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老干部之家 首页 专题 本期话题 查看内容

“错时上学”是在为教育不均埋单?

2016-9-20 14:00| 发布者: 家网编辑高姗姗| 查看: 1480| 评论: 18

摘要: 据京华时报报道,天津的王先生称自家孩子所在名校小学因“超额招生”,提出让一、二年级学生错时前往其他校区上课:一年级上午上课,二年级下午上课,周末全天补课。“百年名校”却被家长曝光存在“超额招生”的嫌疑 ...

据京华时报报道,天津的王先生称自家孩子所在名校小学因“超额招生”,提出让一、二年级学生错时前往其他校区上课一年级上午上课,二年级下午上课,周末全天补课。“百年名校却被家长曝光存在“超额招生”的嫌疑,看似不可思议,实在情理之中。

有的网友认为,当前义务教育在城乡、区域、校际、群体之间仍存在不均衡问题,学校之间在办学条件、师资配备、教育质量、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差距显著“超大班额”现象有所显现。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能够挤进“名校”,让很多学校的入学压力激增,学校的承载能力远跟不上生源增长速度。所以,“错时上学”是过渡之举,是当下一种可以尝试的选择。

也有的网友认为,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趋之若鹜”,想方设法上名校、进重点,是疯狂也是无奈之举,一味依靠“错时上学”并非长久之道。“不患寡而患不均”,均衡教育资源,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上。如果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现状得不到缓解,未来面对入学窘境的学校将会越来越多。公平合理地配置公共教育资源,真正地实现教育事业均衡、持续、健康发展,急需更加有力的政策落地改革魄力。

亲爱的“家”人们,对于学校“超额招生”、孩子“错时上学”这件事,您怎么看?欢迎您跟帖互动。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海边夕阳 2016-10-26 05:39
当前教育生源不均的现象来源于教育资源不均,也在于家长的心理作用。我觉得在什么学校上学不重要,重要的是能遇到个好老师。人的一生在上学时能遇到个优秀的老师,这是他的幸运。作为家长要知道,名校也有不同层次的老师,普通学校也有优秀的老师。与其到名校上半日制,不如到普通学校安安稳稳地学习。俗话说:“人多没有好食,猪多没有好糠。”学生多了老师平时也辅导不过来,优秀的学生跟着跑,中偏下的学生落得快,名校的老师精力也是有限的。我们改变不了现状,我们要转变自己。我们希望国家教育政策均衡教育资源,我们也希望家长从实际出发顺其自然。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的!
引用 阳信县法院 2016-10-12 10:02
扎堆挤名校,父母很受累,资源不共享,孩子很受伤。
引用 土卫64 2016-10-8 14:25
教育均衡!?我们镇连国家规定的课程都明令停开,压缩,为什么?教师紧张,为什么紧张,三分之一吃空饷!双休日再加班,一线老师怎么受得了!
七绝.啃皇粮
戴过乌沙满面光,脱离岗位啃皇粮。
年轻力壮瞎胡逛,涣散军心士气伤。
引用 嘉峪关老干部dsl 2016-10-6 22:07
教育资源不均衡是择校的根源,而一味往名校挤则是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所致,学校超额招生是教育行政部门不作为的具体体现。
引用 情义2011 2016-9-26 20:43
连小学也搞什么“名校”、“超员”错时上学“,岂非咄咄怪事?请问”名校“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名学生来“?
引用 jfwu_usa 2016-9-25 18:24
教育资源的配置明摆着不均衡,学校的错时上课也是无奈之举,家长的需求是刚性的无可非议.口号的落实是需要时间的.家长是不愿意等的.因而错时上课也就可以理解了.
引用 zhouqm 2016-9-21 18:42
不是说好的要学生就近入学的吗?怎么又搞起“名校”来了?
引用 jiangfeng 2016-9-21 14:49
国家重视其教育资源搭配的问题,可以加大贫困边远山区教师的收入,鼓励优秀师资到贫困边远山区去执教。可以作为教师升级提干重用的依据。我同意您的看法。
引用 wsh1949 2016-9-21 10:26
名校也是无奈之举,过渡一下是可以的。
引用 黄土地 2016-9-21 09:15
感到震撼!
首先是教育的刚性政策哪去了?其次要问:教育布局调整、城市建设的科学规划以及学区化招生等究竟怎么了?
引用 文藻 2016-9-21 08:46
一个班70多个人,拥挤不堪......这样的环境能不影响学习,吗?
引用 蒲先和 2016-9-20 19:32
一、学校超额招生,责任在家长不在学校。如我区某小学,入学虽然要收费,可是还要“摇号”,摇上了才能花钱入学。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才是大班额的根本原因。
二、名校,也不全是“教育资源配置优越”造成的,学校领导的管理能力非常重要。这就像一任领导把一个好企业搞垮,另一任领导可能让企业起死回生一样。所以即使资源配置相同,几年之后,学校之间也会拉开差距。
我们区里,将城区及邻近的所有小学,划归了两处名校,成为两处名校的分校。这倒是种好办法。
引用 桃园愤青 2016-9-20 19:08
这些名校是怎么成了名校的?无非是指文化课的质量高些。这些名校也这有馊主意!“超额招生”、“错时上学”这两个奇谈怪论都是应试教育滋生出来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成龙的渠道是高考,于是,学校就有了诸多的骚主意。
现在,城里的学生满员,乡下的中小学生源不足,这和城乡建设的布局也有关系,说是城乡一体化,滑来滑去,把乡村化没有了。我们这里,90年代有三处中学,每个中学都是8——12的教学班,800——1000名学生,现在是从幼儿园到初四,都到镇驻地一处学校上学,总共才400名学生。终归有一天,农村的小学要消亡了。都集中到了县城,不知道这样有什么好处!
引用 侯从礼 2016-9-20 15:48
无奈之举,可以暂行。
引用 缔重究 2016-9-20 15:36
我同意快乐驿站 老师的观点,(教育不公现象由来已久且愈演愈烈,这是教育改革的重大失误。造成目前乡下学校荒废闲置,城里学校却不堪重负,完全是由于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均衡。学校“超额招生”、孩子“错时上学”,是违背教育规律的做法,必须加以制止,这种极不正常的现象任其蔓延,影响的是百年大计。如何解决?我想有关领导又会提出用扩建名校规模的做法来缓解矛盾,这无疑是雪上加霜。唯一的途径是加大非名校的教育资源配备,在招生规模、范围、方式上加强政策指导和约束,真正地实现教育事业均衡、持续、健康发展。)我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国家重视其教育资源搭配的问题,可以加大贫困边远山区教师的收入,鼓励优秀师资到贫困边远山区去执教。可以作为教师升级提干重用的依据。
引用 李旭东 2016-9-20 15:33
现在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农村学生转在城区学校上学,城市学校学生拥挤,农村小学学生越来越少,教师多,中心小学多着100多人,少者几十人,教室空放。一个村学生更少,所以造成城区学生多,没教室。而有些老师为了赚钱,双休给学生补课,收费高,家庭困难的孩子实在接受不了,但没办法,只能咬紧牙关让孩子补。希望有关组织尽快改进不良现象,是教育事业均衡发展。
引用 快乐驿站 2016-9-20 15:22
教育不公现象由来已久且愈演愈烈,这是教育改革的重大失误。造成目前乡下学校荒废闲置,城里学校却不堪重负,完全是由于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均衡。学校“超额招生”、孩子“错时上学”,是违背教育规律的做法,必须加以制止,这种极不正常的现象任其蔓延,影响的是百年大计。如何解决?我想有关领导又会提出用扩建名校规模的做法来缓解矛盾,这无疑是雪上加霜。唯一的途径是加大非名校的教育资源配备,在招生规模、范围、方式上加强政策指导和约束,真正地实现教育事业均衡、持续、健康发展。
引用 吕京蝈1949 2016-9-20 14:25
支持“公平合理地配置公共教育资源,真正地实现教育事业均衡、持续、健康发展。急需更加有力的政策落地和改革魄力。”

查看全部评论(18)

相关分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