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担当文化建设的生力军。老干部们积极融入社区文化建设,在扬州树立了许多丰碑,据不完全统计,扬州各社区中,由老干部牵头成立的各类群众文体组织多达100多个,参与居民3万多人。其中,一些队伍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得奖专业户。如:康乐社区老部孙晓华带领的“康乐老年模特队”,先后夺得8个国内大奖。事实上,老干部已成为社区文化建设不可代替的生力军。 三是担当服务居民的志愿者。2013年,扬州组织老干部开展了“助老康乐社区行”活动。2014年又开展了“服务居民,快乐自己”社区行活动,许多老干部利用自己特长,为居民办实事、谋福祉,树起了党员干部的好形象。康乐社区武庄八号楼群,一直未有物管,党员干部杨杏芝带领居民成立了业委会,建立一套自管机制,使小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医生出生的政协副秘书长赵永华退休后,在社区举办了“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专题讲座,越讲影响越大,先后应邀到10多个社区授课,让许多糖尿病人受益匪浅。据不完全统计,仅2015年,老干部们就为社区居民办理各种实事500多件,赢得了崇高的社会形象。 三是担当辅导青干的引路人。2010年以来,扬州在全国率先为每个村庄社区配备了大学生村官,1000多名刚出校门的大学生来到基层第一线,他们政治上需要人引导,生活上需要人关心,工作上需要人帮扶。针对这一特点,扬州老干部局实施了“老干部与大学生村官牵手结对工程”,1000多名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同志与1800名大学生村官建立了“1+1”的帮扶机制。扬州农委退休的主任沈广国,指导邗江区公道镇的大学生村官,创办了“腐植酸肥料生产基地”,为当地发展生态农业开辟了新路径。类似例子很多。这项工作得到了扬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评价,也先后被省委老干部局和扬州市委评为工作创新创优奖。 四是担当文明创建的突击队。在扬州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大行动中,老干部们用担当的精神和奉献的情怀,积极参与,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邗江区双桥街道退休党员干部王培华,带领几十名妇女,身穿“红马甲”,在扬州文昌阁清扫环境,劝导文明,后来渐渐成为享誉八方的“红马甲”义工队,志愿服务的领域也拓展到普法宣传、矛盾调解、解困帮扶、金媒婚介等,她本人当选为全国老有所为先进典型。离休干部张万林九十高龄,带领居民清扫楼栋,还站在街头向居民宣传文明创建的要点,被誉为扬州年龄最大的志愿者,他被表彰为“全国先进离退休干部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