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浙江】温州鹿城深入开展“四就近”工作 提升老干部工作服务水平

2016-12-16 11:09| 发布者: 家网编辑15| 查看: 609| 评论: 0|原作者: 蔡惠婉|来自: 中共浙江省委老干部局网站

摘要: 近年来,浙江温州鹿城区委老干部局深入贯彻实施《关于利用社区资源做好离退休干部服务工作的意见》,以人为本,增强服务,扎实开展离退休干部“四就近”服务工作,拓展老干部服务空间,助推老干部服务上质量上水平。 ...

近年来,浙江温州鹿城区委老干部局深入贯彻实施《关于利用社区资源做好离退休干部服务工作的意见》,以人为本,增强服务,扎实开展离退休干部“四就近”服务工作,拓展老干部服务空间,助推老干部服务上质量上水平。

一是社区“四就近”服务资源逐渐成熟。目前,鹿城区为温州市的中心城区,城市社区发育成熟、配套齐全,城区范围内辖12个街道,66个城市社区,“幸福社区”创建率达到82%。近几年,共创建成功2个省级“四就近”示范社区,26个市级“四就近”示范社区,69个文化礼堂,17个老年大学社区教学点,居家养老实现了社区全覆盖,做好老干部“四就近”服务的社区资源十分丰富。

(一)领导重视,经费保障。2012年成立了区“四就近”工作领导小组,深入基层走访调研,全面了解掌握情况,协调民政、卫生、社保、财政、教育等部门职责,形成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2013年起,争取到“四就近”工作专项经费每年10万元,其中一部分下拨给各社区,另一部分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用于社区各项居家养老设施建设。要求各社区认真落实“四个纳入”的工作标准:即把“四就近”服务工作纳入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总体安排;纳入老干部单位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社区日常服务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范畴。

(二)典型示范,全面推广。在工作推广之初,老干部局通过召开现场会、座谈会、推进会等形式,在松台、五马、南汇、滨江等条件成熟的街道各树立一个示范点,充分发挥示范和辐射效应。近几年通过组织工作经验交流、上门检查督导等举措,确保“四就近”工作全面推进。目前,各社区结合“文化礼堂”和“居家养老服务点”等已有资源,普遍建立了爱心餐厅、保健室、学习室、阅读室、活动室、娱乐室等适合老干部学习、活动、休闲的场所。

(三)多方整合,创新载体。依托党建载体,建立离退休干部临时党小组,组织离退休干部党员就近读书、阅文、过组织生活,参与社区活动。依托大网格载体,将各类老干部服务资源统一整合到大网格,每个街镇落实一名老干部专管员,每周到辖区大网格为老干部诉求事项开展上门代办服务。依托共建联谊载体,各社区和辖区企事业单位及志愿团队开展“联姻”活动,为老干部们定期上门提供精神慰藉、心理咨询、日间照料等服务。

二是社区“四就近”服务格局逐步清晰。截止2016730日,鹿城区共有离休干部100多名,平均年龄在87岁,普遍进入“双高期”,活动半径缩小,生活自理能力变差。通过“四就近”工作的推广和落实,很好解决了“双高期”内老干部工作面临的各项难题。

(一)实现就近学习经常化。各社区利用现有的室内外教学资源,如老年大学社区教学点、社区党校、老干部活动中心,迎合老干部政治荣誉感强、政治敏锐性高等特点,组织开展富有特色的主题教育、创先争优等实践活动。对独居、“空巢”、行动不便的老干部深入开展“教帮学”、“送学上门”等服务,让老同志始终保持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

(二)实现就近活动多样化。各社区组建了老干部合唱团、表演队、门球队、太极拳队、戏曲队、舞蹈队、健身队等文体队伍,经常组织开展适合老干部特点,有益于身心的文化、艺术、科普、娱乐、体育、健身等活动。

(三)实现就近得到关心照顾常态化。各社区普遍落实“五个一”制度:发放一张“社区联系卡”、第一时间走访慰问、建立一份医疗健康档案、安排“一帮一”结对服务、签约一批服务网点。采取集中服务和上门服务、无偿服务和有偿服务相结合等形式,利用“一键通”电信服务系统,提供日托、就餐、洗衣、医疗、保健、休闲、娱乐等服务,让老干部足不出户就能得到日常照顾。

(四)实现就近发挥作用自觉化。充分发挥老干部的政治、经验、智力、亲情、威望和群众基础等优势,全区推行社团规范化管理,各社区普遍建立了20多支老干部志愿社团队伍,在社区党建、平安建设、爱心助困、时事宣讲等方面发挥着正能量作用,让老干部们了解社会、融入社会、服务社会。

三是各社区敢于创新,特色做法有亮点。

(一)“离、退分离”管理形式。桂柑社区作为居家养老创建示范社区,从内容、对象、方式等方面创新管理模式,实行“离、退分离”管理,离休干部一人一本,装订成册,实行细致化管理;退休干部活动为主,整理成册,实行整体化管理,让管理更有针对性,更具实效性。针对离休干部特殊的政治身份,建立楼(幢)长结对服务小组,每周上门看望。

(二)利用网格实行代办制度。在生活照料、家政服务、法律维权等方面,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志愿服务资源,利用网格化管理方式,实现老干部需求待办服务,打造出“10分钟银龄关爱服务圈”。如青园社区积极动员辖区单位和社会力量参与老干部服务工作,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广覆盖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建立“社工自助”、“银发互助”“企业援助”的长效机制。

(三)开设爱心餐厅服务高龄老人。松台街道桂柑、菱藕、水心、庆年坊社区,藤桥镇大潭社区,滨江街道青园社区等都开设了“爱心餐厅”。爱心餐厅以每月200-350元的低价标准,向70岁以上的社区老人常年供应“一日三餐”,餐厅运作不足经费全部由社会爱心人士捐助。目前,全区约有20%的离退休老干部和30%的社区老年人,一日三餐基本在爱心餐厅解决。

(四)社区银色社团呈现“百老争鸣”的局面。发挥老干部社团的带动和凝聚作用,以社区为单位,根据老干部的特色特长,组建以宣教、文体、卫生、志愿者等为重点的老干部社团,每个社团由社团成员推举威信高、身体健康、能力强、乐于奉献的老干部担任负责人。推行社团规范化管理和联络员制度,由区老干部活动中心指导建立健全工作职责和制度,制订社团章程;由社区老干部社团联络员,专门负责社团管理指导工作,通过走访了解,实现上传下达。现在,只要社区开展活动,老干部社团都会冲在前头,发挥组织和带头作用。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