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0月26日从市老龄委获悉:我市老年人空巢化、高龄化等特征日益突出。面对加速老龄化的新常态,我市始终把老龄事业发展作为头等重要的民生大事,目光聚焦到基层、力量凝聚到农村,加大投入,健全机制,完善政策,推进了城乡、区域之间老龄事业。不断丰富老年文化活动,真正实现老有所乐。 加强老年文体活动设施建设。全市建成市、区级老年活动中心2处,市级全民健身中心1处,门球场20个。所有镇(街道)均建立了老年人活动中心,865个村(居)建起了健身广场,占总数的80%以上。建成高标准文化大院127个、规范化电子阅览室21个、辐射型农家书屋130个,全市90%的村建成农村文化大院、农家书屋,为老年人提供了休闲娱乐好去处。 加强老年文化组织队伍建设。先后发起成立了市中老年人音乐舞蹈协会、市中老年摄影家协会、市中老年书画协会和市中老年戏曲协会,为推动基层老年文化活动开展搭建了平台。随着老年体育组织不断壮大,各区、镇(街道)及80%以上的村(居)都建立了老年体协组织,目前市级各类协会140余个,在组织、指导、服务老年人体育健身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丰富老年文化活动内容。定期组织老年人开展各类大型文体活动,近年来共组织开展孝德工程专场演出、老人节文艺汇演等各类大型文体活动50余次。开展文化下乡活动,积极组织文艺工作者送戏、送电影、送图书到农村,每年都到基层文化大院送戏下乡 200场以上。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每年在农村文化广场放映公益电影10000余场。 (鲁中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