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名为“时间银行”的特殊银行,为我们探寻到一条养老生路——时间,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在我们力所能及之时,为他人提供服务,按小时计时,这些为他人服务消费的光阴可以存入“时间银行”,从而获得“时间币”。“时间币”永远不会贬值——当我们孤独或遭遇困难时,支取存在“时间银行”里的“时间币”,就可以得到他人给予我们的照应。在时间银行,大家存入和支取的都是“对等的光阴”。 时间银行,一种新兴的公共福利和慈善事业,储存和支取的是时间、爱心和服务。时间银行自上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惠及了一些人,还有更多人游离在这种特殊的银行之外。时间银行究竟是如何运营的?普通百姓到底能从中获得怎样的恩泽? 以时间为货币,等时交换,无关才技、贫富和道德,人人皆可成为“富翁” 2013年夏天,70多岁的姜立才和老伴从重庆市区的家去郊区大足县游玩,下山时不小心摔倒在地,头部当即出血。在重庆市区的一家医院,姜立才整整住了18天,儿女们工作忙,老伴年事已高,都不可能整天在医院陪伴照顾他。但老人并不孤单,社区“时间银行”的志愿者们轮流来到医院照顾他,从早晨8点到晚上8点,18天里从未间断。姜立才老人无需为这些给他服务的志愿者们支出费用,他需要付出的是他存在社区时间银行的时间,一小时换一小时,公平合理。 在重庆市沙坪坝区天星桥街道小正街社区的时间银行,姜立才老人是资格最老的志愿者之一,也是“储蓄大户”,在发生意外前,他储存在“时间银行”的时间已达数千小时。 无论是住院期间还是出院后的在家休养期间,姜立才老人心安理得地享受着他人对自己的“伺候”,因为此前他已经多次如别人照顾他一样地照顾别人。最感慨万千的是他的儿子儿媳,当初他报名到社区时间银行做志愿者,儿子儿媳曾嘲笑他“没事吃饱了撑的”,而今,其他志愿者对自家老爷子实实在在的关爱与照顾,让他们切身感受到减轻了自己的负担,消除了后顾之忧。 最早提出时间银行这一概念并倡导施行的是美国人埃德加·卡恩。1980年,46岁的卡恩突发大面积心肌梗死,这次死里逃生的经历让他对生命和生活有了全新的理解,作为伦敦经济学院的资深研究员,他创立了时间银行:志愿者将参与公益服务的时间存进时间银行,当自己遭遇困难时就可以从中支取“被服务时间”。这一创新的服务模式很快在全世界推广开来,北美、欧洲和亚洲的数十个国家在推广、使用时间银行。 中国的时间银行始于1999年,广州寿星大厦率先在其入住的老人中推行。在寿星大厦党支部书记、常务经理梁悦看来,当今中国男性60岁退休、女性55岁退休,到70岁的这十多年间,他们的体力、精力大多能保持得很好,并且很多人依旧有着自身价值被社会承认的渴望,在这个群体中推广“时间银行”大有裨益。他们能够去照顾比自己年长的或者是体弱多病的人,不久的将来,他们也能够得到别人的照顾。进入这个体系后,无论老人退休前身份地位如何,从事的是什么工作,退休后他们都是社会宝贵的资源,而不是包袱或者负担。寿星大厦的“时间银行”成立十多年来,接纳因帮助他人而储蓄时间的老人达4000多人次,累计储存时间超过15000小时。 重庆市小正街社区的“时间银行”创立于2003年3月。在此之前,社区的一切活动都是靠居民自愿参与,时间一长大家积极性不高,也不便于管理。在了解了其他地方推出的时间银行后,社区党支部书记冯克雄决定也设立时间银行,建立一套永久性的时间银行储蓄台账,并指定专人负责记录和保管。同时专门订立制度,规定无论哪届居委会都必须兑现时间银行的承诺。 然而,记者在采访调查中感受到,中国的社区、机构推行时间银行并不容易。时间银行不是简单的慈善事业,提倡的是有偿服务、等时交换,这是时间银行的立命之本,也是一种契约文化,无关道德高度。 “时间币”有“利息”,可换“代金券”,爱心服务与生活需求对接,促进了资源流动与公孝,吸引了年轻人参与 养儿防老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的今天,一些老人甚至没有儿女或者失去了儿女,养儿防老实则是一种“私孝”,远远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主体潮流。时间银行倡导“公孝”,动员社会上各种力量和资源来帮助老人养老,传递的是社会正能量,而且能更加融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重庆市王老太太已到风烛残年,没有能力通过劳动帮扶他人从而在时间银行里储蓄时间,可是她并不想只获取不付出。中秋节到了,老人找到冯克雄,说:“我想买些月饼送到敬老院去,这能不能算时间储蓄?”冯克雄经过认真思考后,答应了老人的请求:“您的这一行动也可以折合成时间。”老人掏出150元钱买了100个月饼送到敬老院,社区时间银行在她的“时间存折”上记录储存4小时。 老人在弥留之际又向冯克雄提出了一个要求:“我想回报、答谢这些年来帮助过我的乡亲、邻居们。”她拿出7000元钱,希望社区能帮忙“办几桌”,请帮助过她的时间银行志愿者们吃顿饭。这或许是老人生前的最后一个要求,冯克雄没有拒绝,除了用这笔钱请大家吃了顿饭外,在老人仙逝后,志愿者们还一起帮忙安排了后事。 与重庆小正街社区一样,创立已10年的哈尔滨烟厂社区时间银行也属于“资深时间银行”,创新的步伐从未停止。为了鼓励更多志愿者参与到时间银行的储蓄中,他们推出“时间利息”制度,即累计服务储蓄10小时,可获得一小时的利息。 虽然标的为时间,但时间银行也具备普通银行最基本的功能:储蓄与支出,缺少了任何一个环节,时间银行的运营与发展便会难以为继。在江苏省苏州市杨枝社区时间银行,5年来志愿者储蓄的时间达数千小时,却没有人来支取,服务运转面临困境。而且,参与的志愿者后继乏人,首批“储户”在渐渐老去,逐渐丧失帮扶他人的能力,即便他们想“支取”,也会遭遇谁来提供服务的问题。如果社区时间银行只能吸引退休老人的参与,不能吸纳年轻人加入,该项目就很难持续下去。 成都送仙桥社区党委书记蔡伦介绍,在社区时间银行筹备之初,他就对这些问题有着深度思考。而成都市另外两个社区的时间银行运营不到两年便“夭折”,更是给他以切肤之痛。为了可持续性发展,成都送仙桥社区时间银行不仅有“爱心时间存折”,还有“爱心兑换卡”:储户账户时间满20小时后,可到“银行”兑换爱心卡,兑换标准为1小时等于5元代金券。 代金劵背后有着社区4家商户做后盾与支撑:小型超市、电脑维修店、五金产品店和自行车维修部。“爱心兑换卡”让储户在社区时间银行的储蓄与他们的生活联系得更紧密:在志愿者储存了时间而觉得暂时无需支取时,可以将时间转化为代金劵,换取柴米油盐等生活用品,以及换取修电脑和修自行车的生活服务。 将时间银行的储蓄功能与社区居民的生活服务需求打通、对接,已经在越来越多的社区时间银行得到实践与创新。在浙江省温州市松台街道菱藕社区,志愿者可以将存储的时间换算成积分,享受免费的老年电大、电脑培训、优惠理发等服务项目,甚至还可获得免费旅游的机会。 而广东省湛江市沙湾街道时间银行则推出“二手物品屋”服务项目:不少居民家里有闲置物品,留着没用扔了可惜,而同时也有不少人想添置一些物品,时间银行将居民捐来的沙发、电饭锅、电风扇等家具物品收集起来,志愿者可凭在时间银行里储存的时间货币换取这些物品。这是一种平等的、等价的交换,时间银行为社区居民提供的是一个资源共享、资源流动的服务平台。 用互联网思维创新公益行动,与企业联盟,撬动整个社会的关爱体系,期待时间银行全国联网 2015年8月下旬,在“幸福9号”上海银山路店,记者见到了刚从跑步机上下来的邓雪阿姨。这位出生在东北、在上海工作了几十年的退休老太太依旧保持着东北人的大嗓门:“我在这里重新实现了再上岗,这里给了我想要的快乐退休生活。” 邓雪阿姨并不是“幸福9号”的员工,只是这里的会员,但她每天几乎有大半天的时间在这里度过。邓阿姨这样向记者描述她一天的生活状态:早晨在家里吃完早餐后,乘三站公交车来到这家“幸福9号”,阅读或者打乒乓球,然后做个理疗,午饭时间到了,她就在这里吃午饭;饭后美美地睡上一觉,午睡后练上一两个小时的书法,或者画会儿画,再与同龄伙伴聊会天后,带上满足与惬意回家…… 邓雪阿姨已年过七旬,充实而有规律的生活让她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年轻五六岁。可是在三年前,她曾有过一段无比颓废的时光。那时老伴刚去世,人生仿佛突然失去了拐杖,无尽的伤悲将她包围,心情灰暗的时候她也尝试着从自己的小天地里走出来,去跳广场舞,或者在麻将桌上一坐就是一天,可是这些都不是她想要的生活……直到加入“幸福9号”成为会员。 幸福9号不是养老院,也不是纯粹的公益慈善机构,它是上海时间银行发展中心与唯创集团联合推出的线下实体店。目前在全国,这样大大小小的实体店已逾4000家,上海银山路店属于规模较大的一家店,面积近千平方米,社交娱乐、琴棋书画、理疗服务等设施一应俱全,数百银发老人在这里跳舞、唱歌、下象棋、听讲座……熙熙攘攘,生机盎然。 与“幸福9号”联姻后,这家企业所有的员工都是上海时间银行的志愿者,它所有的门店都是时间银行的工作站。为表示对时间银行这一公益事业的支持,“幸福9号”拿出10万时间币来参与到时间银行公益活动中。 10万时间币让许多有才艺的老人前往养老院给孤寡老人表演节目,甚至组织各种唱歌、书画比赛,参与的老人都能获得数额不等的时间币,用这些时间币,老人可以换取家政等其他服务,也可以在“幸福9号”门店的商城里兑换柴米油盐等生活用品。无论是家政服务还是兑换生活用品,这些老人都可以享受到8折优惠。 尽管全国已有多个城市、社区创立了时间银行,但他们在现阶段都存在一个尴尬之处:无法全国联网,几乎无法实现异地享受。纵然如广州南沙区时间银行、上海时间银行这样借助于互联网+,发展势头相当不错的时间银行,也依旧存在地域局限,无法惠及全国众多社区时间银行的储户。 尽管如此,我们依旧要承认一个令人惊喜的现象:时间银行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关注。知名文化学者钟健夫在他的著作《真正的人生从五十开始》中指出:中国实行的独生子女政策使“养老靠儿女”几乎不可能,过度倡导依靠“私孝”养老反而变成缺德,不如倡导社会化的“公孝”养老。而公共时间银行就是用“公孝”养老。 钟健夫也认为,公共时间银行如果有政府的信誉担保和资金支持,可以发挥巨大的“养老杠杆”作用,即花不多的“养老资金”,可以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养老时间”和“养老服务”,甚至换来大量的“养老捐赠”。 |