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村是我的根,我离不开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离不开培养我的党组织。”2012年9月,年届花甲的泰州市广播电视台副调研员徐勤生被选派到高港区徐庄村担任第一书记,在他带领下,徐庄从一个后进村转变为先进村,从一个贫困村发展成富裕村,成为江苏省生态村、江苏省最美乡村。 徐勤生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对农村基层,他始终有一份难以割舍的情怀。被组织挑选来到徐庄后,他发现,村里穷得叮当响,各种问题一大堆,集体收入几乎为零,负债却高达400万元。当时,村民们反映最强烈的是道路问题,狭窄的土路导致大型农机具无法通行,严重影响农业生产。说干就干,村里挤一点、村民集一点、外面筹一点,加上他“化缘”得来的400多万元,终于筹齐了资金。修路劳动,他带头参加,有次不小心摔倒,膝盖和大腿都肿了起来,至今走路都受到影响。经过一番努力,徐庄村现已建成水泥路30多公里,纵横成网、通达各户。为了把村民们引上致富之路,徐勤生努力寻求创业门路和就业岗位。到2015年底,徐庄村民的人均纯收入已达2.5万元。 徐勤生一直说,小康路上,不能让一名乡亲掉队。对重点困难户,他积极帮助跑有关部门,争取政策支持。村里有两个居民,每周都要血透,他多次到民政、社保部门和医院寻求救助,争取优惠政策;村里多个贫困户一直住在危房里,他积极筹集资金帮助改造翻建。这些年来他和家人先后资助村里钱物达80多万元。 徐勤生一直告诫自己,无论在哪个岗位上、担任什么职级,自己首先是一名党员,既要工作干得好,也要个人说得清,做得好是勤政,说得清是廉政。在村三年,他从未用公款请一次客、送一份礼、买一包烟,更没拿过村里一分报酬。作为下派的第一书记,他深知,说一千道一万,不如书记带头干,带头干才能带出好村干。 93岁高龄的老母亲重病住院,他都是夜里抽空去陪护,白天照常到村。母亲去世,他在办好丧事的当天下午就赶到村里。这些年来,徐勤生从未休过双休日,春节一般只休息一天,大年初二就到村里上班。在他的带动下,村干部的作风变了、工作实了、口碑好了。 2015年9月,徐勤生结束了他的三年任期。徐庄村民们自发向市、区两级组织部门送去了锦旗和表扬信,联名请求组织让他继续留任。面对村民们的深情厚谊,面对乡亲们的期待眼神,为了徐庄的明天更美好,徐勤生又义无反顾地再次选择了徐庄,毅然奔走在这块充满希望的田野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