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干群一家亲、党群心连心”的连心惠民工程在湖南湘潭市启动以来,湖南湘潭市委老干部局把精准扶贫作为老干部工作部门、队伍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的重要价值取向和“两学一做”的重要践行,作为转变作风的载体和标尺,推行“一二三四”举措,形成了“统一领导、专人负责、全员参与、集中帮扶、纵深推进”的精准扶贫工作格局。全局系统36名党员干部对口帮扶昭山示范区昭山镇红旗村的30户困难户,先后10多次集体走村入户调研,积极与镇村两级干部协调联系,帮助困难村民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精准扶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统一认识,拧成 “一股绳”。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和动力。全市精准扶贫工作启动之后,市委老干部局及时传达贯彻落实市委精准扶贫行动“五大工程”、“五大活动”的工作要求和市里有关会议、文件精神,切实加强领导,精心安排部署,真正做到全局“上下一条心”、“拧成一股绳”。通过局中心组学习、局务会议、局长办公会、全体干部职工大会、支部学习等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做到了逢会必讲扶贫,逢学必谈扶贫。成立了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主要领导亲自抓,班子成员人人抓,联户干部具体抓的工作机制和领导班子定期工作调度的例会制度;局主要领导和领导小组成员还时时提醒、督促、要求联户干部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切实认真履行好个人责任,并将连点扶贫工作纳入干部评先评优考核,在全局上下形成精准扶贫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氛围。 二、深入调研,做到“两确保”。摸清底数是实施精准扶贫和结对帮扶的重要前提。为切实了解村情民情,局帮扶活动领导小组多次深入对口帮扶的昭山镇红旗村,围绕村、组的生产、生活、建设情况及村民愿望、诉求开展调研,做到了 “两个确保”。一是勤走访,确保户户上门。局系统36名党员干部逐户上门走访了帮扶对象,访民情问民意,通过拉家常谈心的方式,面对面了解困难群众家庭困难情况,听取他们的诉求,并与贫困户一起分析致贫原因,理清脱贫思路,还要求所有联户干部均要撰写《民情日记》,确保联户的党员干部到户走访的全覆盖、经常化;二是常联系,确保举措精准。与镇村干部座谈和入户座谈、与贫困户每位家庭成员座谈等方式,了解困难家庭人口状况、劳动素质、收入结构,主要收入来源,脱贫发展的意愿、信心、决心等方面的情况,认真细致地掌握每家贫困户的情况,力求将扶助落实到真正困难的人身上。通过座谈、走访,我们根据困难群众困难原因将30户困难户按因病致贫、因事致贫、孤寡独居、精神障碍、养老问题、残疾等情况进行分类,强调摸清底数,吃透情况,确保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扶措施,引导其逐步脱贫。 三、因户施策,着力“三注重”。根据“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原则、精神,结合我局及联系点实际情况,坚持分类指导、因户施策,我们从立足结对帮扶、联系扶贫助学、落实有关政策、坚持送医下乡、改善乡风民风等五个方面开展帮扶,实现脱贫目标,突出了“三个注重”。一是注重 “把脉”,开“药方”。根据每户脱贫所需收入计划,结合贫困户致贫原因和家庭实际情况,科学设置适合特困户实施的项目,细化其成本和盈利预算,明确帮扶资金来源,重点推进短、平、快种养项目;对于按政策能够纳入低保、“五保”、大病救助、临时救助、希望工程等帮扶项目的,与有关部门对接,落实有关帮扶资金,确保贫困户“真脱贫,不返贫”;二是注重“对症”,见“疗效”。着重落实帮扶责任,要求参与结对帮扶的党员干部,切实做到结好对、扶好人,将结对帮扶的困难家庭当作自己的亲人,做到经常入户,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对于子女读书难的困难家庭,对因灾、因病、因残致贫的困难家庭,要求参与结对帮扶的党员干部竭尽全力解决一些具体生活困难。同时,充分发挥贫困群众主体作用、村支两委统筹协调作用、驻村干部指导督促作用,整合各方政策、资源,凝心聚力推进精准扶贫;三是注重 “造血”除“病根”。为尽力帮助贫困群众扶贫,在加大帮扶力度为其“输血”的基础上,我们更加注重增强其自身的造血功能。鼓励贫困群众发展种、养殖业,拓展村民致富途径,坚持发展项目的长短结合、种养结合,制订和细化特困家庭种植或养殖项目方案,加强与劳动部门、人才市场等部门和单位的联系,及时掌握有关政策,寻求相关项目,落实相关资金和责任。 四、有的放矢,强化“四给力”。我局始终坚持有的放矢、分类帮扶的原则,针对不同的困难情况和需求采取不同的帮扶办法,与困难居民之间架起一座座“连心桥”,开通了一部部干部同心的“直通车”,打造了一台台扶贫帮困的“助推器”,强化了“四给力”。一是政策宣传给力。深入宣讲党的十八大精神、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重点宣讲党和国家的相关惠农政策及扶贫政策、激发群众发展致富的信心与决心,力求让连户群众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达到熟悉、了解精准扶贫政策,用足用活精准扶贫政策;二是精神鼓励给力。贫困户之所以贫困,一个重要原因是,顾虑多、不自信、怕担风险,有的甚至还有等、靠、要、懒的依赖思想。首先,我们鼓励他们树立信心,耐心细致地帮助他们分析贫困原因,分析脱贫的优势、甩掉思想包袱。再次,帮助他们选好项目,寻找增收渠道、路子,帮他们想办法、找出路,因户制宜发展产业,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出贫困的境地;三是服务协调给力。从我们联户的情况看,大多数贫困户都是能力相对比较弱、主意少、门路窄。鉴于这种情况,联户党员干部积极主动介入当好服务员,联络员,尽力帮助他们做好协调、服务工作,及时掌握有关政策,寻求相关项目,提供政策、信息、培训、就业介绍等方面的帮助,真正为他们提供信息、接洽协调、排忧解难;四是帮扶举措给力。针对老弱病人多等问题,我们扶持建立健全了村级老年活动中心、文化广场等设施;依托市老年大学艺术团平台,组织演出队到联系点开展送文化送演出下乡活动;依托老年保健协会平台,邀请老年保健专家,不定期在联系点开展医疗保健知识讲座;依托市关心下一代爱心助学协会平台,帮助3名贫困家庭学生解决了3200元助学金;还帮助联户蜂农销售了300多斤蜂蜜,鼓励其扩大发展养殖业尽快脱贫;与此同时,积极开展节日慰问和高温送清凉慰问等活动,做到带着感情去结对,带着诚意去帮扶,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确保贫困村、贫困户精准脱贫,可持续、不返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