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人事处副处长兼离退办主任谢德松

2016-12-23 09:39| 发布者: 齐鲁风韵| 查看: 1429| 评论: 0|原作者: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开拓进取   真情奉献

——记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人事处副处长兼离退办主任谢德松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是我省最大的纯公益类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现有离退休人员708人。5年来,在院党委领导和重视下,他作为团队的负责人,始终坚持离退休干部工作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添正能量价值取向,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用心用情办实事、千方百计解难事、一心一意做好事,团结协作、勇于创新,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业绩,得到了全院离退休人员的肯定与称赞。在他的带领下,离退办工作团队先后被授予全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全省老干部活动中心‘满意家园’”、“浙江省‘五好’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浙江省“最美老干部团体”、“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

一、注重引导激励离退休人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两美浙江”建设中再立新功

    激励建言献策,进一步发挥离退休干部和老专家的作用。他带领全室人员组织实施“红色典藏”、“走基层、看变化、促发展”、“争做最美老干部”和“银色人才志愿行动”等四大主题活动,引导老干部、老专家建言献策、服务“三农”,开展科技咨询、科普宣传等,为加快“两美”浙江建设发挥余热。五年来,围绕我省“五水共治”、美丽乡村建设等中心工作,组织老干部、老专家到湖州、丽水、桐®等地开展考察调研,形成《促进农林牧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加快我省循环农业发展几点建议》等建言献策调研报告33篇,为省领导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其中12篇调研报告,分别获省委书记夏宝龙、原省长李强及省委副书记王辉忠等20多位省、市主要领导30多人次重要批示,3篇调研报告被省政府有关部门采纳实施。

     注重发挥老专家的技术优势,服务浙江“三农”。他带领全室人员每年精心组织100多位老干部、老专家开展技术咨询与服务,帮助余杭、萧山、桐®、龙游等地农民增收致富。五年来,义务培训农民技术员上万人次,免费发放科技资料10000多份;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帮助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近年来,已为当地农户增收上千万元;发挥院老专家的知识优势,组织编写科普读物,编辑出版《食品安全面面观》等丛书20多部(册),宣传普及科技知识。

    弘扬老干部、老专家的奉献精神。他组织实施“争做最美老干部”主题活动。协助浙江电视台记者先后赴浙江省(萧山)现代农业创新园等地,拍摄我院老干部、老专家张德威、胡征令、郑云林、朱真葵、金胜荣等发挥余热,服务浙江新农村建设的先进事迹,协助策划完成了浙江省“最美老干部”系列专题片《情系三农、余热生辉》的拍摄,分别在浙江公共新农村频道和华数71频道播出。大力宣传老干部、老专家的先进事迹,传递“最美精神”,展示老同志“最美风采”、“最美言行”,充分展现老同志积极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

二、用心用情办实事,千方百计解难事,始终如一做老同志的贴心人

    倾注关爱,任劳任怨,积极为老同志排忧解难。他和离退办全体同志始终把老同志当作自己的亲人,从细微处入手,不论是节假日、还是深夜,只要老同志需要,立叫立到。2012年,大家还在乡下欢度新春佳节之际,得知有老同志病危,他毫不犹豫,从乡下赶到医院,给去世的老同志擦洗身子、穿寿衣、抬遗体,帮助家属料理后事,让逝者安息,生者安心,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五年来,协助家属全程办理老同志的后事60多人次,得到了广大老同志的赞扬。

    掌握动态,做好个性化服务。他带领全室人员建立了高龄老人、空巢家庭、癌症病人、特困老人档案和管理信息数据库,为全院708位离退休人员制作了健康联系卡,切实做到以人为本,以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如空巢老干部去超市购物、上医院看病,不论酷暑严寒、刮风下雨,工作人员全程陪同;暑期与寒冬期间,对高龄、空巢家庭、癌症病人、特困老人等开展走访慰问,每月电话问候……个性化的管理理念与无微不至的关心使离退休人员及其家属充分感受到了组织的关怀和温暖,也促进了老同志工作的务实高效。

    坚持开展“结对子”活动和组织参观考察制度。2007年起,他带领全室人员与老干部开展了“结对子”活动,建立了联系人制度和走访关心制度,主动提供上门服务或电话问候,及时帮助解决有关困难,使最需要照顾解困的老同志得到安慰和温暖;他每年精心组织2-3次老干部外出学习参观活动,像照顾自己父母一样照顾老同志,真情投入、细致周到的服务,增进了情感交流。五年来,上门、上医院提供各类服务3000多人次,走访慰问1600多人次。老同志由衷地赞叹:“子女做不到的你们都做到了。”

三、务实创新,强化巩固“两项建设”,认真落实“两项待遇”

    注重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他兼任离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坚持积极组织离休干部党员集体学习、院级老领导和部分副处以上退休干部的集中学习活动;建立健全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活动经费保障机制,学习活动经费由每人每年3000元提高到4000元;编辑出版《科技人生》、《院离休干部回忆录》等,邀请抗战老战士张吉玉同志撰写《投笔从戎 敌后抗战》,并在浙江老年报上宣传,组织举办离退休干部政治理论学习会,引导全院离退休干部为浙江美丽乡村建设、“浙江需求、全国一流”现代科研院所建设等献计献策。离休干部党支部被浙江省委授予“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被省委老干部局授予浙江省“五好”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等荣誉。

    他十分注重政治待遇落实制度化。每月组织2次离休干部集体学习活动;坚持每年举办老干部集体理论学习会、新春团拜会、院科技创新发展情况与重大事项通报会等,为老同志们政治坚定、思想常新打下了坚实基础;坚持组织开展“走农村、看发展、促进步”活动,参观现代农业园区、新农村建设;组织开展以“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为主要内容的“三有之星”争创评选、宣传表彰等活动,宣传先进事迹,使老同志学有榜样,用行动全力支持院的创新发展;出台完善了《院离休干部与老领导阅文学习制度》等8项制度,进一步推进了离退休服务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健全完善关爱帮扶机制。对老同志提供个性化、亲情化服务和精神关爱,特别是对身患重病、空巢、独居、高龄等有特殊困难的老同志,给予更多关爱帮扶是他的追求的工作目标。五年来,他带领全室人员走访慰问离休干部、院级老领导、老专家、高龄老人、长期卧病在家和因病住院等老同志达1200多人次;院设立特殊困难帮扶基金,落实对有特殊困难、身患重病等老同志的困难补助,发放慰问金近260多万元,有300多人次得到了帮扶,把党组织的关怀温暖及时送到老同志的心坎上。

四、推进文化养老,创建“满意家园”,强化阵地建设

    围绕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搭建展示健康快乐和谐舞台。他根据老同志个人的爱好,成立了书画、摄影、音乐、棋牌、腰鼓等12个兴趣分会(会员近300人)。围绕庆祝建国65周年、抗战胜利70周年和“七一”、国庆等重大节日,组织开展“老干部书画、摄影展”、“趣味游园会”等系列活动;组织颂祖国红歌会、组织老同志创作书画、摄影等作品,热情讴歌党、讴歌伟大的祖国。通过寓教于乐活动,既展示了老同志的艺术才华,又提升了高尚风格情操。每年用近万元的经费订阅几十种杂志报刊供老党员、老同志学习,每年接待参加活动的老同志近30000人次。老干部(老年)活动中心已成为广大老同志休闲娱乐、强身健体、陶冶情操的精神“家园”。

    开展具有农科院特色的文体活动,吸引调动广大老同志参与的热情。本着“老干部工作无小事”的原则,主动从小处着眼、点滴做起,处处体现为老服务和文化养老的内涵和要求;如在活动中心设立“心语室”,在活动中心展出老干部书画摄影作品,张贴敬老文明用语等,在服务内容上体现文化养老的同时,营造出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深受老同志欢迎;每年组织500多人次离退休干部职工参加各级老年大学、老年电视大学的学习,满足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同志深有感触地说:“作为农科院的老同志,真是我们晚年生活的福分。”

五、强化学习,提升素质,争创佳绩

    离退办工作人员虽仅有4人,但他是一个团结求实、勤奋高效的群体,他十分注重抓好自身建设。五年来,认真组织开展了“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争创一流服务、一流工作业绩”为主要内容的系列教育活动,服务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坚持学习制度,创新服务举措。强化政策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提升服务能力,人人争做老干部工作的“行家里手”;他本着“主动沟通、主动服务”的理念,以老同志满意为工作目标,对前来活动的老干部嘘寒问暖,利用与老干部日常接触多的机会,了解和掌握老同志心理特点与精神文化需求,定期召开全体工作人员会议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供精细化服务,较好地满足了老同志在精神文化生活上的新期盼。

    实施工作人员“业务培训与学历提升工程”。他带领全室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到省委党校在职学习;积极组织工作人员参加老干部工作业务培训;组织开展党的知识、老干部工作知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知识竞赛活动;使全室人员与时俱进,在素质修养、服务能力、知识学历等多方面得到了不断提升。

    弘扬“安专迷”精神。在老干部工作岗位上已经有十个年头的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恪尽职守、甘于奉献,任劳任怨、默默无闻地为老同志服务着、忙碌着……他说过:老同志的满意是自己最大的快乐。

    老干部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他将用更加细致的工作去描绘“夕阳无限好”的壮丽画卷,用更加真诚的服务去谱写“晚霞更绚丽”的美好乐章。

-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