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寻长征前夕毛泽东主席旧居何屋 文图 / 本刊记者 劲 松 1934年9月中旬,毛泽东主席从瑞金云石山来到赣南于都,在于都城何屋住了30多天,当时赣南省苏维埃政府也驻在这里。 毛泽东主席在于都期间,亲自作社会调查,深入农村访贫问苦,召开了贫苦工农座谈会和区乡村干部座谈会。同时,还出席了于都县红军家属代表会、赣南省裁判部干部会和省、县、区三级干部大会。检查了赣南省各级苏维埃政府的工作,并深入发动群众,积极支援革命战争,为红军战略转移做好准备。 1934年10月18日傍晚,毛泽东主席随中央机关从于都县东门渡过于都河,迈开了红军长征第一步。 回忆毛泽东主席在于都何屋的身体状况时,吴吉清在记述《在毛主席身边的日子里》一书里,有这样一段 讲述: …… “傅院长,您劝劝主席,请他休息几天吧!”不料傅院长却无可奈何地说:“我劝过了,没有用。主席说:‘休息 做不到的,局势很紧张!’” “局势很紧张。”我心里重复着这句话。可是又很快反问自己:“主席大病初愈就开始工作,能行吗?” 看着黄祖炎同志和陈昌奉、钟福昌他们,虽然也都替主席的身体担心,但也没说什么。好像他们都知道,在这样严峻的情况下,主席连医生的话都不顾及了,还有谁能劝得动主席去休息呢?因此,我们都在心里对自己说着这样一句话:“主席肩上的担子是多么重啊。”好在傅院长打消了我们的这些思虑,他从这些天起,在这里又住了6 天时间,直到保证主席不再会重患这种病的时候,他才匆忙向梅坑去了。可是他一走,主席就吩咐我们进行严格的轻装,准备出发去打仗。 当时,我们真是谁也不知道,这就是做着长征的准备工作。 1934年10月18日,是中国革命历史上永远难忘的一天,就是这一天,我们踏上了震撼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步。虽然当时,我们并不叫它长征,也不知道走这么遥远的路程到陕北。 那是在黄昏的时候,主席带领我们,阔步走出了于都城的北门,沿着一条奔腾咆哮的河水,向西挺进。主席和我们一样,他身上没有穿大衣,只穿了一套灰布军装,戴着一顶八角红军帽,他虽然大病初愈,身体还很虚弱,但他每走一步,都是那样矫健、稳实。尽管10月的冷风,一阵阵地迎面扑来,还是无法荡去主席清清楚楚落下的那一路脚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