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尊老 爱幼 读书 爱国——我的家风故事

2016-6-7 16:24| 发布者: | 查看: 1136| 评论: 0|原作者: 董道传

摘要: 尊老 爱幼 读书 爱国——我的家风故事我家的相册中,珍藏着一张“全家福”老照片。看到它,我就联想到我的董氏家族“尊老、爱幼、读书、爱国”的传统家风,这个家风已经传承了无数个似水流年。这张“全家福”拍摄于1986年春天,那时我43岁,是家属户口“农转非”的第二年。当时我家住青岛平度市崔家集镇中学,家庭还不富裕,四个孩子正……

尊老 爱幼 读书 爱国——我的家风故事

我家的相册中,珍藏着一张“全家福”老照片。看到它,我就联想到我的董氏家族“尊老、爱幼、读书、爱国”的传统家风,这个家风已经传承了无数个似水流年。

这张“全家福”拍摄于1986年春天,那时我43岁,是家属户口“农转非”的第二年。当时我家住青岛平度市崔家集镇中学,家庭还不富裕,四个孩子正在把书念:老大永波18岁,在平度八中读高三;老二永涛16岁,在平度六中读高一;老三永汇14岁,在中学读初二;小女瑞芹12岁,读小学六年。我月工资仅几十块,夫人打零工月收入30元。这百元的月收入,既要支付日常开支,还要支付孩子读书钱。

我家有一个传统:经济再据拮也要供孩子把书念。为了支持孩子完成学业,我和夫人不辞辛劳,奋力苦干。我在学校教书,工作繁忙,家庭重担大部落在了夫人肩。她为了增加收入,摆小摊栉风沐雨,卖油条饮露风餐……为了支付读书费用,我家把生活水准压到最低,一日三餐粗茶淡饭。即使这样,还是入不敷出,有一次,孩子来家拿生活费,正逢囊中羞涩,夫人二话没说,提上亲戚刚送给的一袋花生,去变卖成钱……夫人对孩子十分关心,孩子久日不来家时,她就亲自去学校看:曾骑车40里去过平度市明村镇,又骑车50里到过平度市蓼兰镇……去时无物可带,便蒸上一锅包子带在身边。包子蒸好后顾不上吃,立即骑车把路赶,当走完数十里赶到学校时,那包子还把热气散……回家路上,才感到肌肠辘辘,两腿酸软。夫人很要强,她千方百计让孩子穿戴整洁,免得别人下眼看。孩子们穿的衣服都是她买的处理品,一件不超过十元钱,穿在身上,效果还挺美观……

孩子们都很懂事,在学校刻苦用功,争取进步,一个个被评三好学生,学业成绩每每领先。

现在,孩子们都过不惑之年,受完高等教育,结婚生子,把自己的小家庭建。老大在青啤三厂为高级技工,孩子在读高三;老二在青岛电厂作审计,孩子也把高一念;老三供职地税局,去年刚把“龙凤胎”添;小女自办企业,孩子刚上小学一年。家家都买上新车、住上新楼,日子过得比蜜甜。这都是托了共产党的福:没有改革开放哪有今天?我时常教育孩子:“什么叫爱国?爱国就是忠诚本职工作,无私奉献”。孩子们竭力工作,力求上进,屡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业务骨干。

而今我和夫人已年过古稀,转瞬间步入人生老年。孩子们对我俩周到关怀,细心照看。如:老大过来帮助安装检修电器煤气,以保证安全;老二来电话嘘寒问暖,过年还把新衣添;老三在单位听了“消防报告”,立即买了报警器,过来亲自安;小女用汽车拉我们旅游,浏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一颗未泯的“人类孝心”感念着父母的恩典。

生活经历使我体会到:什么是家风?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灵魂,是全家人不变的共同信念。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