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省莒南县大店镇医院向东约2公里的山坡上,有一片孤零零的房子特别扎眼。房子和鲁南地区的民居不大一样,它们被刷成了明黄、桔黄等鲜艳的颜色,房子的建筑风格也挺奇怪,它们不像一般民居一样吊顶然后用瓦铺顶,而是有着像火车车厢一样的平顶。房子的门框、小道等地方还用当地的石头和木头装饰出了浓重的印第安风格。但凡从房子旁边经过的人,都会驻足看几眼,但鲜有人知道里面住着一位60岁的美国老人,和他27个患有脑瘫的中国孩子。 前不久,《家》刊记者带着《家》刊捐赠的两辆轮椅走近了这位美国老人以及他创办的脑瘫儿助养院——觅播非舍之家。了解了一位美国老人带给我们的感人故事。 一个决定改变了他的晚年 这位美国老人名叫史蒂夫,今年60岁。史蒂夫的专业是钢琴制造师,在美国旧金山,史蒂夫拥有自己的钢琴行和很不错的物质生活。几年前,史蒂夫到中国来搞讲座,认识了现在的妻子王馨伟。当时,王馨伟是他中国之行的翻译。短暂的相处让史蒂夫和王馨伟互生好感,不久二人结为夫妻。婚后王馨伟随史蒂夫回到美国生活。 如果故事到此结束,那就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异国恋故事了,可对于史蒂夫来说,故事才刚刚开始。史蒂夫没有想到,自己的妻子使他在即将进入晚年时开始了一种全然不同的生活。 史蒂夫的妻子王馨伟是一个善良而又特别的女人。从她刚踏入社会开始,她就从事着和儿童福利有关的工作。跟史蒂夫在美国生活了四年后,她坐不住了,她觉得她的生命被大大地浪费了,在中国,那些她曾护理过的孩子一次次地出现在她的梦中,他们需要她。她跟丈夫史蒂夫谈了自己的想法:回国继续儿童福利事业。史蒂夫不是一个冲动的人,他在做任何事情前都会充分考虑到这件事情也许会带来的各种后果,包括妻子的这个想法。到中国做儿童福利事业是一件好事,但随之而来的是,美国的生意会没人打理;儿童福利事业作为公益事业需要资金,那么来源在哪?到了中国不懂汉语,不习惯中国的饮食怎么生活?但史蒂夫同样是个善良的人,当妻子用事例告诉他说中国的弱势残疾儿童多么需要救助时,他决定随妻子“落户”中国。 其实,史蒂夫和王馨伟还在美国生活的时候,就已经收养了3个残疾孩子了,一个女孩患有双腭裂;两个男孩患有脊膜膨出,男孩子的小便需要从肚脐插导尿管导尿,大便需要用手去掏。史蒂夫从来都觉得照顾这些孩子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即使会有些脏有些累,但史蒂夫还是没有想到,当他决定把儿童福利作为一项事业来做的时候,他要付出的不仅仅是爱心还有执着和勇气。 原来,最初史蒂夫把助养院安在了河北的燕郊,一开始,钱是大问题,史蒂夫把自己的积蓄都拿了出来,建房子、买家具、给孩子看病……后来社会资助多了些,史蒂夫才缓了口气,可没多久,新的问题又来了,助养院所在的地方要修高铁,助养院要拆迁。拆迁费少是小问题,大问题是拆了以后,助养院这么多孩子怎么办?到哪里再去建房子?那段时间,史蒂夫愁得头发都白了,柳暗花明的是,有个朋友在莒南买了片荒山,朋友说,要不你就在这片荒山上建处房子吧。史蒂夫高兴地答应了。在他看来,只要有爱,荒山也是绿洲。 因为钱少,史蒂夫决定设计和施工都由自己来干。虽然非常累,但史蒂夫每天都活在兴奋中,他决心在不起眼的荒山上给孩子们建一座最美丽的“城堡”。 每个孩子都是天使,我就是天使的守护神 穿着中国黑面紧口布鞋、又瘦又高的史蒂夫,究竟是个怎样的人?我们从觅播非舍之家工作人员的只言片语里寻找着答案。 “史蒂夫是个快乐的人,他见着每个人都会展开他的笑容,我们不会说英语,但一看见他的笑就全身舒坦。别看他的专业是做钢琴的,可他什么都懂,我们这里的人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会大喊‘史蒂夫’,他都能给解决了。” “史蒂夫太累了,这些房子都是他一人设计,一人去买材料,一人监工的,他干的活比工人还要多,毕竟年纪大了,他干一会儿就得捶捶腰,有时候累坏了,干脆就四仰八叉地躺泥地里去了。” “史蒂夫很不容易,首先他不懂汉语,在这儿,他只能和妻子说说话;其次他饮食不习惯,他经常抱着肚子说:I’m hugry(我饿),看以前史蒂夫的照片,他是个胖乎乎的人,现在瘦得和张纸似的了。” “史蒂夫挺独断的,很多事情必须要听他的,比如说,他要求厨房只能给孩子们做牛肉,不能吃猪肉,他觉得牛肉健康,我们要是想吃猪肉了,还得给他请示。而且他对我们的工作要求特别高。对孩子要有笑容有耐心不能嚷嚷更不能打骂,虽然这些孩子全都大小便失禁,但孩子必须要时时刻刻干干净净的,一天要换一身衣服、换5、6块尿不湿,冬天一周最少洗一次澡。” “史蒂夫对孩子那是真好,只要有时间,他就得抱这些孩子亲这些孩子,他个子高,不大会蹲,一般都是跪在地上给孩子们一起做游戏。去年冬天,我们有一个脑瘫的孩子夜里突然哮喘发作,被一口痰噎着了,夜里查房的阿姨赶紧把史蒂夫找来,史蒂夫把孩子倒过来拍打也不管用,打120,120说天冷路滑不能过来,史蒂夫急了,抱起孩子就走,大黑的天,15公里的路,他只开了6分钟就到了医院,可孩子还是走了,史蒂夫揪着自己的头发哭了……史蒂夫常说,每个孩子都是天使,他就是这些天使的守护神” 乐观、率真、能吃苦这是觅播非舍工作人员对史蒂夫的总结。而通过和觅播非舍的孩子仅仅几个小时相处,我们感受到的是史蒂夫的“大爱”。 我们大都能够做到基本的善良,比如尊老爱幼,比如国家、人民遇到危难时捐款捐物,但我们少有人能做到几年如一日地照顾和自己没有任何关系的脑瘫孩子;更做不到放弃自己优越的物质生活到异国他乡的农村过着俭朴操劳的生活。但史蒂夫觉得,这些脑瘫孩子给予他的比他给予这些孩子的要多得多,那是精神上的一种富足。 当我们问到,要把这些孩子养到多大时,觅播非舍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能活多大养多大。我们不知道觅播非舍的孩子明天会怎样,也不知道史蒂夫还会不会再遇到诸如拆迁这样的变故,我们只是在回到城里看到高楼大厦熙攘的人群,看到那些趴在妈妈怀里的正常孩子时,开始无比想念荒山上的那片建筑,那些有着灿烂笑容的天使,还有那个60岁的史蒂夫。 她叫李思谦, 脑瘫患儿还患有自闭症,她是被父母遗弃一周后接过来的,她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孩子,但是无论外面多么热闹好像都和她没什么关系 ,她始终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她叫玲玉,脑瘫患儿,今年有七八岁了,因为肌张力说话有些费劲,但她非常爱笑。当你夸她漂亮的时候,她会变得非常腼腆。 助养院里只有两个孩子可以凑活着自己吃饭,其他的都得靠这么一口一口地喂,因为脑瘫儿的肌张力都很大,所以喂饭是一件挺困难的事情,孩子也饿也想吃,可往往饭刚到嘴里就被舌头顶了出来。
助养院女孩子的卧室,保持孩子和孩子所处环境的干净整洁是史蒂夫的要求,所以,每个孩子的床铺都非常得干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