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九曲黄河第一镇——碛口古镇

2016-7-13 09:28|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698| 评论: 0|原作者: 劲松

摘要: 九曲黄河第一镇——碛口古镇 文图 / 本刊记者 劲松 碛口古镇位于山西临县南端50公里处,面临黄河,背靠吕梁山。碛口古镇作为全国第二批历史文化名镇,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各大美院的创作基地和影视拍摄基地, ...

九曲黄河第一镇——碛口古镇

文图 / 本刊记者 劲松

碛口古镇位于山西临县南端50公里处,面临黄河,背靠吕梁山。碛口古镇作为全国第二批历史文化名镇,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各大美院的创作基地和影视拍摄基地,其文化内涵更多体现在古渡文化、民俗文化、黄河峡谷文化和历史文化,最大亮点是古建筑群、明清商贸遗存、黄河码头、古商道、西湾民居、李家山民居和黄河自然浮雕画廊等众多表现形式。

看不尽的山水胜景

游走在山西,当各种大院、平遥古城、五台山、云冈石窟、应县木塔等名胜古迹已经不再新鲜,或并非首选时,也许藏身在黄河岸边上的碛口古镇能带来截然不同的文化视觉和韵味,领略到九曲黄河第一镇的无限风光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从沿黄公路一直向北行驶,当看到黄河一大拐弯处便是碛口古镇的入口。古镇的位置正是湫水河注入黄河的交汇处,也是黄河的缓冲地段,一河相隔的对岸便是陕西的吴堡县。

所谓碛口,顾名思义就是“碛”的入口。碛口得名于大名鼎鼎的“大同碛”,称之为“天下黄河第二碛”,当地人也简称为“黄河第二碛”(第一碛为壶口)。“碛”,音同“气”,字面意思是指水中砂石积成的石滩。黄河进入陕西吴堡县一段,在穿过秦晋大峡谷后,宽阔舒缓的河面猛然进入500多米长暗礁、落差近10且底部充满了起伏岩石的狭窄河道,顿时水流湍急、浊浪排空,咆哮如雷,声震十里纵然景色壮观。可面对水中林立的礁石,船筏难以通行,满载着货物而下的大小商船怎敢涉险闯滩,无奈之下只好落帆靠岸,却在一片叹息中,只能就地停船卸货上岸,改走陆地交通。天然成就了明清时期黄河航道上最大的装卸码头之一。碛口古为兵事要冲,在明清至民国年间凭黄河水运一跃成为我国北方著名商贸重镇,碛口西接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四省区,东连太原、北京、天津三市,为东西经济、文化枢纽,享有“水旱码头小都会,九曲黄河第一镇”的美誉。

山下是香火鼎盛人间,山上自然要供奉着保佑这一派繁华的神仙。黑龙庙位于整个碛口最高处的卧虎山上,座东北向西南,依山傍水,呈完美的轴对称结构。站在庙廊下俯视四周,黄河滔滔,湫水潺潺,古老的碛口古镇尽收眼底,美不胜收。这山、水、镇、庙在黄河巍谷之间相映成趣,故秦晋两省遐迩闻名。

数不清的深宅大院

站在古镇入口处,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一处大院子,门口的大匾上写着“碛口客栈”,大匾的下面有块小匾,写着院子原来的名字“四和堂”。这处院落面积颇大,曾是当年晋商的深宅大院,整个建筑分为上下两层,具有非常明显的山西民居特色。

鼎盛时期,碛口码头每天来往的船只有150艘之多,一派水上舟船穿梭、岸上商贾如云的繁荣景象。从上游下来的货物主要是粮食、麻油、食盐、碱、药材、皮毛等,叫做“六大行业”,这些货物通过陆路运到山西晋中、河北、山东、河南、京津等地。回程时,又把东路来的货物,如布匹、绸缎、茶叶、洋货等运过黄河到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地。在碛口古镇处处都能体现到从商之人的务实与智慧。整个古镇依地势展开,380余家大小商铺客栈,拥挤在这1.5公里的狭长之地。2.5公里长街从西市街过中市街到东市街,三块功能分区,布局特色鲜明。西市街靠近码头,多为粮油客栈,要说生意多么火,一句民谚“碛口街上尽是油,三天不驮满街流”便道尽了繁荣景色;东市街靠近东路出发的起点,是骡马和骆驼运输店集中的地段;中市街在碛口古镇中央,连接西市街和东市街,自然是极好的商业地段,汇集了从低层的服务性行业,如剃头店、小吃铺到高档的金融业,如当铺、票号等等。整个古镇所用的木材都是从大船上拆下来的,如细细观察,有些木板上还能找到与船体有关的特征。

探不完的民居画卷

西湾民居。离碛口古镇1公里多的西湾村,2003 年被首批选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西湾村是当时碛口巨富陈氏家族的生活区。该村依山势而建,在大约30度的山坡上呈现出层层叠叠状,下面一层民居的屋顶,是上一层民居的院子。整个村子被2多高的院墙所包围,与外界形成了一种隔绝。村内横有三条主街竖有五条巷道,把全村40多座宅院有序地串联在一起。五条竖巷寓意金、木、水、火、土五行,代表着村庄主人陈氏家族的五个支系。各个支系的人分别依这五条巷子聚居,宅院之间彼此又有小门可穿行,入一门而走遍全村,“村是一座院,院是一山村”,设计之巧妙让人难以置信。有了女人的地方,就多了美和生动,与碛口古镇纯粹满足男人们做生意需求的平时相比,主要用于满足女眷们生活需求的西湾村自然在细节上多了很多可圈可点之处。设计风格既朴实而不拘一格,既实用又不失雅观,高低错落,变化有致,充分体现了设计者高超的聪明才智。因此,这里被称为碛口的后花园。

李家山民居。该民居位于碛口古镇南5公里,系明清时李氏家族所建,是全国第四批历史文化村。李家山村隐身在大山环绕之中,自然条件带来的视觉震撼成为难得一见的奇观。这里地形似凤凰,民居依凤身及两翼而建,错落有致地分布在70度的陡坡上。村子盘山而建,从山脚到山顶共11层,最高落差3040米,鸟瞰时独特的“立体院落”如西藏布达拉宫般壮丽恢弘。李家山民居是著名画家吴冠中一生中三大发现之一,惊叹这里像“汉墓”,他说:“从外部看像一座荒凉的汉墓,一进去是非常讲究的古老窑洞,古村相对封闭,像与世隔绝的桃花源。这样的村子,这样的房子,走遍全世界都找不到。”至今李家山村还保存着较好的大小院落近百个,400 多孔(间)窑洞。山体与建筑之美,人居环境自然之美,窑洞层层叠叠错落之美,尽在这里得到完美体现。

黄河自然石壁浮雕画廊。从碛口镇沿黄河北上30公里的开阳段,黄河岸边石壁上有黄河水千百年来冲刷、风蚀而成的一幅幅妙趣横生的自然画卷。这些天然浮雕鬼斧神工,有的拟人拟物,有的拟飞禽走兽,有的形似笔墨洒脱的书法作品,一万个人眼中,有一万种不同的解读。自然石壁浮雕画廊总面积一万多平方米,气势宏大,蔚为壮观。自然奇观的苍劲与厚重,是穷尽人类想象力都无法解开的谜团。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