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医院都推出了自助挂号系统,通过微信、APP、自助挂号机、网站等都可以提前预约挂号。这样减少了患者排队等候挂号的时间,也有利于打击号贩子。但是,这对一些老年人却造成了困扰。比如,“家”人李女士就表示,自己不会用微信,儿女又不在身边,不好意思次次麻烦别人帮忙,只能到医院排队,有时有些专家号早就被用网络挂号的人“抢”走了。 对此,有网友表示,各医院应照顾老年人群体,增设专门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窗口,并安排专人引导他们进行自助机挂当日号、预约挂号等。还有网友表示,有些老年人由于有慢性病或康复治疗需要经常挂号,应该采取措施减少他们频繁挂号的苦恼,比如通过电话预约、诊后预约等方式,提供更贴心的服务。 另外,也有网友认为,预约挂号、自助挂号能为患者提供极大的方便,尤其是通过微信、网站等预约挂号,可以让患者提前几天在家里就能把号挂上,老年人应该接受并主动学习这些新型方式,以享受其带来的便利。 各位“家”人,您怎么看微信、APP等新型挂号方式?您会使用提前网上预约还是到窗口排队挂号?您觉得医院应该如何关爱不懂网的老年人? 观点摘录: 快乐驿站: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预约挂号,这是一种进步,尽管对有的老年人还不适应,但总归利大于弊。老人自己做不到的,可以请身边的年轻人代替做。在社会老龄化越来越突出的今天,医院也该不断完善制度,采取更有利于老年人就医的多种渠道。比如,设立老年人专们挂号窗口、老年人专们服务机构和人员等。 笠翁立仁:传统的就医得拖着病体跑到医院,排长队,好不容易拿到号码,又得各种排队,就诊,拿药,就这,一天两天你都完成不了。而通过微信、APP这种在线平台,即使不是就医,你想要去体检,你可以轻松挂号,到了时间再去医院即可。节省了时间,同时也缓解了医院的压力,医院的大堂里就不会像春运那样拥挤不堪了,也减少了意外事故的发生率。 玛丽:对一些有慢性病的老人,医院应该设立关爱机制,统计人数,记录在册,然后专门对他们进行一些特殊的照顾。社区也要在各方面跟进。比如辅导老年人学习怎样预约挂号,预约查体等等。
jfwu_usa:不可否认老年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差,再加上耳聋眼花反应慢记性差,对些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明显不如年轻人。老年人又是看病的主力军,因而医院有必要针对老人群体的特点,展开个有效的服务,理解他们的需求,不能一味指责老人不接受新事物。 |
玛丽: 对一些有慢性病的老人,医院应该设立关爱机制,统计人数,记录在册,然后专门对他们进行一些特殊的照顾。 社区也要在各方面跟进。比如辅导老年人学习怎样预约挂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