着每一天的工作。当年的开拓者、建设者,如今已从不同的岗位上退了下来,怎样让这5万多名老同志老有所乐、安度晚年,是他脑海里时刻琢磨的问题。近17年来,没有轰轰烈烈的业绩,只有无微不至的关怀;没有伟大磅礴,只有默默奉献。犹如春风化雨,在《草原晨曲》中播撒着无私的爱。他就是为广大离退休人员热忱服务的包钢老干部处李军同志。 包钢是我国最早建设的钢铁工业基地之一、世界最大的稀土产业基地和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工业龙头企业。包钢老干部处下设16个基层科,在职人员178名。管理服务的离退休人员多达5.2万多人,其中:离休干部334人(最多时达800多人)、公司级(厅级)44人、处级退休干部737人。 李军同志今年47岁,他于1989年3月参军,1991年10月在部队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复员后分配到包钢保卫部工作。2000年4月,他怀着对老一辈包钢人的无限敬仰之情和在青年时期就培养出的共产主义坚定信仰,主动申请到包钢老干部处工作,并暗下决心一定要凭着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精神为老干部做好服务工作。凭着这样的信念和决心,他十几年如一日,脚踏实地,默默奉献,赢得了老同志的一致信赖、赞扬和组织上的充分肯定。 开拓进取 争创“党建”品牌 李军同志在机关工作近两年的时间里,边从老一代建设者身上学习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边钻研业务知识、熟悉业务工作。2002年1月,走上副科级领导岗位时,组织上派他分别到所属的三个基层科担任副科长兼党支部副书记,主持全科的工作。期间,他积极开拓思路、创新开展工作。在他的领导下,建立和完善了党支部“三会一课”学习制度,利用每月15号学习日,组织老党员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和党内重要文件;传达公司“两会”精神;讲解包钢形势任务和老同志喜闻乐见的热点话题;引导老同志关心企业发展,关心国家大事,为企业改革发展建言献策。在庆祝党的生日之际,他组织开展《党旗引领团旗红、誓言凝聚两代人》大型党课,被公司树立为创新品牌项目;带领支部老党员走进学校开展“学雷锋献爱心”活动;走进包钢老年大学,开展“老少携手共追梦、情满老年大学”社会实践活动;组织“五老”讲师团,分别在学校、社区、厂矿开展《勿忘国耻、缅怀先烈、珍爱和平》主题宣讲活动,受教育人数多达5000余人。 工作务实 甘于奉献 2009年5月,李军被调回机关服务部主持工作。其主要职责是落实老干部政治待遇和部分生活待遇。2013年2月至今担任处长助理,协助处长分管服务部工作。期间,他履职尽责,勇于担当,自觉践行“三严三实”和“两学一做”。同时,他紧紧围绕“六个老有”工作目标,认真落实离退休人员的各项待遇。并提出“四必访”、“五心”和“五到位”的服务理念,提高为老服务水平,创新为老服务方式,他积极探索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服务管理模式,相继制定了《服务部工作职责》、《员工岗位职责》、《管理考核细则》,使老干部处的各项服务管理工作走上了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的轨道,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服务水平。 管理服务5万多名离退休干部不容易,仅每月去世人员就少则五六十人,多则七八十人。得知厅局级离休干部王宗文同志因病逝世的消息,李军和同事及时赶到医院,为老人穿好衣服,协助家属将老人遗体送往殡仪馆,又马不停蹄调阅档案写生平,安排车辆,送花圈,联系火化等事宜,直到安葬,都有他疲惫、忙碌的身影。他不分寒冬酷暑、白天黑夜,也不分节假日,只要得知老同志去世的消息,他就会带领同事在第一时间赶到逝者家中帮助办理后事。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他经常奔波在已逝老同志的家中、医院、殡仪馆、墓地,就是这样一份工作,他十几年如一日,无怨无悔。 吹响“敬老文明号”的号角 老干部已进入“双高期”,针对这一现状,他主动提出以创建“敬老文明号”为抓手,组织开展“关爱老人、共建和谐”主题活动和“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万人心”关爱活动。根据老干部自身情况,建立服务信息平台,成立助老志愿者队伍,结合老干部的实际情况和生活所需做好关爱与服务工作;在生活照料方面,根据老干部的生活起居需要,给予老干部生活中各方面的照料;在心理抚慰方面,“空巢”老干部内心孤独,缺乏与人的沟通交流,为他们及时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送去内心的慰藉;在亲情关爱方面,以儿女之心送去敬老爱老助老的亲情关爱;在应急救助方面,根据老干部所居住的社区,与社区居委会、邻里之间保持密切联系,志愿者24小时保持开机状态,制定应急预案,及时为老干部提供应急救助服务;在健康保健方面,定期邀请社区大夫为老干部进行健康体检和健康知识讲座,建立健康手册和信息档案。在服务内容和方式上,力求做到见实效、保长效,为此,得到了老干部们的普遍认可。 倾注真情 做老同志的贴心人 工作中接触老干部多了,李军有了更多的人生感悟。尤其是面对多年来一直坚持捐资助学的离休干部文光军老人,让他从内心升起崇敬之情。他主动和文老结对子,进行“一助一”服务。有一日,文老独自在家时心脏病复发,当时老人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李军。他得知后急忙放下手里的工作,即刻联系120救护车赶往文老家中,协助医生将老人送往医院救治,因入院及时,老人转危为安。时至今日,他一如既往地照顾着文老。 今年73岁的“空巢”老人赵玉清是李军时常牵挂的帮扶对象,老人的爱人早年因工去世,她独自一人抚养大的唯一儿子又于2008年病逝,沉重的打击几乎让老人失去了继续活下去的勇气。李军主动与她结为帮扶对子,经常去家里看望她,每次去探望都带上慰问品,老人总是感动得泣不成声。为了让老人尽快摆脱老年丧子的痛苦,他不厌其烦地做老人的思想工作,与她促膝谈心,给予老人无微不至的关爱和亲情般的照顾,最终换回了老人对生活的信心。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李军之所以能年复一年、兢兢业业地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靠的是他金子般闪光的内心世界和高尚的精神追求。让每一位离退休老同志都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是他工作的宗旨和最终心愿…… 寒来暑往,岁月更替。17年来,他始终秉持着“牢记使命、深怀感情、主动服务”的工作理念,用心、用情、用爱传唱着《草原晨曲》。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老干部局 (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