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老干部之家 首页 本社期刊 精彩推荐 查看内容

郎平:哪有什么奇迹,不过是更加努力

2016-9-19 11:04| 发布者: 家网编辑15| 查看: 920| 评论: 1

摘要: 杜 若北京时间8月21日,里约奥运会女排决赛,中国女排3比1力克塞尔维亚女排,时隔12年,中国女排再次站上奥运最高领奖台。在逆转战胜东道主巴西之前,几乎没有人看好这支中国女排。面对全场嘘声和不可一世的对手,中 ...

北京时间821日,里约奥运会女排决赛,中国女排31力克塞尔维亚女排,时隔12年,中国女排再次站上奥运最高领奖台。在逆转战胜东道主巴西之前,几乎没有人看好这支中国女排。面对全场嘘声和不可一世的对手,中国队用一记扣杀终结比赛,挺进里约奥运会四强,最终问鼎。

有人说,没有郎平,就没有这支“长脸”的中国女排。是的,诚如奥林匹克运动会官方微博所言:在中国体育史上,几乎从来没有一个人能连续30年受万众顶礼膜拜。只有郎平做到了。球员时代的五连冠带领中国走上世界之巅,执教以后再次率领中国女排重回世界之巅……这30年来,中国女排的所有荣誉,几乎都和这个女人息息相关。

虽然郎平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不喜欢被冠以“神奇”等形容词。然而,在女排夺冠后,老百姓和媒体集体不淡定了,类似“郎平奇迹”“郎平神话”的呼喊声一大波一大波地袭来。其实,郎平和她身边的人都知道,哪有什么奇迹,不过是比别人更加努力。

拒绝做官 只想学点什么

“铁榔头”和她的队友已然是中国体坛的一段传奇。32年前在洛杉矶夺冠后,女排神话攀至顶峰。国庆35周年游行时,郎平站在花车里,像英雄一样接受山呼海啸式的欢呼——之后再无运动员享受过如此荣耀。

1986年,夺得女排大满贯后的郎平,带着一身的伤病退役。细数郎平昔日身边的队友,许多在退役之后选择了从政,但郎平一直坚持在排球领域的第一线。

郎平后来在自传中透露了一件事,让她感到自己终究是属于排球场的。事情大概是这样的:有一年,女排在湖南郴州训练,训练基地是竹棚子,四面透风。基地主任有天突然让郎平跟领队去一趟国家经委,到了那里郎平才知道,这个基地主任是向国家经委要钱,说是建设训练基地。郎平想,为女排改善条件是个好事,在旁边帮着说话。郎平“名人效应”的确管事,基地很快拿到拨款。但郎平后来才知道,这笔款到位以后并没有马上用来建设训练基地。这件事被告到中央纪委,还提到了是郎平去要的钱。后来体委让郎平写检查,郎平很委屈,自己又没有拿钱,凭什么写检查?可是,应该承担责任的人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郎平最终写了个情况汇报,体委没有继续追究。郎平由此发誓不当官,也感到从事自己的排球事业才最适合自己。

对于这段往事,郎平在自传中是这样评价的:这个事件的阴影在我心里好像再也抹不去。有些人是这样当官的,当了官还得顺着别人说话,不管这是不是你的思想。我当不了这样的官,我没这个“修养”,我心太软,老同情人,这不是当官的料。我希望自己能学点实在的、科学的、真正有用的东西。

从“一无所有”重新来过

不想做官、想学点有用东西的郎平,退役后首先去北京师范大学学了英语,之后又自费赴美留学。

很多人不理解郎平的“撤”,郎平说自己“撤”是因为不想躺在“冠军”奖杯上吃一辈子老本。郎平说:“世界冠军只说明我的过去,而一旦从女排的队伍中退下来,我什么都不是,我得重新开始生活,必须把自己看成‘一无所有’。”

郎平到美国后,因为拿的是公派自费的签证,不能工作,没有经济来源。郎平只好把朋友家当作公家食堂。以前都是高高在上的,突然得靠别人生活,郎平心里很不是滋味。

后来,郎平想通了,来美国学习就是要掌握自己过去没有的东西。于是,郎平离开华人比较集中的洛杉矶,去美国西南部的新墨西哥州,因为她不想老生活在华人的庇护之下。移居新墨西哥州后,郎平在大学排球队做助教。学校给的待遇是可以免费读书。

郎平在自传中回忆说,那时她特别穷,白天读书时的那顿午饭,不舍得去学校食堂吃,就自己做三明治带饭,去超市买点沙拉酱、西红柿、火腿,再买两片面包一夹,这样,花五六美元,一顿快餐的钱,郎平可以吃一个星期。吃到后来,见到三明治就想吐。

为了经济独立,郎平又去意大利的俱乐部打球赚钱。一年后,情况有了好转,郎平的签证因为这段工作经历,变为“工作签证”,在美国可以办绿卡了。而且郎平经过严格的考试,成为新墨西哥大学体育管理专业的研究生。

郎平说,这段海外生活经历,历练了她的心智,让她把“世界冠军”的自我感觉踏到了脚底下。郎平认为,如果没有出国后“一文不名、一无所有”的生活,她的人生就不会有第二次起航。

“铁榔头”的大国家队

1995年,中国女排陷入低谷,郎平“临危受命”,回国担任女排主教练,她抛家别女一个人回到北京。郎平为了中国女排的成绩可谓倾尽了全力,几乎24小时不停歇地工作,甚至半夜一点睡下之后都会爬起来研究比赛录像。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和病痛的折磨让“铁榔头”心力交瘁,多次晕厥,不到四十岁的她身体已几近崩溃,加上女儿正是最需要母亲的时刻,1999年郎平辞去了中国女排的帅位。

2012年,中国女排再次陷入困境。伦敦奥运会上,当中国女排止步八强时,当时身为电视台解说嘉宾的郎平泣不成声。

不久,郎平做出了接任中国女排主教练的决定。很多人劝郎平不要接这个“烫手山芋”,但郎平再次选择了挺身而出。

走马上任后,郎平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包括舍弃一些无关痛痒的国际赛事,树立“大国家队”概念。每次国家队集训都会有20多名队员,甚至30多人。该方法就是为了让更多优秀的队员有机会进入到国家队中。组建“大国家队”的郎平,除了想让中国女排打好每一场比赛外,更希望能够为中国女排留下财富,让后备军力量形成循环状。

每一次挑战都会面对许多质疑,同样,“大国家队”的概念让许多球迷也产生了怀疑。排球是一个需要靠团队力量的比赛,单人技术再高,团队成员配合不好,很容易在场上暴露出漏洞。由于招入的新手过多,每次比赛派出的队员各有不同,队员们的磨合程度不高,导致失误频频。

“输球的结果我们要面对,成长的学费我们要交。”郎平顶住压力,她知道培养好年轻球员更重要。面对这支90后甚至95后占据大半江山的球队,郎平自己也在不断调整角色,她时常需要在严厉与温和间来回切换频道。在场上她言传身教。腰椎不好的她走起路来略显蹒跚,但一旦要讲解技战术,还是选择亲自上阵,哪怕训练课后自己要花上半小时做理疗。在场下,她更是对队员体贴入微,鼓励年轻的队员有自己个性,也会自己掏钱给队员买蛋白粉,包春节红包。

对年轻的球队而言,最怕的就是被压力压倒。郎平的选择很简单,一切尽可能由自己去扛。上届世锦赛因为裁判不公输给东道主意大利队后,郎平在洗手间偷偷落泪。她选择承担所有输球的压力,把空间留给年轻的队员。

这一次奥运会,郎平大胆选用新秀加入中国女排,忍痛放弃了世界杯夺冠时的队长曾春蕾等老队员,让年轻的队员们挑起了大梁。出征前夕,有网友戏称这是“郎平教练的里约大冒险”。小组赛低迷时期,质疑声蔓延,好在年轻的中国女排一路越战越勇,用胜利回击了所有的流言蜚语。

这么多年,我们看惯了郎平创造的奇迹,而且无论在哪里执教,她总能得到球员的尊敬、爱戴。对她来说,再神奇的事,似乎做起来都是理所当然。然而所有那些看似理所当然的胜利,背后都是“鬼才知道经历了什么”。

这次奥运会,女排给了我们堪称奥运开赛后的最大惊喜。这是命运之神对不懈努力、历经挫折的郎平和中国女排最好的奖赏。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纬十路社区 2017-3-10 08:56
女排精神  永放光芒

查看全部评论(1)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