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记东城区安定门街道工委组织人事部副部长刘志敏 刘志敏从事老干部工作9年来,坚持立足实际,转变思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始终坚持不忘初心,深入细致地为老同志倾情服务,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突出重点,转变思路求创新 安定门街道有离休干部12人,退休干部138人,社区“四就近”老干部55人。刘志敏主动适应老干部工作新形势,在做好离休干部服务管理的同时,积极转变思路,在创新平台载体、组织引导老同志发挥正能量上下功夫,打开了本单位老干部工作的新局面。在深入了解老同志特点特长、需求愿望的情况下,她倡导成立了“夕阳红”党建指导员队伍和机关老党员先锋队,深入街道、企业、社区开展党建工作宣传指导、环境治理、治安维稳等志愿服务活动,为老同志发挥正能量提供了舞台。每次活动,刘志敏都精心组织策划,积极参加,和老同志一道进行志愿服务。她总是提前半小时到场,布置场地,为老同志活动做好后勤保障。在活动中,她既要保证老同志的安全和活动有序开展,又要确保每次活动主题明确,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充分展现新时期老党员的精神风貌。她认真负责、热情细致的工作态度也深深地感染、影响着老干部,吸引和带动更多的老同志参与到社会志愿服务中来。安定门街道有5个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刘志敏把支部作为凝聚老党员力量、发挥老党员作用的重要堡垒和阵地,每一个支部的工作她都积极参与,为支部建设尽心尽力。健全完善了离退休党支部组织机构、党员管理等各项制度,精心组织开展5个党支部的换届选举工作,确保支委班子新老搭配、选优配强,支部工作有序开展。她注重抓好支部书记、委员的引领带动作用,加强对支部班子的培训教育,各类中央、市区相关文件、会议精神都带领支部班子先学一步、学深一步,定期开展支部书记交流研讨会,交流工作方法,互相借鉴工作经验。 排忧解难,真情关爱重服务 作为一名身处服务老同志“一线”的老干部工作者,刘志敏深知:只有和老同志零距离才能心连心,只有把老干部当亲人才能当好贴心人。她把对老同志的热爱转化到每一件小事、每一个细节中去。有位离休干部家庭困难,住房年久失修,房屋破旧,墙皮轻轻一碰就稀里哗啦地往下掉。刘志敏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她主动向领导汇报,一趟趟地到房地中心反映情况,在她的积极协调下,房地中心优先安排解决了老同志的问题。老同志住在翻修的新房子里,激动地说,“志敏为我们老同志办事真是比她自己家里的事还要上心!”在工作中遇到老同志去世了,刘志敏总是认真细致地协助家属处理好老同志身后事,尽心尽力送老同志最后一程。有一次在大年初一,她正和亲友们欢聚一堂,突然接到了老干部家属的电话,告知她老同志去世的消息。她顾不上难得相见的亲友,也顾不上正值新春假期,第一时间赶到老同志家中,忙前忙后地帮助料理后事,家属握着刘志敏的手,激动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有些工作人员面对去世的老人、冰冷的火葬场难免有畏难情绪,可刘志敏却说,“都是共产党员,不信鬼邪,怕什么!何况跟老同志相处那么多年,确实有了很深的感情,能看着老同志平静安详地走完最后一程,自己心里也感到踏实和安慰。” 恪尽职守,满腔热情讲奉献 2014年,刘志敏身患子宫肌瘤囊肿,做了子宫摘除手术。在此期间,她始终不忘工作,不忘老干部。入院前,她详细列出工作清单,安排好手术期间的各项工作,甚至住院前一天,她还在加班加点。刘志敏的手机常年保持24小时开机,老同志有事随时都可以找到她。即使在生病休养期间,一些具体的老干部工作她不能亲自参与了,但还是用电话和老同志们保持沟通联系,继续做好老同志的思想工作和情绪疏导。老同志家里遇到的问题或者一时想不开的事也愿意向她倾诉,电话经常一打就一两个小时,刘志敏总是耐心细致地为老同志解释政策、疏导情绪。有时候老同志很晚打来电话,即便是休息了,她也毫无怨言地解答老同志的问题。家人担心她的身体,经常让她把手机关掉好好休息,可是她却说,“做老干部工作,最重要的是情感的沟通和交流,这种沟通交流就应该是随时随地的,还分什么上班下班、生病不生病呢?” 刘志敏同志以这种创新的工作思路、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持之以恒的奉献精神,出色地完成了组织上交给的各项任务,体现出一名“党性最硬、作风最正、工作出色”的新时期老干部工作者的风采,赢得了安定门街道工委和离退休老同志的一致好评。 (转载请注明出处) 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街道工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