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少了、考试少了,可还是累 □ 贺林平 赵婀娜
日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研究报告》显示,“00后”在校时间和做家庭作业时间均超过“90后”,学习负担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加重,睡眠不足现象也更严重。 孩子减负、家长增负, 负担从课内转向课外 最近,广州一位三年级小学生的妈妈在网上发的一篇吐槽帖火了。 “现在的学校教育是在逼着其中一个家长辞职回家!”这位妈妈在帖子里提到了两件事。一件是学校组织孩子们去海洋馆,回来之后让每人画一幅“海底世界”。她的女儿花了一整晚作画,没想到第二天放学回家却撅起了嘴:“你为什么不帮我?好多同学的作业就是爸爸妈妈给画的,有的同学是爸爸妈妈在网上找到图片然后打印出来的,都特别漂亮。”一问才知道,这些同学的作业都被贴到了墙上,女儿的画却被还了回来。 第二件是本学期开学初,老师让每个同学都交一份记录假期生活的“小报”。老师要求,把孩子假期里的活动做成PPT(演示文稿),三年级的孩子无法完成,作为PPT菜鸟的她用了一下午的时间做出了3个PPT。第二天女儿告诉她,她做的PPT连同另外两个家长做的一起作为他们班优秀寒假作业交到了学校。 听到这个消息,这位妈妈“脑袋‘轰’的一下”!两件事一对比,她感觉到这已经不是学校布置的作业过繁过难,而是逼得家长深度介入甚至亲自操刀的问题。她无比困惑,“我一直觉得教育的原则首先是教会孩子做一个诚实、正直的人,教育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帖子发出后引来许多共鸣。很多家长都觉得,许多任务与其说是布置给孩子的,不如说是布置给家长的,需要家长的全力投入甚至是越俎代庖。 课内减压、课外加压, “双职工”家庭焦虑感十足 在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由孩子教育问题引发的焦虑感十分常见,这样的焦虑感在一些“双职工”家庭表现得更加明显。 “孩子放学时间早,我们也不能每天请假早退。所以只能把他送去托管班,如果托管班结束了我们还没下班,只能拜托朋友或其他孩子的家长先把他接走,我下了班再去接。”石女士所说的托管班一个月800元,仅负责接孩子放学,并无课业辅导。而原先在北京市某事业单位工作的李女士,则干脆换了工作,选择了离孩子学校步行10分钟的一家公司。 陆女士的女儿在天津市一所区重点小学就读,从小学二年级开始,老师就在微信群里定期公布检测的成绩,虽然没有明确提出什么要求,但一看到自己的孩子有时会落后几分,压力自然就来了。“有次在群里被老师点名,提醒我‘要多管管孩子’。这些都让我焦虑,总觉得得为孩子多做点什么。”于是,课内不行课外补、学校知识提前学、兴趣特长也不能落下…… 政策频出、焦虑难消, 减负令不是万能灵药 事实上,教育部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都曾先后出台多项政策,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尽管政策频出,孩子的负担和家长的焦虑却始终没有得到缓解。 相关专家表示,从目前的政策力度看,行政力量已经很大,单纯依靠政策来有效降低学生负担并不现实。在高速发展、充满竞争的社会环境下,家长的焦虑并不奇怪,适度的负担也可以接受,但需要更加理性地看待学业负担与竞争压力。■ (据《人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