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天祝县坚持一手抓离退休干部待遇落实和服务管理,一手抓老干部工作队伍自身建设,老干部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三项机制”保证老有所养。一是财政兜底保障机制。在切实落实机关事业单位离休干部各项生活待遇的基础上,将企业离休干部公用经费、特需经费、新增遗属生活困难补助、医药费、离休干部护理费等全部纳入财政支持范围,足额发放去世后的丧葬费、一次性抚恤费、遗属临时生活困难补助等费用。二是医疗保障报销机制。坚持离退休干部医药费每年集中两次审核、特殊情况随时审核,近三年来共核拨离休干部医药费40.3万元。坚持每两年组织老干部体检,积极帮助解决离休干部及遗属的实际困难,每年为企业离休干部遗属人均发放1000元的取暖费补助,先后两次提高离休干部遗孀生活困难补助标准。三是工作通报走访机制。每年至少2次组织离退休干部对全县重点项目重点工作进行现场观摩,通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组织离退休老干部参与政府工作报告的讨论、修订,参加县委常委会专题民主生活会情况通报会。每逢春节、元旦、国庆等重要节日,都通过上门慰问、寄送慰问信和慰问金等方式,对离退休干部和遗孀进行走访慰问。2014年,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老干部家中了解情况、征求意见建议,帮助老干部解难事、办实事70余件。 “三级平台”保证老有所为。一是活动平台。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意见建议征求表等方式,向老干部征求经济社会发展意见建议。聘请老干部做行风评议员。组织离退休干部以“传递正能量、同心促改革”为主题,开展“我为武威发展献一策”活动。鼓励引导老干部在党报党刊、《甘肃省老干部工作》及县委党校主办的《学习与交流》等刊物上撰写体会文章,畅谈发展变化,感受时代脉搏。二是关工委组织平台。发挥老干部的政治、经验、威望、资源优势,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聘请有威望、社会责任感强、身体好的“五老”人员做网吧监督员,联合教育、共青团、妇联、文化等部门,组织老干部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和与青少年“老少共筑中国梦”活动,通过“大手拉小手”帮助重点人群、帮助他们树立生活信心,健康快乐成长。三是涉老组织平台。先后成立老年书画协会、“老年秧歌队”、“腰鼓队”、“文艺表演队”等老年社团,吸引了更多离退休干部广泛参与。特别是天祝县老年书画协会自成立以来,先后成功举办16届书画作品展。每年组织协会会员自备纸墨笔砚深入乡镇、村组义务为农牧民书写春联。这些涉老团体有章程、有班子、有经费,定期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充分发挥了离退休干部在全县老年文艺事业中的龙头作用。 “三种资源”保证老有所依。一是文化资源。开展老干部活动室、老年大学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对接工作,合理布局老干部学习活动阵地,充分利用图书室、阅览室等资源,建立老干部“学习互动组”,组织广大离退休干部参加各种文化娱乐活动。2013年以来,投资40万元,建成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配备电视机、饮水机、棋牌桌、康复设施等,为老干部就近活动提供服务。二是医疗卫生资源。每个社区均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个人健康档案、社区医生上门巡诊、举办健康知识讲座,提供疾病预防、医疗康复、心理咨询、保健养生等医疗服务。三是志愿者资源。采取社区志愿者上门服务和社区工作人员结对帮扶两种方式,开通“社区服务110”,开办爱心慈善超市,发放爱心服务联系卡,每逢节假日,社区还组织志愿者上门看望困难孤寡老人,帮他们打扫卫生,和他们谈心聊天,组织社区老年人观看文艺节目,为困难老人送去慰问品,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