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登录注册老干部之家

战场上的经历是我一辈子的财富

2016-10-27 15:44| 发布者: 莱芜市委老干部局| 查看: 1161| 评论: 0

摘要: 10月25日,记者来到农高区方下镇刘家庙村,见到了老兵刘庆三老人。1928年出生的他已经88岁,但是老人身体依然很硬朗,他给记者回忆起了自己在战场上的故事。刘庆三老人年轻时在部队的炮兵团服役,1948年开始,先后参 ...
     10月25日,记者来到农高区方下镇刘家庙村,见到了老兵刘庆三老人。1928年出生的他已经88岁,但是老人身体依然很硬朗,他给记者回忆起了自己在战场上的故事。刘庆三老人年轻时在部队的炮兵团服役,1948年开始,先后参加了开封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志愿军参加了抗美援朝。1955年接受组织安排回到老家刘家庙村务农。

  17岁参军,成为一名真正的战士
   刘庆三家里弟兄5个,他是家里最小的,他的4个哥哥年轻的时候都早早地投身了革命,正因为如此,刘庆三小的时候吃了不少苦。“记得我9岁那年,汉奸、鬼子到家里抓人,想利用我们来抓我的几个哥哥。我跟着父母跑出来后,鬼子就把我们家一把火烧了,为了不让鬼子抓到,我就跟着父母逃亡,到处东躲西藏。”
   1945年1月,17岁的刘庆三到沂南地区投奔自己的四哥,到那里后,他提出想当兵入伍,四哥非常支持,就这样,刘庆三成为了一名战士,被分到了山东军区后勤部鲁中军区被服厂。解放战争爆发后,他又被调到了八纵山炮团二营6连,开赴前线参加战斗。“第一次参加战斗是打开封,战斗打得很激烈,我们一个连队3门炮,都是七五口径的山炮,一枚炮弹18斤,那时候都不知道一天搬多少枚炮弹。刚开始从后方运,后来在火车站缴获了一火车的武器弹药,其中一车皮的炮弹,我们炮兵就直接搬下来用上了,后来剩下一部分运回到了后方。当时把敌人能炸的工事全用炮给炸了,尤其是敌人一个蘑菇顶似的碉堡,给我们造成很大伤亡,我们炮兵连3个人推着炮上去就给炸掉了。”
  集结号响,就要准备前进
   战场上战斗激烈,战场下行军艰苦,刘庆三仍然记得在1948年夏天的那次急行军时候的事情。那是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之后,接到命令部队要迅速转移,突破敌人的封锁线,转移到敌人后方,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胜利,刘庆三和他的战友们在接到命令后,迅速行动起来。“那时候天热,我们一路跑步前进,带的水都喝完了,又渴又热。记得天刚亮,部队行进了一晚上后,准备开饭,炊事班给每个人发了点面,让自己想办法,有的人就支起锅煮疙瘩汤,手巧的和面切成面条,我寻思半天,做锅贴,跟其他3个战友把面一凑合,面和好后,蘸蘸水往锅上一贴,就开始烤,我们还取了个名字叫‘鳖盖’。结果还没熟的时候,紧急集合的号声响了,我们几个人一收拾,揣着就上路了。那些做面条、煮疙瘩汤的都没捞着吃,我们几个人自己留了点,剩下的都分给其他战友了。记得当时谁都没顾得上吃一口,时间就是胜利,听到集结号,就要铆足了劲地向前冲。”刘庆三老人说道。
  桥面被烧,父老乡亲拆门板铺桥
   在战场上能够打胜仗,离不开群众支持,在一次追击战中,刘庆三就亲身体会到了老百姓的支持。刘庆三的部队奉命追击一支南撤的国民党军队,一直追到临沂南的大运河边上。“当时国民党军队一看我们追得紧,也不管后面的国民党军队过没过去,就把运河上唯一一座铁桥的桥面倒上汽油给烧了。我们边追边打,打到河边上时,桥只剩下了铁骨架,过不了河就贻误了战机。”
   部队首长马上派人与附近村的村民联系,寻求帮助。村民们在得知情况后二话没说,全村发动起来,家家户户把自家门口的门板拆了下来。不一会儿的工夫,老百姓就扛着门板到了桥头,桥很快就被铺好了,部队顺利过河并追上了敌人,把敌人包围在了一个村里,经过激烈的战斗,最终将敌人全部歼灭。“那次记得很清楚,走在桥上看着脚下的门板,心里真是说不出的感动,那时就想,为了乡亲们也要使劲追,把敌人全部消灭掉。”刘庆三回忆说。
  万炮齐发,保障先头部队顺利渡江
   1949年4月,刘庆三跟随部队来到了扬州,准备参加渡江战役。作为炮兵,他们的任务就是把炮架在江边,集中火力摧毁长江对岸敌人的防线,保障渡江部队顺利过江。“当时根本不记得有多少门炮了,反正两边望去都是看不到头,那阵势真壮观!作为一名炮兵,心里还是很激动和骄傲的,想到就要过江了,每个人都很兴奋。”在接到命令后,万炮齐发,刘庆三和战友们看到对岸火光连成了片,到底打了多少枚炮弹,他也记不清了。“凌晨3点左右开始打,持续了四五个小时。天亮后,我们炮兵才过江,当时真激动,心里就在想,我们的胜利就在眼前了。”
   在渡过长江后,刘庆三所在的部队接到命令直奔上海,在解放上海后,他们在上海负责维持秩序,也是那个时候他们的部队由八纵更名为了二十六军,刘庆三被调往了军械科,负责管理军械。
  年轻时的刘庆三
  现在的刘庆三
  抗美援朝,运送装备赴朝作战
   1950年国庆节后,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刘庆三作为军械科,主要负责调运武器装备到朝鲜战场。“那时候的很多大型装备都是通过火车运进朝鲜,在通往朝鲜的铁路线上不知道来回奔波了多少趟。当时美军的侦察飞机飞来飞去,朝鲜那边还有很多的间谍活动,一旦被发现就很危险,白天不敢走,都是晚上行动,其中一次被敌人发现了,我们损失挺大的。”
   1951年春天,刘庆三接到命令,要从沈阳领炮从东线运到朝鲜,火车上装了一车皮的迫击炮,其它车厢就是一些上前线的战士。火车进入朝鲜后刚停下不久,就被敌人的飞机侦察到了,“飞机俯冲下来,机关枪对着火车疯狂扫射,车皮被打成了筛子,其中一节还被打中起火,幸亏车上没有炮弹,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由于车上的人员疏散及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脱下军装,他成为一个普通农民
   1955年,刘庆三复员回到了老家刘家庙村,脱下军装扛起锄头,成为了一个农民。但是对于刘庆三来说,参加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经历成为了他一辈子的财富。他把在战场上那种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带到了自己的生活中,虽然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他却始终以军人的作风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成为了村里的好榜样。
   刘庆三老人说:“战场上的经历是我一辈子的财富,我经常给孩子们讲以前战斗的故事。我是1945年入的党,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要听党的话,一切服从党的安排,一切以党的需要为重,什么时候都要起到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我是幸运的,从战场上回来了,每当想起以前战场上牺牲的战友,我觉得他们的鲜血没有白流。这些年看到我们社会的发展,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都要好好珍惜,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好、更强大。” (鲁中晨刊)

支持

反对
1

无所谓

点赞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最新评论

老干部之家

工作

动态
党支部

文件下载
意见直通车

老干部志愿者

博客

服务

旅游 文化

老年用品

全国老年期刊联盟

社团

摄影  诗词

书画

资源库 山东兵

视频

互动

活动 话题

论坛

老教育工作者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