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
好友
日志
相册
空间
收藏
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帐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注册
共产党新闻网
共产党员网
国家老年开放大学
灯塔—党建在线
微信
老干部工作
老干部党建
博客
报刊
视频
理财
山东兵
志愿者
河北《老人世界》
山西《山西老年》
内蒙古《老年世界》
吉林《夕阳红》
江苏《银潮》
江西《老友》
山东《老干部之家》
河南《老人春秋》
湖北《当代老年》
湖南《老年人》
广东《秋光》
广西《老年知音》
四川《晚霞》
陕西《金秋》
贵州《晚晴》
山东省
济南市
济南市
历下区
市中区
槐荫区
天桥区
历城区
长清区
章丘区
莱芜区
平阴县
济阳县
商河县
青岛市
青岛市
市南区
市北区
李沧区
崂山区
黄岛区
城阳区
即墨市
胶州市
平度市
莱西市
淄博市
淄博市
张店区
淄川区
博山区
周村区
临淄区
桓台县
高青县
沂源县
枣庄市
枣庄市
滕州市
薛城区
山亭区
市中区
峄城区
台儿庄区
东营市
东营市
东营区
河口区
垦利区
广饶县
利津县
烟台市
烟台市
芝罘区
福山区
牟平区
莱山区
龙口市
莱阳市
莱州市
蓬莱市
招远市
栖霞市
海阳市
长岛县
潍坊市
潍坊市
潍城区
奎文区
坊子区
寒亭区
寿光市
诸城市
青州市
高密市
安丘市
昌邑市
临朐县
昌乐县
高新区
滨海区
济宁市
济宁市
任城区
兖州区
曲阜市
泗水县
邹城市
微山县
鱼台县
金乡县
嘉祥县
汶上县
梁山县
泰安市
泰安市
泰山区
岱岳区
新泰市
肥城市
宁阳县
东平县
威海市
威海市
环翠区
文登区
荣成市
乳山市
日照市
日照市
东港区
岚山区
莒县
五莲县
临沂市
临沂市
兰山区
罗庄区
河东区
郯城县
兰陵县
沂水县
沂南县
平邑县
费县
蒙阴县
莒南县
临沭县
德州市
德州市
德城区
禹城市
乐陵市
宁津县
齐河县
陵城市
临邑县
平原县
武城县
夏津县
庆云县
经济技术开发区
运河经济开发区
聊城市
聊城市
东昌府区
临清市
冠县
莘县
阳谷县
东阿县
茌平县
高唐县
聊城开发区
聊城高新区
滨州市
滨州市
滨城区
博兴县
惠民县
无棣县
阳信县
沾化区
邹平县
滨州开发区
滨州高新区
北海新区
菏泽市
菏泽市
牡丹区
曹县
定陶区
成武县
单县
巨野县
郓城县
鄄城县
东明县
菏泽开发区
老干部之家
›
首页
›
老干部党建
›
潍坊党建
›
党员交流
›
查看内容
书法笔法术语,太涨姿势了!
2016-5-16 09:14
|
发布者:
潍坊市委老干部局
|
查看: 464
|
评论:
42
|
原作者: 王文浩
摘要
: 书法笔法术语,太涨姿势了! 1 执笔法即写毛笔字以手指执笔管的方法。执笔,是进行写字活动的基本手段。大致有如下几点:如双苞(即双钩)、单苞(即单钩)、回腕、撮管、握管、搦管等。传自锺繇、王羲之、虞世南, ...
书法笔法术语,太涨姿势了!
1
执笔法
即写毛笔字以手指执笔管的方法。执笔,是进行写字活动的基本手段。大致有如下几点:如双苞(即双钩)、单苞(即单钩)、回腕、撮管、握管、搦管等。传自锺繇、王羲之、虞世南,陆彦远等综合而成的
“
五字执笔法
”
(即擫、压、钩、格、抵)。经历代书法家长期书写的实践,咸认为是符合生理机能而又行之有效的正确方法。
收藏
分享
邀请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王文浩
2016-5-14 23:03
2
拨镫法
书法术语。运笔的一种技法。镫一作灯,故亦有譬喻执笔运指如挑拔灯芯的。主要有二说。(
1
)《书苑菁华》引晚唐林韫《拨镫序》语:
“
镫,马镫也,盖以笔管着中指、名指尖,令圆活易转动;笔管直,则虎口间空圆如马镫也。足踏马镫浅,则易转运。手执笔管亦欲其浅,则易于拨动矣。推、拖、撚、拽,诀尽于此。
”
(
2
)《桃源手听》引北宋钱若水语:
“
古之善书鲜有得笔法者,唐陆希声得之凡五字,擫、压、钩、格、抵,用笔双钩,则点画遒劲而尽妙矣,谓之拨镫法。
”
但《唐诗纪事》及《宣和书谱》所记陆希声五字执笔法并无
“
拨镫法
”
字样。案林韫的运指四字诀和陆希声的执笔五字法系两种不同含义的方法。不少学者对执笔法多主陆说。
引用
王文浩
2016-5-14 23:04
3
双钩
书法术语。①复制法书的技法。法书上石,沿其笔面的两侧外沿以细线钩出,称为
“
双钩
”
,南宋姜夔《续书谱》称:
“
双钩之法,须得墨晕不出字外,或廓填其内,或朱其背,正肥瘦之本体。
”
陆游有
“
妙墨双钩帖
”
诗句。
②一种书写
“
空心字
”
的技法。据载:宋代蒲元,尝以双钩字写河上公注《道德经》,笔墨精细,若游丝萦绕,孤烟袅风,连绵不断,或一笔而为数字,分布匀稳,风味有余。③执笔法的指法名称,与
“
单钩
”
相对。北宋黄庭坚论书:
“
凡学字时,先当双钩,用两指相叠,蹙笔压无名指。高提笔,令腕随已意左右。
”
今以食指与中指上节、中节之间相叠,钩住笔管,称为
“
双钩
”
。
引用
王文浩
2016-5-14 23:04
4
单钩
书法术语。执笔法指法名称.以食指钩笔管与拇指形成钳制状,余指皆垫于笔管后方。因只以一食指主钩,故称
“
单钩
”
。与
“
双钩
”
相对。唐代韩方明称:
“
若篆书,则可多用单钩,取其圆直有准。
”
元代吾丘衍《学古编》亦称:
“
写篆把笔,只须单钩,即伸中指在下夹衬,方圆平直,无不可意。
”
清代朱履贞《书学捷要》称:
“
单钩者食指、中指参差不齐,食指钩向大指,中指钩向名指,此是单钩,
”
世传北宋苏轼作书用此法,微偃其笔。
(未完待续)
引用
赵凤虎
2016-5-15 06:07
引用
王文浩
2016-5-15 07:14
赵凤虎 发表于 2016-5-15 06:07
2016-5-15 07:14 上传
下载附件
(408.23 KB)
引用
王文浩
2016-5-15 07:15
5
枕腕
书法术语。写字时把左手掌背平垫于右手腕下,称为
“
枕腕
”
。多用于书写小字,也有使用臂搁(多以竹、木制)等物代替左手垫于腕下的。
引用
王文浩
2016-5-15 07:16
6
悬腕
书法术语。执笔法中的一种。手腕灵活与否对运笔至关重要,肘部不靠桌面,腕凭空悬起,称为
“
悬腕
”
。写字仅仅堤腕还不能上下纵横自如地运笔。悬腕能使肩部松开,全身之力由于无所罣碍,才得集注毫端,点画方能劲健。
引用
王文浩
2016-5-15 07:16
7
回腕法
书法术语,执笔法中的一种。腕掌弯回,手指相对胸前,故称。清代何绍基写字即采用此法,执笔时腕肘高悬,能提能按,然不能左右起倒,有违常人的生理机能,故一般多不采用。
引用
王文浩
2016-5-15 07:17
8
腕平掌竖
书法术语。论述执笔时的腕掌关系。由
“
指实掌虚
”
引申而来。近人沈尹默称:
“
掌不但要虚,还得竖起来。掌能竖起,腕才能平;腕平,肘才能自然而然地悬起,肘腕并起,腕才能够灵活运用。
”“
竖掌
”
之说,乃书法界中对执笔法的一种论点。有人认为
“
竖掌
”
作书,书壁则可,俯桌书写,易影响运笔的灵活。
引用
王文浩
2016-5-15 07:17
9
凤眼
书法术语,执笔法的指法名称,握管时,大拇指节骨挺直,里侧呈微凸伏,与内弯的食指构成狭长形的缝隙,因美其名为
“
凤眼
”
。大指骨外凸,虎口空圆者称
“
龙眼
”
,是另一种执笔法。
引用
王文浩
2016-5-15 07:18
10
执使
书法术语。执笔和用笔的通称,唐代孙过庭《书谱》载:
“
今撰执使转用之由,执谓浅深长短之类;使谓纵横牵掣之类是也。
”
明代张绅称,
“
执谓执笔,使谓运用。
”
参见
“
运笔
”
。
引用
王文浩
2016-5-15 07:18
11
运笔
书法术语。指字的点画书写之过程。南宋姜夔《续书谱》称:
“
大抵执之欲紧,运上欲活,不可以指运笔。当以腕运笔。执之在手,手不主运;运之在腕,腕不主执。
”
引用
王文浩
2016-5-15 07:18
12
提腕
书法术语。执笔法中的一种。指手腕不靠桌而提起者。其法以肘著案而虚提手腕,多用以写中等大小的字。由于腕虽提而肘部著案,不能尽全身之力,故为大多数书家所不取。
引用
王文浩
2016-5-15 07:19
13
肘腕法
书法术语。书写时使用肘、腕的方法。北宋周越《古今法令苑》称:肘著案而虚提腕者为提腕,悬在空中者为悬腕。元代陈绎曾称:
“
枕腕以书小字,提腕以书中字,悬腕以书大字。
”
郑杓称:
“
寸以内,法在掌指,寸以外,法兼肘腕。
”
前人论述肘腕之法不仅强调握笔的右腕,也注重于按纸的左腕,如清代姚配中称:
“
用左手称翼如之势。
”
翁方钢称:
“
今人但知作中须用腕力,而不知右腕之力,须从左腕出。
”
近人康有为认为:
“
右腕挺开,则锋正对准,腕悬则肩背力出。左腕挺开贴案,则气停匀,右腕益虚活。
”
引用
王文浩
2016-5-15 07:20
14
按提
书法术语。写字运笔中起落的功作。按,是笔往下顿;提,是笔向上拎,行笔有按提动作,就能保持笔锋居中。清代蒋和称:
“
顿后必须提,蹲与驻后亦须提。提者将笔提起,减于须之分数及蹲与驻之分数也。
”
蒋衡谓:
“
凡转肩钩勒,须提起顿下,然提顿二字相连,捷于影响,少迟,则犯落肩脱节之病。
”
刘熙载《艺概
.
书概》称:
“
凡书要笔笔按,笔笔提。辨按尤当于起笔处,辨提尤当于止笔处。
”“
书家于提按两字,有相合而无相离。故用笔重处正须飞提,用笔轻处正须实按,始能免堕、飘二病。
”
参见
“
行笔。
”
引用
王文浩
2016-5-15 07:20
15
运腕
书法术语。用笔的一种技法。由于毛笔性能柔软,因此书写汉字,除要有正确的执笔法,还需要有正确的运腕法。北宋黄庭坚称谓
“
腕随己意左右
”
,手腕上下提按和左右调正笔锋,
“
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
”
,写出的笔道,才坚劲圆浑,富有质感。
引用
王文浩
2016-5-15 07:21
16
啄
书法术语。点画用笔的一种技法。
“
永字八法
”
称短撇为
“
啄
”
。啄笔的书写宜迅疾。唐太宗李世民《笔法诀》谓:
“
啄须卧笔疾罨。
”
元代陈绎曾《翰林要诀》载:
“
啄,点首撇尾左出微仰,如鸟喙之啄物。
”
清代包世臣亦称:啄
“
如鸟之啄物,锐而且速,亦言其画行以渐,而削如鸟啄也
”
。
引用
王文浩
2016-5-15 22:29
17
磔
书法术语。点画用笔的一种技法。
“
永字八法
”
称捺笔为
“
磔
”
。古代祭祀时裂牲称为磔,捺法用磔,意思是笔亳尽力铺散而急发。又,斜捺叫磔,卧捺称波。唐太宗李世民《笔法诀》称:
“
磔须战笔外发,得意徐乃出之。
”“
贵三折而遗亳。
”
写时虚势向左逆锋落笔,着纸折锋翻笔,有控制地尽力铺亳下行,等到长度合适时捺出。
引用
王文浩
2016-5-15 22:29
18
戈法
永字八法以外的又一笔法。相传:
“
(唐)太宗工隶(楷书),以(虞)世南为师,常患难于戈法,一日书
'
戬
’
字,乃空其落,(虞)世南取笔填之,以示魏徵,徵称:仰观目圣作,惟戬字戈法颇逼真,上深叹魏为藻识。
”
戈画较长,写时如不从容行笔,必然头尾重,中间轻薄。汉隶戈法
*
落笔顾右,楷从隶出,以免僵直。唐太宗李世民称:
“
为戈必润,贵迟疑而右顾。
”
查看全部评论(42)
评论
相关分类
党建动态
党员交流
通知公告
特色活动
典型经验
优秀党员
明星书记
先进支部
政策文件
学习资料
内部通知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