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三大理念 推进转型发展 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添正能量 中共泰安市委老干部局
近年来,泰安市委老干部局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老干部工作方针政策,以大组织、大服务、大教育“三大理念”为引领,以“增添正能量、提升幸福感”为目标,不断创新思路、强化措施,积极推进老干部工作改进创新、转型发展,各项老干部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赢得了各级党委、老干部、社会各界的认可。市委老干部局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连续八年保持省级文明单位称号,连续七年荣获全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先进单位。 一、加强班子建设,发挥引领作用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强化大局观念、责任意识,自觉把老干部工作置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下来谋划,放到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去推进,围绕富民强市目标组织引导老同志增添正能量。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锤炼党性修养,改进工作作风;在北京大学举办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研修班,提升队伍素质,增强服务意识,打造守纪律、讲规矩、团结务实、作风优良的领导班子和忠诚、干净、担当的老干部工作队伍。 二、创新工作理念,推进转型发展 坚持以工作理念创新推动工作创新,创造性提出“大组织、大服务、大教育”理念,并研究制定相应工作意见,得到中组部老干部局、省委老干部局等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探索出一条具有泰安特色的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之路。 1、树立大组织理念,强化组织凝聚。立足解决老同志的归属感问题,构建以离退休干部党组织为核心,离退休干部社团组织为补充,离退休干部公益志愿服务组织为延伸的组织架构,把老干部组织凝聚起来,使每一名老同志都处在组织的有效管理服务之中。一是着力推进老干部党组织建设。积极推进离退休干部党工委建设,6个县市区全部建立离退休干部党工委,健全完善了基层老干部党建工作体系。探索离退休干部非建制性党支部建设,根据离退休干部党员志愿、兴趣、职业、地域相同或相近的特点,组建志缘、趣缘、业缘、地缘“四缘”党支部。加强网上党支部建设,探索实行离退休干部党员原单位、居住地党组织“双重管理”方式,建立为离退休干部党员过“政治生日”制度,开展“富民强市作贡献”、“优秀党日”等主题活动。二是积极推进老干部社团建设。按照“成立有基础、运行有规则、管理有章法、活动有规矩”的原则,鼓励组建多种形式的老干部社团,并探索建立离退休干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组织。全市已成立各类老干部社团组织100余个,参加社团的离退休干部人数达2万余人,市老年书画研究会被评为全省老年书画工作先进集体。三是加强老干部志愿服务组织建设。在全省成立第一个市级老干部志愿者协会,全省老干部志愿者活动在我市启动,为有组织地发挥老干部作用搭建了平台。在全省离退休干部组织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作典型发言,省委老干部局在全省推广我市做法。目前全市老干部志愿者发展到8000余人,打造出“泰山夕阳红”、奉阁志愿团等老干部志愿服务品牌,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和示范效应。 2、树立大服务理念,强化服务保障。立足解决为老同志服务的问题,适应离退休干部群体多样性养老服务需求,提供面向不同类型离退休干部、满足离退休干部不同类型需求的服务。一是搭建服务平台做好事。依托市干休所成立泰山老年人才服务中心,在全省第一个建成使用老年人才库,第一个建立老年人才服务中心,第一个实现干休所顺利转型。中心为老同志发挥作用牵线搭桥,为老干部养老服务提供阵地,已建成运行市、县两级老年人才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全市老年人才交流一张大网、一个大库、一体化运作,目前已采集存储16338名老年人才信息,推介到岗到位2300余人。中组部老干部局、省委老干部局领导先后莅临指导,给予高度评价;在全省老干部工作会议上得到领导肯定,在全省推广。二是保障“两费”落实办实事。建立定期调度、季度检查制度,确保离休干部“三个机制”有效运转。充分发挥离休干部“两费”转移支付资金作用,并协调、督促落实配套资金,2013年以来共落实配套资金达1.58亿元,提高了“三个机制”的保障能力。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主动与人社等部门协调,建立健全离休干部医药费正常增长机制、生活待遇正常增长机制。三是建立长效机制解难事。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离休干部医疗保健服务工作的通知》,对离休干部提供“家庭医生”服务,开设就医“绿色通道”,实施健康关爱行动。制定离休干部特殊困难帮扶办法,市直和县市区都建立了离休干部特殊困难帮扶机制,市财政每年拿出60万元,专项用于解决市直离休干部特殊困难。 3、树立大教育理念,强化文化养老。立足解决老同志的精神文化需求问题,构建全方位、立体化老年教育新模式,提升老同志自我价值,实现文化养老目标。目前全市共有省级老年大学示范校4所,省级示范老干部活动中心9处,市级示范老干部活动室72个,市老年大学被评为全国先进老年大学、全国敬老文明号、全省老年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教育内容上,逐步把老年教育的教学内容由娱乐休闲、交友保健转变到以学为主、康乐有为上来,通过培训班、报告会、座谈会以及开设大讲堂等形式,重点抓好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时事政策、国内外形势教育,使老同志始终做到信念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教育阵地上,进一步健全老干部党校工作机制,不断创新教学形式和内容,实现由办得最早到办得最好的转变。积极推进“老年大学进社区”,依托辖区内培训机构和驻地单位、社区的学习、活动场所,建立形式多样的社区老年教育机构,建设没有“围墙”的老年大学。城区86个社区均已设立不同形式的“社区课堂”,共吸纳老同志5000余名。教育形式上,把加强政治学习和正能量活动相结合,开展了“建言献策,释放正能量;志愿服务,传播正能量;教育宣讲,弘扬正能量;展示展览,彰显正能量”4个系列共14项活动,广大老同志在推动事业发展中的正能量更加突出,提高了老干部和老干部工作部门服务大局的成效。举办全市老干部文化艺术节、书画摄影作品展、迎春联欢会等一系列活动,组织参加各级举办的老干部文艺展演、比赛,多次荣获国家级、省级奖项。 三、创新工作机制,推进工作落实 建立“三化”工作机制,强力推进各项工作落实。一是项目化。围绕科学发展目标考核,每年将老干部工作要点、全年工作目标任务,细化分解为若干项具体工作,每项工作都明确分工领导、责任科室、配合单位、完成时限,并实行季度调度、半年述职、年终考评,确保重点工作项目按时保质完成。二是亮点化。每季度在全市老干部工作系统进行一次亮点工作评选,截至目前共评选出亮点工作项目68个,并汇编成册、集中展示,营造出了比学赶超、共同进步的浓厚氛围。三是品牌化。制定老干部工作者“十要十不十争当”工作规范,开办《泰山金秋》老干部工作电视专栏,推行亲情化、标准化、精细化服务,老干部送来写有“风清、气顺、人和”的牌匾,市委老干部局服务品牌“敬爱致恭、情暖桑榆”被评为市直机关优秀服务品牌。 (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共泰安市委老干部局 2016年8月2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