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在公园长椅上打盹;倚着行李箱在候车室酣睡;找个阴凉处,将小马扎、小板凳一拼就能躺下午休……生活中这些随处可见的画面让初到中国上海的德国摄影师哈格曼感到惊奇。于是,从2002年起,他开始用镜头记录中国人在公共场所中各式各样的睡姿,现已拍摄700多张照片。 街头睡、车站睡、田间睡,这些国人习以为常的景象,被哈格曼称为“中国睡”,在国内外引起关注。 对于“中国睡”,有批评声音认为,在公共场合睡觉有点不顾个人形象,显得没有礼仪。而且有些人在公共场合睡觉会侵占其他人使用公共设施的机会,比如在候车厅一人占好几个座位睡觉,让候车厅位置更加紧张。另外,有些人在公园石头上睡,在路边睡,易发生意外伤害,还有可能损害身体健康,值得警惕。 也有声音认为,当下,多数公共场所在建设时没考虑休息功能,让人们不得呆哪儿睡哪儿。另外,插空补交有利于补充精力,很多人工作紧张,精神压力大,在外劳作或出行时累了,在公共场所补个觉很正常,没必要批评这种行为。 各位“家”人,对于“中国睡”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畅所欲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