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山市凯能集团有限公司党委的100多名党员来说,星期四是一周当中重要的日子,因为这天下午各党支部都会开展“每周一学”的活动,党员轮流担任学习“主持人”,和同事们分享对党章党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理解和体会。“以前是被动学,现在是主动学。党员的带头意识增强了,工作也更有劲头。”凯能本部党支部的梁粤珩说。 这样的学习场景,如今在广东省“两新”组织中很常见。自4月底广东省启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以来,各地“两新”组织从实际出发创新开展学习教育,做到党员学习全覆盖,党员对“两学”学深、学透、学懂,不断增强自身党性修养,在各自的岗位上成为引领发展的排头兵。 抓“关键少数” 党组织书记率先学 5月5日,广东省非公党委举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骨干培训班,将学习教育工作任务落实到13个直属党组织,对26名党组织书记和组织委员开展学习教育业务培训。6月20日至26日广东省民政厅在江西干部学院举办社会组织“弘扬井冈山精神,践行‘两学一做’”党组织负责人培训班,9月26日至29日广东省民政厅又举办了全省社会组织党组织负责人培训示范班,学员们普遍反映,讲课内容充实、深入浅出,深受启发。 在“两学一做”教育中,广东抓住了“两新”组织党组织书记这个重点,采用集中轮训、专题培训等方式,推动党组织书记率先学、深入学,并通过书记示范带动普通党员。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中山市委组织部创建了中山市“两新”组织党员培训学院,通过与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合作,打造全市“两新”组织党员教育培训主阵地,并将全市“两新”组织党员教育基地设为“两新学院”的分教点。中山市“两新”组织党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两新学院”充分利用高职院校的理论教学和“两新”组织现场教学两种资源,共同组建了“红领导师”团队。 办法多 党员爱上视频直播“学习” 佛山市柏克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年轻人聚集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每月的例会上,除了例行事务,企业的每一个党员都要做PPT报告,分享自己的专业技能、学习心得、时政见解等。 “两新”组织普遍规模较小、分布较散、党建阵地。如何确保每一位党员的学习教育?这是摆在各级“两新”组织面前的一道考题。 广东顶固集创家居股份有限公司党总支和各支部的组织生活会和学习会,以视频会议的形式召开。此外,还有越来越多的“两新”组织选择了借助QQ群、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载体开展“两学一做”。例如,党员约占员工总人数17%的非公有制企业广州立白集团党支部,创造性地开展了“研讨式、情景式、体验式、联动式”的“四式”党课。 当先锋 优秀党员企业当宝用 “关键岗位有党员,技术攻关有党员,销售攀高有党员,困难面前有党员”,在立白集团,业已形成了这样一种党建模式,党员是大家心中优秀的代名词。 能否为企业发展服务,是非公领域“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效最直接的体现。梅州市丰顺县泰昌电声元件有限公司从一个小作坊发展为营业收入超6亿元的企业,用公司党支部书记谢文胜的话说,这离不开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关键岗位由党员挑担子,关键技术由党员攻关”。 一线锻炼党员,一线检验党员,党员的先进性在一线体现。通过党员先锋岗等载体,非公经济组织把党组织活动融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广大党员成为企业发展的推动者。在云浮,广东惠云钛业股份有限公司10多名党员骨干组成重大技术攻关小组,连续作战20多天攻克了技术难题,为企业每年节省检修费用100万元,并让外国技术输出方出资回购技术。在中山,全市共有两新党组织3700多个,党员2万多名,创造了全市85%的就业和90%规上工业产值和税收。 增强活力 有助增强党组织凝聚力 松山湖(生态园)是东莞市开发较早、较大的园区,非公企业党组织和党员分别占到全园区党组织和党员总数的56%和63%。为做好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松山湖阳光雨党员服务中心积极创新一体化运作的党群共用载体,实现党员活动室、远程教育学习室、“妇女之家”等共享共建,形成一室多用、设施共有、资源共享服务一体的格局。 2009年入职泰昌公司的何炳烈、汪庆莲夫妇俩,如今免费住进了公司提供的“夫妻房”。为了帮助家庭困难员工,该公司党支部牵头成立公司“团结互助基金会”,通过每名员工每月出资1元、公司每月下拨2000元筹集基金,对有困难的职工给予扶助。“这些举措有利于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扩大党组织在职工群众中的影响力。”谢文胜说。 广东顶固集创家居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新达深有同感。从2009年开始,公司党支部开展了“手拉手”爱心助学活动,每年在全国捐建1所希望小学,并组织党员、中高层管理人员与困难学生实行“一对一”帮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