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夏,红四方面军为粉碎国民党“六路围攻”,展开了关乎川陕苏区存亡的万源保卫战,历时两个多月,取得了辉煌胜利,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万源保卫战”钩沉 □ 徐 良 万源市红军公园内的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显得格外静谧庄严。1986年3月建成开放的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陈列着1000余件万源保卫战中红军遗存的文献资料、武器弹药、石刻标语等珍贵文物,铭记着8万红军将士与刘湘20余万国民党军队血战万源的峥嵘岁月。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之际,踏上这片英雄的土地,无疑是对革命先烈们最好的缅怀,对中国共产党最虔诚的礼敬。 红色万源 万源之名缘起于1914年,取“县东北有万顷池,邻邑之水多源于此”之意。这个万水之源的地方,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在四川最早发动武装起义、创立第一个人民政权的地方,而且是关系川陕革命根据地生死存亡的万源保卫战的中心战场。 天空一直飘着雨,大地上的一切都被洗涤得十分干净。李家俊烈士的雕塑矗立在广场上,雕塑前放着一提花篮,格外醒目。李家俊领导的固军坝起义,点燃了万源革命的火种,年仅29岁的他于1931年10月29日英勇就义,他是万源人民最骄傲的热血儿女。 1929年4月,万源固军坝人、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早期领导人之一的李家俊发动和领导了固军坝农民武装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动摇了军阀和地主阶级的统治,创建了川东游击军,震撼了川东北。 红四方面军1932年底入川进入万源县境,与川东游击军会师,在粉碎四川军阀的“三路围攻”和“六路围攻”后,红军由入川前的14000多人发展到80000多人,通、南、巴革命根据地与川东革命根据地联成一片,形成川陕革命根据地,成为面积42000平方公里、人口五百万的全国第二大苏区,威震全国。 1934年,万源人口不足20万。红四方面军进入万源后,备受旧社会迫害的万源人民纷纷响应参加革命。在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中有这样一组数据:在万源保卫战中,万源有10多万人参加战斗,直接参军的达4万多人。万源人民在保卫战中牺牲的不计其数,特别是红军长征离开万源时,又遭到敌人的疯狂杀戮,全县剩下不足6万人。随红军长征的8000多人,大多数在以后的战斗中壮烈牺牲,到全国解放时只剩下不足300人。 热血儿女 在万源保卫战中,万源人民表现出了坚定的革命信念和超凡的革命意志。 “山西有个刘胡兰,我们万源有个邹映兰。”万源市老干部、红色文化特约研究员王成佑说起邹映兰,显得十分沉重和自豪。邹映兰原名叫做邹定朝,是万源玉带乡人,她曾被徐向前总指挥誉为“川陕苏区的神枪姑娘”。1933年春,红四方面军解放万源,建立苏维埃政权。邹定朝积极参加赤卫队,投身于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中。1935年春,红四方面军撤离川陕苏区,她奉命率宣传队和中共石窝区委的同志随红军撤离,在利溪河边,与反动民团相遇,因寡不敌众,大部分同志光荣牺牲,邹定朝不幸被捕。被捕后的邹定朝,依然坚定自己的革命信念毫不动摇,敌人没有从她嘴里得到半句有用的话,最终她受尽敌人的百般**和折磨,惨遭杀害,年仅20岁。邹定朝是万源人民的英雄,她的故事至今在万源广泛流传,人民尊敬和怀念这个无比坚毅和美丽的万源儿女,并给她取了一个美丽的名字叫邹映兰。 在万源保卫战中,万源儿女前赴后继,李家俊、唐伯壮、徐永世、胡洪缰、邹映兰等无数万源儿女,倒在了捍卫革命的血泊中,可他们永远活在人民的心里。 英雄传奇 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中,有一口被誉为“中国红色第一缸”的大水缸,现在已经是国家一级文物了。“工农弟兄们,你们不要给发财人给欺骗,只有坚决与发财人斗争才是唯一的出路”,水缸上刻的标语还清晰可见。水缸上沿一圈,起起伏伏,犹如浪花一般。原来这是当年红三十三军驻防新店乡时,将士们用这口水缸磨砺刀矛的结果。看着这水缸上的波浪,仿佛看见了红三十三军将士们的铮铮铁骨,看见了那黑暗岁月中的战火硝烟。 红军团长王近山打起仗来有一股疯劲,战友们都叫他“王疯子”。1933年10月,万源五龙台战斗打响,时任4军28团团长的王近山与36团负责主攻,两天时间歼敌3000余人,敌人溃退百余里,红军一举解放了万源县城。在万源保卫战中,王近山与刘湘的主力四师相遇,令敌四师师长范绍增连连哀叹:“我们不晓得倒了哪辈子的霉?遇到了这样的硬骨头!”或许,今天的人们并不熟悉王近山将军,但人们一定熟悉曾在央视热播的电视剧《亮剑》,其主人公李云龙的原型就是王近山将军。 在万源,还有太多太多英雄传奇故事:大刀将军许世友、虎胆将军王必成、巴山女杰何莲芝、“夜老虎团”团长邹丰明、“猛张飞”张开基、笋子梁十二壮士、万源童子团、万源妇女独立营…… 不朽丰碑 万源人民全面参与的万源保卫战,是红四方面军历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战斗最频繁、战绩最辉煌、意义最深远的一次战役。 万源保卫战留下了大量的文章、讲话、报告、文件和后来的回忆录,留下了数以万计的石刻标语和红军歌谣,还留下了数十处红军战场遗址及大量红军遗迹、遗物等,拥有堪称全国之最的红军文化。万源保卫战给万源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留下了“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红军精神。在和平年代的今天,万源人们一直继承和发扬着革命传统和红军精神,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辛勤耕耘,创造着新时代的英雄史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