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之中见真情 朴素当中显真挚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离退休干部处张向东同志先进事迹
“能为党工作,替党分忧是我的光荣,更是我的责任,我将立足本职,以实际行动把党的关怀源源不断地传递给每一位离退休干部”。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离退休干部处张向东同志诚如斯言。多年来,他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贯彻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老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始终不忘初心,满怀热忱地践行着自己的承诺,诠释着新时期一名普通老干部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赢得了广大老干部的一致“点赞”。 强化学习,争做老干部工作的业务通 常言道,打铁还需自身硬。2010年5月,作为老干部战线上的一名新兵,面对陌生的环境,不熟悉的面孔,他没有胆怯,没有退缩,而是以学习转换角色,以能力适应岗位。那时他最害怕向老干部解答政策,时常因解答不上而憋得满脸通红,手心冒汗,为尽快掌握政策,熟悉业务,他暗自与几十本老干部文件汇编和工作资料较起了劲,无论刮风下雨,每个工作日的早上7点,他必定在办公室翻阅文件,查看工作资料,以至于同事们总以为自己上班又迟到了,就这样坚持了3个月,他就能自信地应对老干部方方面面的咨询,甚至能够准确地说出政策规定的依据出处和文号。而这仅仅是个开头,无数遍的翻阅花名册,每一位老干部已是他心目中的“老熟人”了。一个本本、一支水笔,一双大脚、一张笑脸,开启了他走家串户核实老干部基本情况的伟大工程,又是3个多月,居住在西宁地区的180多户老干部家中留下了他的脚印,谁家有几口人,谁家是五保户,谁家有纠纷,谁家有困难,都写在他的本子上,记在他的心坎里。半年的努力,他虽有收获,但并不满足,了解和掌握有效的工作方法,才是他真实的目的。平日里只要同事们一提及过去的工作,他就来了劲,总是凑上去认真聆听,仔细归纳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更好地为党工作,替党分忧,打牢基础。 简单高效,乐做老干部的勤务员 人们都说,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坚持做,久而久之就会成为行家里手。打电话、送发票、取文件、记日志是他每天都在重复的简单工作。他对党的深情,对老干部的感情就体现在这些简单工作中,体现在每一回迎来送往的微笑里,每一次解答政策的耐心里。每年办公厅都会特意开展一些适合老年人的集体活动,每次活动前,他总是最忙的一个,设计方案、提前踩点、通知老干部,这一切他都亲力亲为准备的妥妥当当。就通知老干部参加而言,一次活动,通知一遍就得打上百个电话,为了不落下一名老干部,面对一些年事已高、听力不强、记忆力差的老干部,他总是不惜利用午休和晚上下班的时间,不厌其烦地反复通知,耐心地叮咛着。他常说老干部能参加一次集体活动不容易,能让老人们图个乐呵,我自己也开心。为保证老干部医药费能够及时、足额地报销,他吃透了相关政策,频繁地往返于医保局、邮局和单位之间。平均每月近10万元报销金额和近千张票据,从登记发票、核对金额,到报销邮寄、核实,每个环节他都做得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平日里,老干部们都叫他“尕张”(方言:小张的意思)谁家的门打不开了叫他,谁家的管道漏水了叫他,谁家的东西抬不上楼了叫他,老干部们习惯叫他是因为他从不拒绝,且全力帮助。有一次在南山组织老干部集体活动,李玉兰老人看到几个年轻人坐在草地上又吃又喝,乱扔垃圾,老人上前制止,年轻人不以为然,还站起来身来指着老人便骂,他发现后上前把老人挡在身后,批评了几个年轻人,并耐心讲明了尊敬老人的道理,最后还让年轻人给老人道歉。事后,李玉兰老人说,幸亏尕张在身边,既维护了我们,又教育了年轻人。时刻维护、关心、帮助老干部,不仅是组织交给他的任务,更是他那份尊老、爱老、敬老的心在发挥着本能作用。 倾注真情,愿做老干部的贴心人 寒来暑往,花开花落。7点半准时上班打水、扫地、擦桌子,是他一直以来的坚持,24小时开机等候老干部的呼唤,是他一如既往的坚守,随时随地,人们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2013年的一个深夜,退休干部丁万斌的老伴打来电话说,老丁在家把腿摔坏了,快来帮帮我吧。他二话没说,穿上衣服直奔老人的家中,看着老人肿胀的腿,他愣是踉踉跄跄把150多斤的老人一口气从五楼背到一楼,送进医院。家家有本难念的经,马树奎的遗属王秀举是一位80多岁的老人,她跟儿子儿媳同住,婆媳之间难免会因琐事而闹矛盾,老人感到委屈,又无处倾诉,便跑到他那儿哭诉,他放下手中的工作,拉着老太太的手,安抚着坐下,老人吐了整整半个上午的苦水,中午他带着老人边吃饭,边开导,看着老人气消得差不多了,这才给她儿子打电话来接,当儿子来到母亲面前,他假装狠狠数落了儿子一顿,趁着老人不理不睬之际,他把老人的儿子拽到一边轻声细语地说:“老人就像孩子一样,发发脾气,闹闹情绪,我家也是常有的事,咱们做儿子的得哄着来,说两句软话、贴心话,哄一哄就好了”。一来二往,老人笑了,看着母子牵手离去,他也欣慰的笑了。诸如此类,不胜枚举。老干部依赖他,老干部家属放心他,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工作尽职尽责,更是因为他平日的默默坚守和真诚奉献早已深入人心,那颗信任的种子早已生根发芽。 守望相助,甘当集体的奉献者 他性格内敛,办事沉稳。工作中,他是领导的好帮手,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2016年元旦组织老干部迎新春,按照惯例都是举办茶话会,有些老干部反映这种吃着瓜子唱着歌的活动很是乏味。为此,他专门向领导建议,以趣味活动的形式迎接新春,在征得领导同意后,他多方征求意见,在活动筹备和设置上充分考虑老同志的特点和喜好,精心筹备,通过努力,活动现场喜气洋洋,热闹非凡,充满着欢声笑语;他是一个多面手,每遇处理老干部丧葬事宜时,他总是充当着多个角色,在运送老干部遗体时他是司机,在举行告别仪式时他是司仪,在安放老干部骨灰时他是总协调,可到了亲属答谢还礼时他只留下一句“应该的”就不见了身影;他是个总也闲不住的人,一有空就梳理文件,整理柜子,更换阅览室的报刊杂志、撰写工作日志,着实是一位好帮手,好管家。生活中,他是同事的好大哥好兄弟,处处尊敬、关心、照顾同志们,脏活累活从不让他们沾手,有谁没吃早饭,他就帮着买,有谁加班到深夜,他就开车自己送。2015年7月,同事江秀菊的丈夫查出患上了直肠癌,家人无暇顾及上幼儿园的小孙子,他便当起了大保姆,早上接、晚上送,一段时间后孩子老远见到他就扯着嗓子喊:“大个子爷爷”。但是,当自己有困难时,他总是不言不语,独自承担着,从不愿麻烦别人,他就是这样一个人。 他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也没有鲜为人知的功绩,只是在这平凡的岗位上,凭着扎实的足迹、执着的精神,诠释着他的人生情怀——全心全意为老干部服务。 (转载请注明出处) 青海省委老干部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